雍正的三大宠臣下场如何,为何唯独李卫得以善终?

世界名人的过去 2025-02-13 01:45:06

乾隆三年,在自己的家中病逝的清朝名臣李卫,受到乾隆帝深切的哀悼,赐予谥号“敏达”。这一殊荣显得尤为特殊,因为在雍正宠幸的众多重臣中,李卫是唯一得此善终的官员,这与吉凶难测的其它宠臣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分析李卫为啥能侍奉两朝帝王且得以善终之前,我们先要回顾其他两位雍正时期著名宠臣的经历。首先是被雍正尊称为“舅舅”的隆科多。早在康熙去世后的政局动荡中,隆科多出示康熙遗诏,确立了雍正的继位合法性,从而帮助雍正登基。但不久隆科多便触怒了雍正,原因在于他的任人唯亲、贪污受贿行径以及肆无忌惮的行事风格——他自比诸葛亮,声称是被康熙托孤,这些行为最终惹怒了雍正,导致他被列出41条大罪已终生圈禁。

隆科多早年身份低微,靠康熙一手提拔,上位后对康熙十分忠心。康熙去世后,他对雍正拥戴有加,但因为自身的傲慢态度和不法行为,最终导致了他的迅速倒台。隆科多的倒台速度和严重程度,无疑是他高傲态度和不当行为的直接结果。

再来看年羹尧,他早年崭露头角,年轻时即被康熙器重并任命为武将。雍正对年羹尧的关注和重用,也是由于年羹尧在军事上的出色表现。但随着职权的扩大,年羹尧开始膨胀,推荐亲信,贪图享乐,甚至对雍正失礼。年羹尧与隆科多和怡亲王允祥之间的嫌隙进一步恶化了雍正对他的态度,最终在雍正四年被赐死。

年羹尧的问题在于他对雍正的亲信愿望和纲纪的漠视。尽管他在军事方面有卓越功绩,但他对雍正的多次暗示和明示视若无睹,最终使他走向不归路。即使他曾是雍正的功臣,但他的傲慢和不当行为,使他失去了皇帝的信任。

相比之下,李卫的善终则是个特例。李卫在年轻时虽然游手好闲,但后来因表现出色被雍正赏识,逐渐晋升到重要职位。李卫的为人正直且忠于皇上,他敢于弹劾大臣,如鄂尔泰的弟弟贪污一事,李卫毫不犹豫地揭露,这种忠于职守、不结党营私的表现使得雍正对他高度信任。

李卫虽然性格刚烈、不拘小节,但他始终铭记雍正的敲打警示。李卫在雍正所重视的廉洁公正方面表现出色,这与隆科多和年羹尧形成对比。李卫秉公平等,对上级和亲王等贵族的腐败行为绝不隐忍,这种行为深受雍正赏识。

乾隆即位后,李卫并未受到朱门朝政的影响,也未显露出像隆科多和年羹尧的任何傲慢或贪权迹象,他忠诚、正直且在地治理当地民生政绩斐然,这使他在乾隆三年得以善终。尽管乾隆对他评价似乎冷漠,但李卫的早逝避免了后来的政局动荡和皇权更迭的连累。

李卫的善终在于他忠诚于雍正和乾隆两朝,为人正直且始终未参与党争。相比隆科多和年羹尧的种种不当行为,李卫的立场和处事方式显然更能赢得君主的信任和长久的赏识。

0 阅读:54
世界名人的过去

世界名人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