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言“肝之为病最多而杂,图治还须随证观。”,肝脏深居要位、功能广泛,一旦它受损,极易波及其他脏器,产生“牵一发动全身”之效。
那当肝病“敲门”的时候,我们如何巧妙应对呢?今天这篇文章就给大家介绍一个“护肝草”,清热利湿、退黄降酶,用对了,将肝病挨个拔走!它就是茵陈。
一、清热利湿
茵陈苦微寒清利,气清香疏理,能够把蕴结在肝上的火气和湿热尽数扫除。像一些朋友存在胁肋胀痛、口苦口干、腹胀厌食、小便赤涩、疲倦乏力及四肢沉重、情绪烦躁易怒等不适,症属肝胆湿热,它是能够帮上您的。
·茵陈+大枣+生姜:利湿退黄、健脾补中。对于黄疸伴脾胃虚弱者有一定舒缓作用。(兼寒证者,需酌情加伍附子、干姜等温中之药。)
·茵陈+五味子+大枣:清热利湿、对于部分患者转氨酶升高的情况也有所帮助。
·太子参+茯苓+白术+川萆薢+甘草:健脾补气,扶土抑木。辨证加减可调治慢性肝炎(症属脾虚湿盛者)
2.强肝降脂
血脂怎么产生的?中医认为它是体内痰瘀堆积的结果。茵陈可以化痰祛瘀,把体内的瘀滞打散了、血脂自然也就降下来了。
现代研究也表明茵陈能使血清胆固醇和脂蛋白降低,防止内脏和血管壁的脂肪沉积,所以说一些有脂肪肝、高血脂、高尿酸问题的朋友,平日适量喝点茵陈水也是不错的。(注:茵陈微寒苦泄,故脾胃虚寒者、蓄血发黄者及血虚萎黄者慎服。)
为了让大家更真切地感受到茵陈的威力,给大家介绍这样一个医案吧。
去年7月初的时候接诊了一个患者,38 岁,乙肝(早期肝硬化倾向),自述存在胁肋部胀痛(尤以右侧为甚,呈持续性,劳累及情绪波动时加重)、口苦咽干、食欲减退、进食后腹胀明显,小便短赤的情况。身目发黄,肝功多项指标异常。
中医诊断:黄疸(阳黄)。
调治思路:清热利湿,疏肝利胆退黄。
方用茵陈蒿汤加减:茵陈 、栀子、柴胡、郁金、黄芩、金钱草、垂盆草等。(此方根据患者情况调制,不可照搬!)
二诊,患者胁肋部胀痛有所减轻,身目黄色稍有减退,大便通畅,小便颜色变淡,肝功各项指标趋缓。效不更方,上方去黄芩,续服一段时间后,身体诸项不适基本消失,食欲增加,腹胀减轻。复查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未见异常。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哇.中医好历害的护肝草.中医的品德如何呢。中医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这品德高不高。中医动不动反中医就是汉奸之类。搞的国人应该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才是对.中医品德得高到什么程度。从上所诉中医就是一个品德之高高出宇宙级。那么中医智商水平如何呢。别人用中医如果有效那么证明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而中医不去反驳反而来強调中医能治病。这种用别肯定的条件来证明别人结论错的。这是要多大的智商水平才能做的事.还有中医特別喜欢用案例证明有效.不说是否真实吧。就一个反证法是用来证明结论错误而不是证明正确都不知道。这初二的知识学两年还不知道不证明中医的无敌智商吗。当然中医也可能没上过学.那不是证明中医文盲吗。结论中医的智商水平天下无敌。中医还有一个最可怕的地方连医学是治病救人而不是为了养身都不知道.还口口声声说中医药食同源。连何为药何为食分不清也不证明中医智商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