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祖先,杜预没有显赫战功,没有经典战役,没有跟强敌过招,却同时进入武庙、文庙,感觉名不副实。杜预的名气,与战功并不匹配,感觉注水不少。
杜预,西晋名将,是杜甫、杜牧的祖先。明代之前,同时进入武庙、文庙的将领只有一人,他就是杜预。
武庙、文庙,是对武将、文臣评价的主要依据。能够有一席之地,足以证明他们水平之高超,如武庙“十哲”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都是顶级存在。
杜预,不但位列武庙64将,也进入文庙,陪伴孔子。那么,杜预凭什么有这个资格呢?
从军功角度看,杜预没有什么亮点。263年,钟会率10万大军南征,杜预也跟着去“学习”,当幕僚而已。期间,杜预没啥表现,也没有献计,没存在感。
杜预是司马昭的妹夫,算是去“镀金”,顺便监视钟会。264年,钟会、姜维策划起兵,杜预提前知道消息,撒腿就跑,故而躲过一劫。
灭蜀之战,杜预的战功可以忽略不计。晋朝建立后,杜预担任高职,但军事成就并不突出,他参与“晋灭吴之战”,扮演角色一般。
魏、蜀、吴三足鼎立,司马氏是最终赢家。266年,晋朝建立,司马炎为了实现统一,也有灭吴打算,无奈许多人都不同意。
羊祜,西晋首席名将,是灭吴计划的主要倡导者,也是他策划方案。但是,羊祜的武力值,尤其是统帅大军的能力,实在很一般,不是陆抗对手。
孙皓当皇帝,东吴内部不稳定,人心思变,但陆抗很能打仗。陆抗镇守江陵,羊祜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晋军在西陵之战中被吴军吊打,羊祜无能为力。
274年,陆抗病逝,羊祜也不敢轻易用兵。278年,羊祜奄奄一息,死前向司马炎推荐杜预,说他熟悉军事,一定能完成自己的“遗愿”。
羊祜选择杜预,表面上看是因为“军事”能力强,实则不是。要知道,杜预此前从未独当一面,也没有跟强敌过招的经验,谈不上是高手。
杜预的优势,就是支持灭吴,坚定站在自己一边。要知道,此时晋朝对消灭东吴没有足够信心,连贾充都反对南征,司马炎也不知如何是好。
杜预接管荆州,果然践行羊祜“灭吴”计划,他连续3次上奏司马炎,并说出灭吴的可能性。杜预的上奏,是司马炎下定南征决心的因素之一,这点算是他功劳。
280年,司马炎调遣20万大军,分6路南征,却不设立统一主帅。其中,杜预率领荆州兵马,攻打江陵,其余则是王濬、王浑、唐彬、胡奋、王戎的任务。
晋灭吴之战,杜预的战绩是夺取荆州,跟胡奋一个级别,他们都是夺取一座城池而已。真正的亮点是王濬,他在益州建造战船,攻克建平、丹阳、西陵、武昌、夏口、夷陵。
东吴的水师,以及大都督孙歆,都栽在王濬手里。东吴国主孙皓,也是向王濬投降。可以说,此次出征灭吴,王濬立下首功。
王濬之后,则是王浑,他率领晋军长驱直入,消灭东吴丞相张悌率领的25000精兵,让孙皓失去了反击的最后机会。单纯论战功,王浑也比杜预强。
杜预的战功,排在王濬、王浑之下,位列第三。再则,东吴此时内部离心离德,呈土崩瓦解之势,无论是王濬、王浑、杜预,他们都并未遭遇强敌,作战难度一般。
灭吴之后,杜预就再也没打过仗,却不妨碍他进入武庙,成为64将之一,也是有意思。
单纯看战绩,杜预确实一般,感觉不适合进武庙,但进文庙应该没问题。杜预精通经史子集,对《晋律》与《左传》的注解相当给力,且论述精辟,很了不起。
杜预的后代,杜甫、杜牧是唐朝诗人,影响力很大。如今,很多人都不知道杜预是何许人,杜甫、杜牧却是家喻户晓,他们是唐诗繁荣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