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包子稀饭”到“刷脸支付”:一个母亲的见证

2025年4月7日。
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第二中学(汾西二中)的食堂里,初三学生闫浩用刷脸支付完成早餐,远在后厨切菜的妈妈闫梅同步收到消费提示。
这一幕看似平常,却暗含深意——一年前,闫梅的儿子还因早餐“只有包子、稀饭”而抱怨,如今食堂菜品丰富、消费透明,背后是一场震动全省的“校园餐”反腐风暴。
二、校长贪腐黑幕:亲弟供货、虚报套现,四成经费被侵吞
这场风暴的起点,是原校长赵孟锁的贪腐案。
2021年调任汾西二中后,赵孟锁发现学校膳食经费存在“虚报差额”的空间,随即勾结亲弟赵某亮(食材供货商)和前同事亢某(食堂负责人),编织了一张利益网。
虚报食材量:监控显示当日未进猪肉,票据却凭空多出200斤;截留资金:通过虚列名目、重复报账等手段,三年间侵吞420万元,占食材总费用的40%;以次充好:食材质量缩水,学生实际摄入不足60%,菜品“以素代荤”成常态。赵孟锁在反腐专题片《护航》中忏悔:“当一名校长很容易,但当好校长很难。”其“家族式腐败”暴露了校园餐管理的致命漏洞——资金流向不透明、监管缺位、裙带关系横行。
三、制度漏洞下的“唐僧肉”:全省1994人被问责
赵孟锁案并非孤例。山西省纪委监委自2024年4月起开展专项整治,发现校园餐腐败触目惊心:
资金挪用:部分学校将学生营养餐补助用于偿还地方债务,国家审计署曾披露13省66县挪用19.51亿元;利益输送:吉林长春某小学后勤主任十年收受回扣23万元,每餐克扣三毛钱;全省整治:山西累计立案1827件,处分1994人,推动3657所中小学成立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四、从“暗箱操作”到“阳光餐”:如何堵住漏洞?
针对乱象,山西推出多项改革:
技术赋能:推行刷脸支付、统一招标采购,资金流向全程可追溯;家长参与:吸纳家长进入食堂后厨,每月开放日陪餐监督;制度补缺:制定《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手册》,严禁现金交易、强制分账管理;举报激励:向社会公开悬赏,鼓励举报违法行为。五、网友热议:校园餐腐败为何屡禁不止?案件曝光后,评论区炸锅:
“克扣学生,丧尽天良!”(网友@东贝乐);“透明度太低,每个单位都这样!”(网友@宰森强);“建议全国普查,师生同餐!”(网友@王玉、@斜杠老赵)。六、结语:守护“盘中餐”,就是守护未来
赵孟锁的“烂牌”警醒世人:校园餐不仅是孩子的饭碗,更是教育公平的底线。
山西的整治经验表明,唯有阳光监管、全民监督,才能让每一分钱真正“吃进学生嘴里”。正如闫梅所言:“现在孩子吃的是我亲手切的菜,怎能不放心?”
今日话题:你身边的校园餐安全吗?欢迎留言讨论!(综合自人民日报、山西省纪委监委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