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的早晨从一碗热气腾腾的热干面开始。
清晨五点多,街道上行人还寥寥无几,热干面的摊子已经坐满了人。这种起源于武汉的食品,在信阳,经过诸多改良,成了当地人过早的“宠儿”。
本已在信阳逛吃三天三夜,但是为了对比正宗信阳热干面与武汉热干面的区别,我又多留了一日。
“小朱孩特色热干面”是当地网友给我推荐的一家人气店。在去的路上,经过京汉街,这一路上热干面馆就有数家,看来当地人对这道平民美食喜爱得很。
到了“小朱孩”,馆子里已经有几位老者在吃面了。厨房的案台上,铁盆里已经装满了面条和调料,堆积如山。
热干面到了信阳,面变了,调料也变了。
碱水面换成了精粉面,而被武汉热干面视为灵魂的芝麻酱,在这里舍弃掉了,替换上阵的是香辣的红油。
碱水面相对精粉面,质地更软,精粉面更劲道一些。这家的面条并不是圆的,有点扁,口感吃上去跟之前在广水吃过的凉面有几分类似,但是比凉面要粗一些。调料放的并不多,但是切成丁的咸菜配菜放的比较多,将面条拌匀,红油的香气扑鼻,面条里夹杂的脆萝卜等咸菜,让口味层次丰富了不少。
为了多体验几家面馆,京汉街上有一家“田头香辣红油热干面”,当地人颇为推崇,门口的食客看上去也更多一些。这家的面条倒是圆面,比武汉热干面的面条细了一半,同样不是碱面,口感比武汉的热干面稍微劲道些。
红油辣椒放得更多,口味比较重。
自此,两地的热干面,我心中算是清楚个七七八八了。
别说信阳和武汉分属两省,就算湖北省内,各地市的热干面也不尽相同。但是终归他们是不会舍弃芝麻酱。
据说河南其他地方的热干面,加的调料和配菜更丰富,倒是信阳,把热干面的调味料做得如此精简,食客想有更多选择,也很难了。
方中山胡辣汤,在全国各地开花。不过我是第一次喝这个品牌的胡辣汤,到时候去了郑州总店,再对比下。
相比我在信阳胡同里喝的胡辣汤,方中山的更辣,更浓稠。有朋友讲,每次喝的时候要再兑点汤,稀释一下。
浓不浓先不说,但是辣是真的辣。喝到肚子里,辣乎乎转换为暖乎乎,这可是夏天,若是冬天,可能会舒服一些。
吃饱喝足去逛逛信阳博物馆,博物馆的导览做得相当好,地下有箭头,一路指示着带你游览。
二楼还有机器人导览,你只要对它说一句“带我参观”,它就会按既定的路线带你游览,给你讲解。如果能把AI的声音讲得更有感情点,我想,应该跟真人讲解员没有差别了吧。
博物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壶三千年前的古酒,卣里面装着的酒历经三千年,居然没有挥发,不知道喝一口,会不会“成仙”。
我留在信阳的执念还有一物,就是商城肉烧饼。
来的第一天,在网上看到这个商城肉烧饼,饼皮像被手撕开了一般,里面的肉馅爆了出来,看上去非常带劲。这几天天天问,天天找,都没看到。若是我去商城县,为个饼子走160多公里,那也是有点“那个”了。
有人叫我去“金海维多利亚城”对面碰碰运气。
我坐了七公里的公交车,到了一看,完全不是那回事。于是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正想往回走,突然想到有个朋友给我推荐了一家附近的“新县菜”。
新县,大别山里的将军县,位于信阳市南部。
来自大山里的土菜格外诱人,朋友跟我说,蘑菇汤和糍粑鸡蛋必点。于是到了南湖燕园公交附近这家“新县人家”,一进门我就问,有没有蘑菇汤和糍粑鸡蛋。
此时,一杯绿茶递了过来,里面的茶叶几乎占据了杯子的一半,用一个朋友的话说:“这杯绿茶,夜晚该睁眼到下半夜了”。
蘑菇汤还没到时节,今年雨水少,时值五月下旬,还没到出菌子的时候。想想马上六月了,也该去云南加入“吃野生菌大军”了。蘑菇汤没有,但是糍粑鸡蛋还是有的。
瓦锅肉卷、蛋饺是这里的特色菜头牌。
这里的菜都用瓦锅煨着吃,小锅下面是炭火,菜品一直处在一个加温状态,越久越入味。
肉卷和蛋饺的馅,用的都是黑土猪肉。手工包的肉卷,外表包着一层豆皮,切成段,先煎至两面金黄,然后跟蛋饺放锅里跟白菜一起烩。
肉卷馅料扎实,香气浓郁,表层煎过后,不容易散,一口下去,香而不腻。
蛋饺的馅儿加入了切碎的马蹄,吃起来格外爽口。
一起烩的蔬菜除了白菜,还有荆芥,荆芥在河南的餐桌上真是广受欢迎。
糍粑煎土鸡蛋,在煎的时候就闻着特别香了。
土鸡蛋的蛋香比较浓,糍粑是手工打出来的,所以格外软。
在糍粑外面轻轻裹着一层蛋衣,而蛋衣又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了糍粑。一口下去,煎蛋的松脆,糍粑的软糯,有时候又分不清谁是谁,只剩下土鸡蛋的香和糯米的甜,在嘴中打转了。
珍珠花是一种山野菜,本用来炒鸡蛋,但是鉴于有糍粑煎蛋,那就用腊肉来替代。
老板娘还特意带我去后院,看着从老家挖过来的一株珍珠花,她说这种花是先开花,再长叶子的。
珍珠花炒腊肉,满满的一大瓦锅。
新县的腊肉,跟其他地方的腊肉有些不同,风味介于腊肉和风干肉之间。瘦肉嚼起来有肉干的香,而带皮的肥肉,硬硬的,越嚼越有风味。
要不是菜量有点大,我多少也要整一碗白米饭。
没有白米饭,有锅巴啊。
这月牙型的锅巴,泛着金黄。火候上拿捏的相当好,有锅巴的香脆,几乎不带一丝糊味。入口脆,不硌牙。蘸点自己做的霉豆腐,风味更佳。
信阳的夜,永远是那么迷人,放松。
茗阳阁的彩灯,周期有序地发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芒。
阁楼下,小年轻们三五成群在拍照,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颜色。
浉河的北岸,灯火通明,不是一条条美食街,就是一棚棚茶座,延绵数公里。
这种灯火辉煌下的烟火气,恐怕很难在别的城市看到了。
从虹桥向下看,街道两旁,当地人一边喝着当地特色饮品“石凉粉”,另一边则是勇敢的年轻人,拿着麦克风,在嘶吼自己的青春。
唱得好与坏,已经不重要了,敢上去“不顾别人的死活”,就已经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