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科普——中医教你一分钟分辨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陈新的记事本 2024-04-27 03:17:22

自出现“二阳”、“三阳”以来,很多朋友因“疲乏”来就诊咨询,总觉得自己各种“气血不足”、“体虚”,各种进补也不见起色,深感困扰。

中医认为,“体虚”也分不同类型,辨证得当才能精准调理,本篇就和大家聊聊如何简单分辨自己到底是哪种“虚”。

首先,中医理论中的“气、血、阴、阳”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和功能,中医通过观察病人的症状和体征来分辨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第二,关于具体分辨要点如下

1.气虚:、

症状:乏力、气短、语音低弱、易出汗、易感冒、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

体征:面色苍白或黄,舌质淡,舌边有齿痕,脉象细弱或无力。

原理:体内“气”的不足,导致动力不足,功能下降

怎么补:参考《脾胃论·补中益气汤》

2.血虚:

症状:唇舌颜色淡白、面色萎黄、手脚发麻、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头发干枯、指甲易折裂等。

体征:唇色淡,舌质淡,脉象细或涩。

原理:身体里的营养供给或转化不足,进而导致身体营养不良。

怎么补:参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物汤

3.阴虚:

症状:口干舌燥、大便干结、尿少而黄、午后烦热(手心、脚心、胸口感觉热)、睡着出盗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

体征:舌质红,舌苔少或无苔,脉象细数或弦数。

原理:体内阴液不足,导致阳气亢盛,虚火内生。

怎么补:参考《丹溪心法·大补阴丸》

4.阳虚:

症状:怕冷、手脚冰凉、提不起精神、抵抗力下降、腰膝酸冷等。

体征:舌质淡,舌苔白润,脉象沉迟或细弱。

原理:体内阳气不足,导致阴寒内生

怎么补:参考《伤寒论·金贵肾气丸》

第三,中医认为,气、血、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一种虚损可能导致其他方面的功能也出现问题。因此,在治疗时,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综合考虑,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补气、养血、滋阴、温阳等。

最后,中医的诊断和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整体状况和体质进行个性化调整,如果症状显著,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最后,我还想要提醒大家,健康人生离不开日常养护,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推陈出新谈健康”,每周锁定这里3分钟,从阅读一篇有温度的健康科普开始。

文字 / 陈新

图片 / 部分源于网络

1 阅读:73
陈新的记事本

陈新的记事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