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风禅法:什么是“本来面目”?

槽点点 2023-08-20 12:45:05

当年弘忍将衣钵传给了慧能,为了避免纷争,让他连夜赴往南方,避避风头,尽管如此,其他的人还是很快知道了。

众人愤愤不平,没有跟师父打招呼,就往南方追赶。其中一个叫慧明的,曾经当过大将军,勇力过人,一马当先地追了上去。

到了江西大庾岭上,慧明终于追上慧能。他截住去路,厉声喝道:“快将师父给你的衣钵交出来,否则别想离开!”

慧能见慧明挡道,后面一伙僧人远远赶来,想起师父说过袈裟只是外在信物的嘱托,便将包袱中的袈裟取了出来,放在一块大石头上,说:“你要就尽管拿去吧。”

慧明见地上的袈裟金光闪闪,急忙俯身去捡,但不知为什么,看似轻飘飘的一袭袈裟,却怎么也提不起来。

慧明这才明白,这件袈裟并非什么人都能受得起,立即跪拜在地说:“我并非为这件袈裟而来,我是为佛法而来。请师父为我说说禅法要旨。”

慧能感叹地说:“你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可见还是很有善根。现在你且摒除一切杂念,静心敛意,我才好为你说法。”

过了一会,见慧明把心态调好了,慧能陡然发问:“不思善,不思恶,正当这个时候,什么才是你明上座的本来面目?快说!快说!”

慧明被慧能这么一逼问,惊出一身冷汗,恍然大悟,感慨地说:“这禅悟的体验,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啊。谢谢师父的慈悲指引!”当下顿悟,明见了真性,不但不再抢夺袈裟,反而皈依了慧能,领着后面追上来的一干人回去了。

《坛经·行由品》:“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本来面目”犹言“本觉真心”,是纯明的本心,是未出世前即存在于胎藏中的纯真人性。禅宗明心见性,即是见到“本来面目”。从慧能“不思善,不思恶”的话中可知,“本来面目”就是超越相对二元观念的纯明本心。

“本来面目”是禅宗对本心的典型象征,它侧重于本心的原真性。

参禅的终极目的是明心见性,彻见“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又叫“本地风光” “本觉真心” “本分田地” “自己本分”等,是本来的自己,人人本具,超越一切对立。

“不思善,不思恶”揭示了“本来面目”超越善恶的质性。善恶指所有的二元相对观念,善恶不思,自见佛性。将相对意识泯除,不随声色,不居凡圣,不落见闻,不涉语默,融古今,齐物我,平得失,等去来,即可彻见“本来面目”。

21 阅读:1261

评论列表

用户18xxx62

用户18xxx62

5
2023-09-03 12:23

空空如也。虚空灭尽,别有方物。此物无形无相,却能幻化万物,释家假名或真如,或摩尼宝。老子假名为道。

临江山人

临江山人

4
2023-08-23 22:17

最喜欢编故事,一个说“何处惹尘埃”,结果要半夜逃跑。如果真追上了,丢的绝对不会是袈裟。[得瑟]

自由的灵 回复 09-11 22:23
身处世界中,俗尘处处是,寺庙非空门,山林也有主,心空装个门,即是我归家。有人追的权利的伽裟,有人追真理的知识,其实一样。是非到头不是空就是无。

用户10xxx05

用户10xxx05

4
2023-09-17 21:53

原本对不思善,不思恶这句话很不理解,佛教时时刻刻都要求弟子从身,口,意上都要抑恶扬善,怎么又一下又不思善,不思恶了,后来查了一下古文解释,善又解释作喜欢,恶又解释成厌恶,就一下释然了。如果这里的不思善,不思恶解释成不作道德判断,显然不符合佛教教义。

一点一横长

一点一横长

2
2023-08-21 10:12

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这话大意就是俗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平常心对待,不要刻意为之。问心无愧即可,也即是所有人该做到的本来面目

红尘寄旅

红尘寄旅

2
2023-09-25 02:19

这句话下埋了多少人?猜吧,继续猜。唯一有点用的就六个字,不思善不思恶,然后看见这六个字要么把当下的处理成那样以为是,要么继续思:啥意思?指空无?要么心里拟议个什么以为然。不可思议无上妙法岂有资粮不具轻悟之理?

红色宝宝

红色宝宝

1
2023-08-26 10:02

不思善,不思恶。

箫帆&明心

箫帆&明心

1
2023-09-07 09:33

什么啥啊?有相的名法还想阐述无相吗?[笑着哭]

近道

近道

2023-08-20 12:54

光棍一条就是本来面目。因为生下来一无所有嘛。[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