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太平军纪律严明,李秀成懂得笼络人心

聊聊历史 2024-12-14 11:24:50

清朝看来,太平军纪律并不差,虽说双方势不两立,但也不得不承认事实。曾国藩训练湘军时就说:“兵不如贼,民畏兵更甚于贼”,民众害怕清军劫掠,却不担心太平军。江浙争夺战,清朝官方也承认,李秀成所部太平军,军纪严明。

1860年,李秀成摧毁江南大营后,乘胜东征江浙。1861年底,安庆失守,李秀成第二次东征,除了沿海港口,江浙大多地方都被李秀成、李世贤兄弟拿下,并建立苏福省、天浙省,支撑摇摇欲坠的太平天国。

李秀成、李世贤经营江浙,准备进攻上海,摧毁清朝与列强相互勾结的基地。与此同时,李鸿章组建淮军、左宗棠组建楚军,与常胜军、常捷军、常安军、定胜军一起,联合围剿太平天国运动。

双方争夺,互有胜负,但英法得到足够利益之后公开支持清朝,并出兵帮助清军战斗,太平天国处境岌岌可危。与此同时,曾国藩、曾国荃的“吉字营”进攻天京,太平天国两线作战,筋疲力尽。

1863年7月,随着“进北攻南”作战失败,江浙原出身清朝的太平军将领纷纷选择投降,出卖太平天国。这些官员给清朝带来消息:“李秀成所部,纪律非常好,忠逆想笼络人心。”

史载:“有自贼中来者言,忠逆李秀成于此等事颇能用权术,思欲要结人心。”

太平军降将,一口夸赞李秀成,江苏巡抚李鸿章等要员,果真相信吗?李鸿章比谁都清楚,李秀成确实了不起,约束军队有方,也懂得经营地方,只是太平天国大势已去,并非他所能挽救。

给朝廷的奏折中,李鸿章写道:“其实吴越诸郡之民实能以权术羁縻之,故二四年中除城池失守之外,乡村中人被贼杀戮者无多也。”

清朝承认一个事实,太平军夺取江浙,除了夺取城池之外,地方生产、生活并未受到影响。所谓的“死于贼不多”,主要是民团抵抗,被太平军围剿,正常百姓没啥问题,这点李秀成在自述中也说到。

李秀成,不只是夺取城池,他还想建立一块稳定的根据地,恢复地方经济,支撑太平天国运转。江浙的丝织品,在李秀成主政时期,对外贸易达到峰值,远高于清朝时代,可知忠王治理经济还是很有一套。

太平军纪律严明,李秀成懂得治国理政,清朝官员都承认这点。那么,为何李鸿章要“肯定”太平军,只是为了陈述事实吗?答案是否定,李鸿章这么说,是为了斥责法军的暴行,让朝廷有所防备。

江浙征战,除了淮军、楚军之外,还有许多中外混编的武装力量。常胜军,以美国、英国人为主要将领,部分士兵也是外国人。常安军、定胜军、常捷军,除了头目是英法外,士兵几乎都是中国人,纪律非常糟糕。此外,英法联军,包括他们的远东舰队,都直接参战。

英法列强,为何愿意帮助清朝呢?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法采取中立政策。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下了“血本”,给予列强更多特权,换取他们支持。清朝许诺给英法的利益,很多都在太平天国疆域内。

想要把纸面协议落实,英法就必须要对付太平天国。对太平天国而言,与列强正常贸易没啥问题,也不会拒绝,但不会承认清朝的不平等条约。太平天国虽然以失败告终,但骨气十足,这点就比清朝强几个档次。

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斗,英法联军的纪律就可想而知了,至于中外混编的武装力量,打仗就是为了改善生活。如此,这些军队所到之处,民不聊生,而清朝却不能阻止,也不敢阻止。

史载:“及今观于法人之奸杀,不禁瞿然以惊,私揣法人之行为,何其不粤匪若也?”

跟太平军相比,法军纪律最糟糕,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基本的道德都没有。清朝需要法国惨重,且本身就畏惧列强,面对这些罪恶行径,也只能忍气吞声,谁让自己引狼入室呢?

联军纪律糟糕,湘军、淮军又如何呢?湘军“吉字营”攻克安庆,曾国藩下令开放三天三夜,让士兵满载而归,以致赵烈文都看不下去,在日记中痛斥这些士兵没良心。

湘军“霆营”,也就是鲍超所部,纪律差到连曾氏兄弟都看不下去。“吉字营”就很差,居然还有更差,也是有意思。至于淮军纪律,李鸿章痛斥淮军首席名将程学启:“你也是投降之人,为何杀戮这么多,没有底线。”

李鸿章自己搞“苏州杀降”,却还斥责程学启所部“开字营”,可知淮军纪律之糟糕。1864年初,程学启进攻嘉兴,亲自攀登城池,被太平军用枪炮打死。

李秀成在自述中说,太平军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纪律比较差的太平军主要是两部分:江浙投降而来的清军,以及皖南将领麾下兵马。至于皖南太平军为何纪律差,这就跟太平军内斗有关了,李秀成需要负一定责任。

1 阅读:75
聊聊历史

聊聊历史

品味历史,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