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是如何将苏联从农业国改造为工业国的?

春秋谈历史 2024-01-01 11:45:14

苏联首个五年计划是指苏联布尔什维克党和朝廷在1928年至1932年实施的大规模、有计划的全面新社会建设,希望借此以摆脱苏联落后的农业经济落后现状。

苏俄政权建立初期有多穷?让我们先看一组数据:截至1927年,苏联人的识字率刚刚超过50%,其中含有大量水分:统计时把只知道数字的农妇也被列为“识字”群体;苏俄大学的学生人数约为16.7万,仅占全国总人口的0.1%以下。可以看出,公民的整体素质很低。截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苏联的工业产值仅为美国的12.5%左右,不到德国的一半。作为一个所谓的“农业大国”,中国有不到3万台拖拉机,其中大部分是濒临淘汰的落后机器,只能保证不到1%的耕地。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比硬实力差更可怕的是缺乏民族精神。当时,苏联正处于这样的困境中:信仰的极端转变使许多人感到困惑。旧社会的一些概念根植于社会的各个角落,俄罗斯人暂时无法适应,相当一部分人选择在影响中自我放逐和堕落。在许多社会矛盾下,许多穷人终于得到了一些钱,转而在酒馆、赌场和歌妓身上消费。各种邪恶势力猖獗,全国死气沉沉,不想进取,法庭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他们的统治处于危险之中。

相比之下,在苏联难以忍受的岁月里,西方国家迎来了发展的热潮。1925年左右,首次世界大战的大部分“重灾区”恢复到战前水平;1928年,美国代表资本主义国家高调宣布世界经济进入空前的繁荣状态,甚至威胁说这样的繁荣将永远持续下去。总之,苏联当时的糟糕情况不能用几句话来解释。斯大林同志刚刚坐稳了头,心里很清楚,苏联回来了,但只是一个空壳;来得太慢的西方国家正准备搬家。如果他们在1919年再次进行武装干预,苏维埃政权担心它会结束。

目前苏联更重要的问题是发展,但是如何发展呢?如今,中国一片狼藉。俗话说“一生两容易,无中生有难”,苏联想要什么都没有。便捷的方式就是向西方国家“学习”,横向发展突破。然而,苏维埃政权越有可能依赖资本主义,他们就越胆小,西方国家就越强硬。无产阶级终于翻身成了主人,怎么能再向资本主义低头呢?但当时,苏联遭受了西方国家的严格封锁。苏联人几乎对稍微“高端”的行业视而不见,人才严重不足。发展如何?问题进入了一个尴尬的死循环。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斯大林皱着眉头想了很久,终于狠心地做出了一个决定:发展是必要的,但是我们自己做!

你不妨想象一下:班里成绩倒数的差生,突然有一天站在讲台上宣布,复习几个月就要进入下一次考试的前十名。讲台下的同学会怎么反应?当苏联决定大发展时,西方国家笑得很开心,等着看热闹。英法媒体干脆嘲笑苏联的五年计划“只是梦想家的幻想”,靠这也能发财才是见鬼。回顾过去,他们疯狂地倡导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并宣布说“资本主义已经彻底消除了贫困”。但没有人不想过上好日子,但苏联人并没有放弃自己,而是在纯洁高尚的无产阶级理想的鼓舞下发生了新的变化。

在起初的一段时间里,苏联人充满了热情,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盲目的。绝大多数人缺乏专业知识和行业质量,一点精密的设备不会使用,技术内容更高的工作不能做,汗流浃背,但产量几乎没有增长。铁也需要自己的努力,苏联高管意识到至少必须有一个发展的开始,就在他们挣扎如何打开这个头时,历史及时给了一个机会。

1929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安德鲁·梅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微笑着说:“现在没有理由担心,因为繁荣将继续下去。然而,一个月后,华尔街股市暴跌,大量人破产,聚集在街上等待工作。这场海啸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前一刻还在唱赞歌的西方媒体瞬间变成了哀嚎,笑容满满的政客此刻再也笑不出来了。大资本家不能继续从自己的人身上赚钱,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海外。碰巧苏联人也在焦急地寻找卖家。

