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在深闺,无锡市中心杨味云故居——云薖园的故事

老梁历史 2024-04-04 20:44:34

云薖园内小白楼和石桥

无锡市中心繁华闹市区的长大弄内有一座庭院叫云薖园,云薖者,空旷之意也,该园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现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云薖园,许多无锡人可能不很清楚,但说起市中心的小白楼,上点年纪的都知道,她位于长大弄5号,是清末官员和实业家杨味云的故居。

市中心长大弄内的云薖园大门和外墙

云薖园建于1918年,具有典型的近代江南花园住宅的风格,园内小楼外墙为白色,所以被称为“小白楼”。但多年来大门紧闭,颇具神秘之色,今年三月初,园内白玉兰盛开之时,免费开放了十多天,一时观者云集,引为佳话。

园内白玉兰花盛开

云薖园为杨味云(1868-1948)所建,杨味云的父辈杨宗濂、杨宗翰兄弟是无锡最早创办企业的工商业者,与后来无锡著名的我国民族工商业巨子荣德生、荣宗敬兄弟不同的是,荣氏兄弟出身平民,而杨氏兄弟出身官宦,深受清末重臣李鸿章赏识,后来致力于发展实业,开办了许多家工商企业,1895年兄弟二人开办的业勤纱厂是中国的第一家纺织厂。

杨味云为杨宗濂之侄,光绪十七年中举后入朝为官,1912年袁世凯政府成立后任总统府顾问、山东省财政厅厅长等职,后退出政坛回到无锡帮助其二伯父杨宗翰处理业勤纱厂事务,1923年开始经营华新实业,并在青岛、唐山等地开设工厂。

杨味云照片

杨味云自撰的《云薖记》记载,宅园分为内园和外园,内院有假山、石桥、池塘等并广植花木,池塘石桥北面有一处清泉,名叫“苓泉,池北白色建筑群具中西合璧风格,分别命名为裘海楼、杏雨楼、况梅宅、晚翠阁等,园内有亭两座,一座叫六角亭,一座叫半亭。

院内六角亭

园内丰亭

外园有门厅、轿厅、正厅和后厅,规模宏大,壁砖和墙裙雕刻精美,有建筑四幢,其中一幢名为“云薖楼”,是杨味云长子杨通谊与荣德生六女荣漱仁新婚用房,荣漱仁即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姐姐。杨通谊1930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电工科学学士和工业管理科学硕士学位,曾担任过上海市政协常委,荣漱仁曾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

云薖园正厅

云薖园内的家具

云薖园的屋檐

云薖园外园

杨通谊的姑姑杨令茀为著名书画家,幼年师从著名画家吴观岱学画,1911年杨味云到北京任职时,杨令茀随兄进京,与陈师曾、林琴南等多有交往,并与齐白石一起举办过画展。后移居美国,杨令茀终身未嫁,珍藏有一批极为珍贵的文物,台北方面曾主动联系过杨令茀,但杨令茀不愿去台湾,1972年,杨令茀致信周恩来总理,表示愿回故乡并捐赠文物,但彼时中国正处于“文革”时期,杨令茀一直未能成行。

1978年杨令茀在美去世后,根据杨令茀的遗嘱,杨通谊为遗产继承人,此后他数次前往美国,历经8年时间,将姑母收藏的文物运回祖国,其中乾隆帝御用的翡翠水盂、玉雕香炉、宋代玉瓶、明代翡翠镂空花鸟花瓶等文物捐赠给故宫博物院,她本人的诗文书画捐赠给无锡博物馆。

杨令茀捐赠的书画

云薖园现在的主人是杨通谊之子杨世缄,1949年,杨世缄和父母跟着国民党政府到了台北,随后杨通谊夫妇又返回上海处理一些事务,不料此后两岸隔离几十年,当时杨世缄只有四岁,被迫忍受与父母的骨肉分离之痛,直到1987年杨通谊到台北,父子两人才得以见面,2000年4月,杨通谊在上海去世,享年93岁,当时杨世缄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受台湾当局禁令限制,杨世缄无法去大陆,后来经过台“内政部”专案审查同意,杨世缄才可以赴上海奔丧,这也是杨世缄第一次回大陆,杨世缄此行还专门到故乡无锡为祖父母和母亲扫墓。

杨通谊荣漱仁结婚照片

杨通谊、杨世缄曾经数次向无锡博物院捐赠云薖园所藏文物,包括云薖园藏150多件套和存放在上海东亚银行的100多件套文物,另外还有一百多张清末到民国时期的老照片,这些照片真实记录了无锡、上海、南京、苏州、扬州、徐州、镇江、宁波、绍兴等江浙名城在那一个时期的珍贵影像,无锡博物院在西区负一楼展厅为这些照片开设了长期陈列供观赏。

杨家捐赠的民国扬州城街道照片

杨家捐赠的清末苏州郊外的枫桥照片,桥洞内为虎丘塔

远在台湾的杨世缄关心无锡文化建设,为继续造福桑梓,杨世缄先生决定捐赠云薖园,今年3月27日,杨世缄先生将云薖园及其家族文物无偿捐献无锡市的捐赠仪式在云薖园举行,杨世缄先生亲临现场接受捐赠证书,云薖园这座以前“闭门”的文物,未来有望变成“开门”的文物,杨世缄先生的义举,不禁令人赞叹!

杨世缄先生(左)接受捐赠证书

0 阅读:24

老梁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