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标准揭晓!高职院校如何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锦囊

新锦成研究院 2024-08-14 15:32:41

教育部发布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试行)》明确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需要的素质与能力,同时对中职、高职不同层级“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条件提出了要求。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素质则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高低。作为职业教育教师中的特定称呼,“双师型”教师指的是那些既有突出的理论教学能力,又有一定技术实践能力的“双素质”教师,即“教师+技师”。“双师型”教师为什么重要?高校如何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本期锦囊将作出分析。

“双师型”教师为什么重要?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与“双师型”教师有着内在关系,深化产教融合需要“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指向或关联着某种“职业”。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师往往只教给学生专业知识,而容易脱离特定的职业情境,这使得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难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有效应用,导致学生缺乏综合职业能力。“双师型”教师更能够依据职业工作属性,合理开发与职业标准相符的课程,确定与职业能力对接的职业教育教学目标,选择与职业工作匹配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活动等。可以说“双师型”教师能更大程度上传授给学生与真实职业工作密切结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

技术属性是“双师型”教师的重要属性之一。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教育内容的技术性。技术知识具有很强的意会性,存在于“做”的过程中。因此技术知识的传递就需要通过示范和指导,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渗透,最终达成教授目的。同时技术知识的情境性,要求了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离不开企业生产的实际经历。而“双师型”教师是一种与具体生产实践过程密切结合的教育者,其自身的技术技能素质不是架空的,而是落地的,能够将实际生产情境下的技术技能教给学生。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走向产教融合的产物,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衔接的重要载体。“双师型”教师作为教育与产业跨界的桥梁,致力于把理论知识与产业实践相融合。他们能将产业动态与技术带入课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将学生培养为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人才。同时,向产业输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将推动前沿理论知识与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助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高校如何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按需设岗、公平竞争”理念,选聘“双师型”教师。以教育部和各省拟定的“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为依据,充分结合各院校办学特色和专业发展需要统筹教师准入,制订与本校“双师型”教师适配的认定标准体系。不能仅注重应聘教师的学历层次,还要关注其企业工作经历或专业技能水平。对于实践指导能力强、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应用型人才,可适当降低其学历要求;院校可引进更多的专业技能大师、行业企业工匠来充实“双师”队伍,达到优化师资结构的目的。

建立科学良性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内在动力。各院校和企业应为教师提供教学、实训、实践等条件和机会,支持教师取得职业技能等级、执业资格证书等,或在职称评定上予以倾斜。同时,对在课程教学改革、校企协同育人、专业团队建设等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双师型”教师,在晋升、绩效考核、奖励、评优等方面予以加分,激活教师内在潜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持续健康发展。

构筑“双师型”教师培育平台,提升教师培养质量。合理制订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和企业实践制度,健全各级培训体系,重点建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和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等。依托职教集团、“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产教融合型企业实践基地等,组织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构建具有职业道德精神、职业技能素养和职业服务品质的“工匠型”双师队伍,为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育人质量提供可靠的师资力量保障。

规范“双师型”兼职教师管理。与专职教师相比,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准入门槛较低,学校对其教育教学监督较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兼职“双师型”教师的从业质量。因此,要加快完善高职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办法,设置一定比例的产业导师特聘岗位,畅通行业企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从教渠道,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与职业学校教师双向流动。此外,应针对兼职教师制订科学的招聘管理流程,按需设置兼职教师岗位人数,上报招聘计划,并根据审批结果发布人事招聘信息,以此规范“双师型”兼职教师准入渠道。(关注微信公众号“新锦成”,了解更多资讯)

0 阅读:65

新锦成研究院

简介:专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分享最新数据与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