由于形态意识的根本对立,资本家可能与苏维埃政权有仇,但他们对钞票有什么仇恨呢?为了赚钱,这些商人和苏维埃朝廷一拍即合。在美国的帮助下,在苏联主要城市建立了宏伟的工厂和先进的装配线。本着“一厂两用”的原则,有些工厂表面上只能生产民用机械,一旦战争来临,他们脱下外套,成为军工厂。以闻名于世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为例:1942年,该厂每月仍能生产200辆坦克和150辆拖拉机,这足以支持苏联的装甲集团军。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建设过程也相当繁琐——其整套设备建在美国,拆分运输到苏联后重新组装;80多家美国公司参与其中,大量来自美国和德国的工程师不得不去苏联出差。

除了工厂,美国人还帮助苏联建设了许多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在美国专家的设计和指导下从美国运来的设备建造的。它一度成为当时世界名列前茅的水电站。这些工厂和设施基本上掏空了苏联朝廷口袋里的钱,但很明显,它们带来的收入远不止这些钱。1933年1月,苏联当局宣布首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苏联也从落后的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

与1913年相比,苏联的发电量增加了6倍,农业机械增加了4.5倍,各种新机械淘汰了落后产品,国家迅速实现了机械化。不仅如此,苏联还有能力独立开发和生产各种机械设备。其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的产量超过了英国和法国,跃升至欧洲首位,仅次于美国。与此同时,苏联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从1928年的48%上升到70.7%,轻重工业的比例从60.5%到39.5%到46.6%到53.4%。在完善产业体系的支持下,苏联国库迅速充盈。与五年前相比,苏联国民总产值从244亿卢布飙升至455亿卢布,几乎翻了一番。

这个曾经几乎被贫穷打败的民族,比这些数字更有价值,重新焕发了斗志。据统计,首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的犯罪率从0.375%下降到0.039%。在朝廷部门的严厉打击下,帮派、贩毒、赌钱、卖淫等现象基本消除。人们不再贪图享乐,而是把劳动和知识当作高尚的东西。生产大赛经常在工厂、车间、车间之间举行,全国面貌焕然一新。首个五年计划为苏联开了个好头。在接下来的五年结束时,苏联已经成为世界上新的综合大国。就连法国人也忍不住叹了口气:恐怕苏联是真正的“欧洲陆霸”。

当然,在探索发展的道路上,苏联并非没有走弯路,让我们举两个例子。

苏联农业在强调工业化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不一定是所有的变化都是积极的。1929年初,斯大林在检查农村时作出指示,必须加快对个体小农经济的新社会转型。为了政绩,当地领导第二天公布了一刀切的政策,将整个地区全面集体化。仅仅两个月后,该地区就成立了500个集体农场,62%的农民自愿或自愿加入集体农场。

当地领导人报告好消息而不是坏消息。当成绩单交给莫斯科时,苏联高管错误地认为这种发展模式有效,并立即决定向全国推广。因此,这引起了农民的不满。为了防止被定性为“富农”,农民出售牛羊和田地产品,大量农畜产品减产,形势混乱。在发现这种情况后,斯大林从痛苦中吸取了教训,并在《真理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批评了农业的整体集体化运动,并决定取消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场。然而,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超过50%的农民退出了集体农场,苏联高管们再次感到焦虑和自我否定;1930年下半年,“一刀切”政策再次恢复。

农业建设不是很顺利,苏联人在工业发展上也遇到了很大的问题。我们刚才提到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是一头生产野兽的工厂,但当它于1932年3月投产时,工人们用它作为“绣花针”。一开始,工厂一天只能生产三台拖拉机;经过三年的辗转反侧,其月产量勉强达到历史水平之下。苏联人的另一大笔钱——根据美国钢铁公司格里工厂雕刻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长期以来的产量也非常令人担忧。为了刺激生产,苏联高管不得不强迫任务,但这只会适得其反:工厂盲目追求生产,直接导致广泛的生产模式成为一种氛围。

五年计划突出了新社会的优越性,苏联人终于骄傲了一次。随着苏联的激烈发展,资本主义世界被贫困和失业所折腾。许多西方人厌倦了资本家的剥削,立即“反击”转向红色阵营,为共产主义的建设做出了贡献。当时,苏联不再仅仅指一个国家,它已经成为世界共产主义者的信仰和精神支持。除了苏联,当时能逆势而上的国家,恐怕只能在极端的道路上闷着头去黑德国。

5 阅读:407
春秋谈历史

春秋谈历史

分享历史故事,学习古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