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或者更长时间不需要依赖透析,对肾友最关键的一点就是:
是否能在肾病早期进行有效干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2c4fe0143cda11a770fa8848a8a1c3b.jpg)
道理很简单,越早期,肾功能越好,离透析越远,患者和医生可发挥的空间大;
越晚期肾功能越差,离透析越近,可发挥的空间小!
从CKD3期开始,尤其是CKD3b期后,患者罹患尿毒症风险显著增加。因后续要透析的几率大,因此对于CKD3期及以上的患者,指南建议进行透析血管通路相关的宣教▽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318f2f533873a2ebabe68bb192a5026.jpg)
流调显示,我国现有肾病患者8200余万人,而这些肾友大部分处于早期和中期阶段(CKD1、2期、3a期),具备早期诊治的机会。
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73㎡为CKD1-2期,是肾病早期阶段,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1.73㎡为CKD5期,是终末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aa4964fabd539017e519e7c3415f50e.jpg)
刚发现肾病时,肾友们都会感到“晴天霹雳”,难以接受,焦虑不安。
但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拥有早期诊治机会的肾友们,更要牢牢把握好时机。
CKD3期,超70%未确诊
很多肾友根本没得到早期诊治的机会,要么是不清楚自己的肾脏“亮起了红灯”,要么是知道一点但知道得不多,误以为“有点血尿”,“有点蛋白尿”,“有点血压高”,“有点肌酐高”,“有点血糖高”影响不大而忽视肾脏保养和规范治疗,错失宝贵的干预时机。
经常有肾友给我们留言,本拥有早期诊治的机会,但大意了都没把握住。
高血压近6年,体检连续3年蛋白尿,一直没重视,直到18年底去三甲医院就医,24小时定量1.1,19年元旦后根据医生建议做了肾穿刺,确诊IGA,根据医生建议没用药,只是维持服用原先的高血压药,一粒奥坦,半粒倍他乐克。5个月来戒了最爱的海鲜,戒了最爱的煲仔饭(里面有加工肉),低油低盐,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每周2-3次晚饭后快走4公里。继续努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77ae1606ee7c0251e7c1b00a006c708.jpg)
扎心了,老铁… 我也是高血压出现了以后没重视,还经常熬夜喝酒,现在肌酐过200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03fe5ab080fde6132c04787377c9da1.jpg)
我每年都体检,但肌酐超标后体检报告都是一句建议复查,一直没重视。直到5年后尿尿有泡沫,尿蛋白一个+,肌酐192才去看医生,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后面用了2年走弯路,肌酐才稳定在250,持续了3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ad7cebca3291427ad2ba6db9667b100.jpg)
这种无奈,一些已经透析肾友更是深有体会,因为一发现就已经是肾病晚期了,根本没得选!
怪就怪在慢性肾脏病是个“太沉默的杀手”!
早期、中期就像“没事人”一样,甚至一部分肾友到了终末期(尿毒症)症状依然轻微,吃嘛嘛香,如果不具备一定医学常识或者经过医生提醒,谁会重视起来?谁愿意花时间去管理病情?
近期,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近期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数据,强调了我国肾病早期诊治和延迟诊断的现象令人担忧:我国CKD3期的慢性肾病患者中,超过70%没有及时确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467564f773c1f79c1d76c901674203d.jpg)
这项研究纳入了中国肾脏数据系统(CRDS)2015年至2020年期间3万5千多例CKD3期,至少有2次化验显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30-59 ml/min/1.73 m²的成人患者。
如下图所示,2015~2020年期间,未确诊的CKD3期患者比例高达68.7% ~ 72.8%,即第一次检查的前12个月,和第二次检查的后6个月这期间没有肾病诊断和相关医疗记录。而未确诊患者中有71.2%已经进入了CKD3b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5f4f7ffdba2a59f88a486519842290a.jpg)
在基线期25214例未确诊的CKD3期患者中,只有2344例(9.3%)在研究随访期间得到诊断,中位诊断时间为18.1个月。
即使是确诊的患者,其中大部分也没有去过肾内科就诊,10008例确诊的患者中,只有2405例患者(24%)进行了≥1次肾内科就诊。
在这些未确诊的慢性肾病患者中(如下图):
老年患者的比例更高(≥75岁中有77.1%;65-74岁73.4%;45-64岁62.3%,45岁以下48.5%);
女性比例更高(77.0%vs. 67.3%);
CKD3a期患者比例高于3b期(78.9%vs. 58.2%);
没有合并症(已确诊的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高血压、2型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综合征)的患者比例更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2de424cac3668c3d7dbfdbbe59a2efa.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39ac36e0ccbfddaf1ed196fc7c841eb.jpg)
CKD3期尚且如此,更别提CKD1-2期了。这都说明了我国慢性肾病的诊断严重延误,患者知晓率低,不能及时对肾病患者展开有效干预措施。
一方面是由于初级医院或社区卫生中心的基层医生对慢性肾病了解不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大众健康教育的缺乏,以及慢性肾病的隐匿性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确诊后干预的好处明显:
患者肾功能下降明显减慢
该研究结果还表明,确诊后患者治疗模式改善,肾功能下降速率显著减缓,合并症及不良结局减少。
在基线时确诊的10008例(28.4%)患者中,确诊后180天(6个月)内接受≥1次处方药物治疗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确诊前,接受≥1次RAS阻断剂(普利/沙坦)和降脂药物的患者比例增幅最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0f2d669d37a0f19695f317f95275814.jpg)
与确诊前相比,确诊后患者2年内的eGFR年下降率显著降低(8.94 vs. 12.21 ml/min/1.73 m²/年)。
此外,与确诊前相比,确诊后eGFR快速下降(≥4 ml/min/1.73 m²/年)的患者比例降低,eGFR稳定(eGFR升高或无变化)的患者比例较确诊前增加。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251940d5cabced42e6d7449532afd37.jpg)
再次证实确诊后患者的重视程度增加和正规用药治疗对延缓肾功能下降的重要作用!
那么,从哪些方面可以阻止或延缓肾病进展?
01
生活方面
健康饮食、适量运动、调节压力荤素搭配得当;炒菜不宜太咸,酱油、鸡精、味精这些调料都含盐,不要多放;每周累积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预防炎症感染吸烟者要坚决戒烟,酗酒者减少酒精摄入量;肥胖者减重;要熟悉一些肾毒性药物的知识,避免滥用肾毒性药物;经常过度疲劳和熬夜也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定期复查随访尿蛋白、血压、肾功能等指标每3-6个月要检查尿常规、尿蛋白肌酐比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还要关注血糖血脂等指标,平时要在家定期量血压。
02
遵医嘱吃药
一部分肾病患者可完全停药,或者因为病情比较轻微仅需要观察、做好生活调理即可。
不过大部分肾病患者需要长期吃药控制病情,如RAS阻断剂、SGLT2i抑制剂等药物。
知足常乐,珍惜已有的。把生活和治疗方方面面都落实好了,我们争取达到与肾病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undiagnosed stage 3 chronic kidney disease: results from an observational study (REVEAL-CKD) in China.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8bcf8a9f2b435199831e23369a55e4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