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整治贪官都是皇帝最头疼的事情。
而这些贪官伪装成清廉的模样,让人真假难辨,根本无从查起。
历史上大部分贪官都会伪装成清官,生怕有人知道自己有钱,但你们见过清官伪装成贪官的吗?
历史上的贪官太多了,清官却少得可怜。
不过这也不怪皇帝,这些皇帝也想手底下的官员兢兢业业,清廉无比,爱民如子。
这样皇帝就可以安心享乐,再也不用为天下事烦恼了。
但可惜是,凡是为官入仕的人,大都脱离不了这方面的事情。
一旦有一个高官有此心,那他手底下的官员必定要同流合污,不然很难得到晋升。
即便坚守己身,时间一久,也会被其他人挤下来。
皇帝也没办法每天盯着这些官员,根据史料记载,单单是京城的官员就有两千多名。
这些官员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权力也延伸到朝堂的各个角落。
一旦查起,这些官员又会互相勾连,根本无从下手。
有些官员贪起来,根本不会自己动手,而是放任家里人为非作歹。
比如在明朝时期,内阁首辅徐阶在朝堂时,十分廉洁,甚至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根本不参加其他官员聚会。
结果在他退位之后,众人才发现,他的家里人早就靠着他的权柄,在南方兼并了大量土地。
如果将这些土地分发给穷人,最少能够养活六万户家庭。
海瑞知道这件事情后,便从他的儿子下手,打算调查清楚。
但是捅到皇帝面前时,终究是石沉大海,甚至海瑞也为此丢掉了自己的官帽。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古代官员讲究师承。
徐阶在位之时,在朝中推举了大量考生学子。
时隔多年,这些学子位列高官,遍布朝野,其中就有当朝重臣张居正。
即便张居正不想涉及此事,为了证明自己尊师重道,也要在皇帝面前为老师美言两句。
因此,并非皇帝不想调查,而是有心无力。
所以,很多大臣根本做不到像海瑞那样一身清白,即便强如海瑞,最后也是遭到群臣的排斥,郁郁而终。
很多大臣能够做到张居正这样“与光同尘”,但坚守己身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但在清朝,有一个臣子不但做到了坚守己身,还功成身退,知道是谁吗?
这个臣子叫做孙嘉淦,是清朝的一名汉臣。
毕竟清朝是八旗子弟当家,身为汉臣,在清朝是非常难做官的,更别说做清官了。
如果不拿出金钱讨好这些八旗子弟,很快就会遭到他们的针对。
不过他比较另类,虽然是康熙年间考中的进士,但因为家境贫寒,无权无势,只能担任一些闲散文职。
虽然职位比较低,权力也比较弱,但他丝毫不当回事。
在清朝,虽然文职没什么权力,但可以直言上谏。
所以,孙嘉淦只要闲着没事儿,就会观察朝堂弊病,然后在历史中找到解决方法,将其整理为奏折,直言进谏。
如果是其他皇帝,看到像他这样没事儿就进谏的臣子,要么痛骂一顿贬往偏远地区,要么革职流放。
好在当时的雍正皇帝也是一个另类,他不喜欢臣子谄媚,就喜欢这样刚直的臣子。
雍正登基后,为了整肃超纲,扩充国库,曾重用过大字不识几个的李卫,还有性格像臭石头的田文镜。
按理说,雍正对上谏之事已经非常包容的,但他在看到孙嘉淦的谏言时还是破防了,甚至扬言要将其问斩。
孙嘉淦到底说了什么,能让雍正大发雷霆?
不只是读者好奇,甚至连当时的臣子也比较好奇,于是从雍正手中接过奏折。
这么定睛一看,几人都傻眼了。
原来这个孙嘉淦历数古代贤君明帝,向雍正说:“皇上要做千古明君,就要善待兄弟,减少开支,停止征战……”
说实话,后面两项建议都还好,毕竟涉及到朝政问题。
臣子劝皇帝减少开支,与民休息是常规操作。
但是这个“善待兄弟”把雍正惹毛了。
原因是雍正登基前经历了夺嫡之争,他的几个兄弟争来争去,最后死的死,罢黜的罢黜,软禁的软禁。
在雍正面前提这个,就相当于在李世民面前提前太子李建成。
好在有其他大臣帮他说好话,雍正也觉得自己若是因此事治其罪,反倒显得自己过于小气。
为了彰显自己的大度,非但没有治他的罪,反而将其提拔为国子监。
只不过雍正没活几年,就因为朝政累死在皇位上。
乾隆登基后,开始寻找可用之臣,他在百官中一眼就看中了孙嘉淦,觉得这是一个人才。
口无遮拦的孙嘉淦,能否得到乾隆的重用?
乾隆比父皇雍正更重视孙嘉淦,因为他看到此人性格刚直,做事一丝不苟。
让他担任文职太可惜了,若是放到吏部,监察天下百官不是更好?
于是乾隆就让他担任吏部侍郎。
在吏部待了一段时间,贪财、惰政惫懒的官员是少了很多,但也招致一部分官员的记恨。
很多官员便找来各种借口弹劾他,乾隆也不可能天天为他辩解,时间一久,也觉得心生烦闷。
既然如此,那就让他去刑部吧,去刑部审查案件,判处犯人,那些犯人总不能也写奏折弹劾他吧。
于是,乾隆就安排他到了刑部,直接担任尚书一职。
果然,来到刑部后,他靠着一丝不苟的精神,从繁琐复杂的线索中抽丝剥茧,解决了很多疑难杂案。
虽然他性格刚直,但对百姓却很好。
在满清刚刚入关的时候,因为经常需要打仗,粮食比较短缺,于是下令民间不能酿酒。
但随着康熙和雍正两朝的积累,天下趋于安定,粮食储备也上来了。
为此,他向乾隆申请,希望解除这一限令。
乾隆也觉得有道理,总不能皇室和八旗子弟可以纵情饮酒,而让中原汉人望而兴叹。
解除限酒令后,很多汉人击掌而歌,并将他记在心中。
他在任期间兢兢业业,从不同流合污,虽然得罪了不少官员,但也赢得了皇帝的宠爱和百姓的拥戴。
只是在他年迈退休,准备收拾行李回家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做了一辈子官,手里只有几十两银子。
当时清朝官员各个都富得流油,别说退休归乡时,就算喝酒聚会时,那也是一掷千金。
所以他担心空手而归,让老家百姓笑话自己。
于是他找到一堆砖头装到箱子里,当作行李带回家。
谁知道,京城内有很多官员都不喜欢他。
见他马车上装了好几大箱子行李,还沉甸甸的,都觉得是金子,便将此事告知乾隆。
乾隆听闻后,心中也十分生气。
乾隆倒不是为孙嘉淦贪钱而生气,毕竟其他官员贪的更多,而是觉得自己被孙嘉淦骗了。
他立刻让人去调查此事,结果打开箱子一看,发现里面都是砖头。
乾隆知道前后原委后,顿时心生愧疚,便对户部说,将孙嘉淦的砖头全部扔了,里面有多少块砖头就给他换多少块金子。
而孙嘉淦这次是带着好几箱黄金回的老家。
而他也没有独吞这些金子,而是在老家多行善事,以乾隆的名义将金子散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