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
ài
愛【ài】的本字原写作“㤅”。“旡[jì]”是食道內有气体上逆从嘴里出来,并发出声音,即打嗝。“㤅”是在旡的下面添加了心,表示爱是从心里发出来的。秦篆在“㤅”的下面添加了夊(绥),“夊”具有安抚的意思。自汉隶写作了“愛”之后,原来“㤅”的写法就废弃了。
说 文 解 字
《說文解字·心部》㤅:惠也。从心旡聲。段玉裁注:「叀部」曰:惠,仁也。仁者,親也。......自愛行而㤅廢,轉寫許書者遂盡改㤅爲愛,全非許憮、㤅二篆相聮之意。
《說文解字·夊部》愛:行皃。从夊㤅聲。段玉裁注:今字假愛爲㤅,而㤅廢矣。愛,行皃也,故从夊。
许慎把“㤅”和“愛”分别成两个字是不对的,把“愛”解释成“行”则更是不对的。“愛”下面的“夊”就像是“夏”一样,只是表示人的双足,而不是行走的意思。“爱”的本意是慈爱、亲爱、惠爱、仁爱。但是简化字的“爱”,省去了中间的“心”,那还有真的爱吗?
文 献 选 读
“《詩經·小雅·隰桑》: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我心里对他充满了爱慕,却因远离而不能相会。只能深深地藏在心里,何曾有一天将他忘记。隰桑,即生长于低湿之地的桑树。
“《墨子·兼爱上》:盜愛其室不愛其異室,故竊異室以利其室;賊愛其身不愛人,故賊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愛。......諸侯各愛其國,不愛異國,故攻異國以利其國,天下之亂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愛。”
“兼爱”是墨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墨子说:盗贼只爱自己的家而不爱別人的家,所以盗窃别人的家以利自己的家。盗贼只爱自己而不爱他人,所以残害他人以利自己。这是因为人们之间不相爱。诸侯们也是这样,他们各自爱他自己的国家,不爱別人的国家,所以攻伐別人的国家以利他自己的国家。天下所有的乱事,全都缘于不相爱。
“《莊子·天道》:老聃曰:「請問何謂仁義?」孔子曰:「中心物愷,兼愛無私,此仁義之情也。」老聃曰:「意!幾乎後言!夫兼愛,不亦迂乎!無私焉,乃私也。
夫子若欲使天下無失其牧乎?則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獸固有群矣,樹木固有立矣。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趨,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仁義,若擊鼓而求亡子焉?意!夫子亂人之性也!」”
孔子去拜见老聃。老聃打断孔子的高谈阔论,让孔子只说要点。孔子说:“要点就在仁义。”
老聃问:“仁义是人的本性吗?”孔子说:“仁义确实是人的本性。”老聃再问:“那什么是仁义呢?”
孔子说:“心中与万物同乐,兼爱无私,这就是仁义。”老聃说:“我这不是背后的非议。既然是“兼爱”,又何必绕这么远呢?口口声声说“无私”,心中必定是有私。先生不是想使天下不失去养育吗?天地之间本来就是按着一定的规律在运行的,日月本来就是光明的,星辰本来就有序列,禽兽本来就是群居的,树木本来就能直立生长。先生如果也仿效天理行事,顺着客观的规律而行,这样做就是最好的了。
又何必用力去标榜“仁义”呢?这不就像是敲着鼓去追捕逃犯一样可笑吗?先生您这是在扰乱人的本性啊!”
“《孟子·滕文公下》: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盡心上》: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孟子这是以儒家的门派之见来攻击杨子和墨子。在“独尊儒术”之前,杨朱和墨翟的思想占据了社会主流,天下的学说不是杨朱,就是墨翟。
杨朱提倡“为我”、“重己”、“贵生”,这是主张人不是为了君王而活着,所以人活着就要保卫自己的生命权,而不能由着君王的好恶来随意地生杀予夺。
所以孟子认为杨朱的眼中是没有君王,是目无君主。墨翟提倡“兼爱”,就是说要爱周围所有的人。而孟子认为“爱”应该是一个个有等级差的同心圆,亲疏有别、长幼有序、贵贱分明,都是天经地义的。所以孟子为了维护等级制度,说墨子的“兼爱”没有亲疏差别,就是目无父母。孟子还批评杨朱和墨翟的思想是两个极端。
说:杨朱主张为我,对天下有利的事情,他连拔一根毛发都不愿意做。其实杨朱主张的是保护财产权,不能让君王随意褫夺个人的财产。而墨翟主张兼爱,只要对天下有利,摩秃头顶、走破脚跟也要去做。
“《宋史·岳飛傳》: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这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名句。
成 语 典 故
爱屋及乌
因为爱一个人,连带也怜爱他屋上的乌鸦,关心他周围所有的人或物。
“《尚書大傳·大戰篇》: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
爱莫能助
虽然爱,但是却无能为力。
“《詩經·大雅·烝民》:愛莫助之。”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喜爱的,就把他放在膝盖上;厌恶的,就把他推进深渊里。这是不分是非、不讲原则地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禮記·檀弓下》:今之君子,進人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隊諸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