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想不到,史上一直处在边缘的广西桂平,这一片贫瘠之地,爆发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相对于黄巾起义、黄巢起义、红巾起义、李自成起义而言,金田起义最特殊,难度也最大。
太平天国运动14年,几乎是以一己之力,迎战还处在大一统时代的清朝。太平天国不是打游击战,而是建立固定政权,凭借东南一隅之地,与清朝、列强反复搏杀,难得可贵。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离不开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的努力。他们是“首义五王”,是太平天国最初班底,无论是能力还是影响力,都不是后来陈玉成、李秀成可比。
首义五王,谁最重要呢?排名总得分先后顺序。从太平天国历史发展看,首义五王可以缺少任何人,包括东王杨秀清,唯独不是缺少南王冯云山。没有东王杨秀清,太平天国可以转,没有南王绝对不行。
许多人都说,东王杨秀清是太平天国核心,杨秀清死后,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就打不赢了。只能是一句笑话,杨秀清主政时代,权力集中,说一不二,却未能彻底摧毁江南大营、江北大营,更别说夺取江浙,太平天国依然摆脱不了两线作战局面。
天京事变,杨秀清被处死,2万太平军精锐死于内斗。陈玉成、李秀成手中资源有限,且湘军、淮军、楚军崛起,列强又公开支持清朝。内外环境,陈李时代的太平天国,比杨秀清时代还要糟糕,却不影响太平军取得巨大胜利。
杀伤湘军主力最多的战役,是1858年的三河大捷、舒城大捷,湘军阵亡将士七千余人。这是什么概念呢?湘军班底是塔齐布、罗泽南两大军团,三河、舒城消灭的军团是罗泽南的部队,此时由徒弟李续宾率领,胡林翼节制。
彻底摧毁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夺取江浙财税重地,是李秀成杰作。李秀成兵力不足,资源有限,却不影响他获胜。李秀成实力增强,兵马众多,要等到后来脱离石达开的“扶朝天军”北上,才井喷式壮大。
事实证明,没有杨秀清在,太平天国反而做得更好。杨秀清有能力,这点不能怀疑,但杨秀清没有格局,没有胸怀,嚣张跋扈,威风张扬,不团结队伍,经常杖责诸侯王,不是乱世建功立业的雄主,只能算是枭雄,而并不是英雄。
李秀成自述中,对东王杨秀清评价很到位,他就不是做大事的料。李秀成最佩服的诸侯王,是南王冯云山。李秀成明确说“没有南王冯云山,就没有太平天国运动。策划建立国家,发展队伍,制定规则,团结群众,都是南王的功劳。”
1852年6月,南王冯云山阵亡蓑衣渡,洪秀全悲痛欲绝。洪秀全说:“还没得到天下,为何就夺走我的萧何、张良呢!”冯云山,具备萧何的理政能力,也有张良的谋略,更有大宽广的胸怀,甘愿自我牺牲。
客观看待,如果冯云山对权力充满渴望,拒绝妥协与让步,也许就没有后来的金田起义了。1848年,洪秀全激进政策,激化拜上帝教跟当地士绅矛盾,导致冯云山被俘虏,留下了隐患。
冯云山主持拜上帝教,紫荆山一带各方实力和平共处,洪秀全空降而来,立刻激化矛盾,可知冯云山的手腕有多强。杨秀清、萧朝贵“下凡”,取得天父、天兄代言资格,就是洪秀全激进策略的祸根。
为了稳住大局,冯云山敢于做出让步,位于杨秀清、萧朝贵之下。但是,冯云山也做好了平衡努力:把韦昌辉、石达开两个地方实力派拉进来,与杨秀清、萧朝贵对抗,自己从中维持平衡。
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都是冯云山发展进拜上帝教。杨秀清、萧朝贵具备“下凡”资格,但家族背景很弱,社会影响力低。韦昌辉、石达开是典型的当地豪强,无论是宗族势力还是社会影响,都不是杨秀清、萧朝贵可比。最重要的是,韦昌辉、石达开是读书人,对“下凡”这一套深恶痛绝。
冯云山活着,就意味着太平天国维持平衡,谁都不敢乱来。东王杨秀清为何嚣张跋扈,一言不合就杖责诸侯王,无非就是仗着天父下凡,并缺乏安全感。大家都知道“下凡”是假的,看破不说破而已,一旦韦昌辉、石达开否认,杨秀清如何应对?
冯云山威望高,能力强,眼光也长远,最关键的是能团结各方势力。冯云山可以让杨秀清获得安全感,杨秀清也担心大家撕破脸,平时也会收敛,不至于在太平天国尚未胜利时出现内讧,引爆天京事变。
1852年5月,太平军从桂林突围,路过全州,冯云山乘坐轿子。太平军并没有攻打全州打算,但守城小兵突然发炮袭击,正好命中黄伞下面的将领,冯云山受了重伤。6月,太平军在蓑衣渡,再次遇到埋伏,冯云山殒命,带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