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将喝茶看作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茶道亦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人们增进友谊,修身养性。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淡”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所提倡的“内省修行”。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好茶、爱茶的名人。除乾隆皇帝外,宋徽宗赵佶深谙饮茶之道,不但善于品尝、鉴赏茶,还著有《茶论》,详细记述了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和北宋的斗茶风尚。
鲁迅先生爱品茶,经常一边构思写作,一边悠然品茗。他客居广州时,曾经赞道:“广州的茶清香可口,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作半日谈。”因此,当年广州陶陶居、陆园、北园等茶居,都有他留下的足迹。
他对品茶有独到的见解,曾有一段著名的妙论:“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感觉。”
在注重饮食文化的今天,饮茶更为风行。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不但不会消亡,还会发扬光大。因为无论是作为一种饮品,还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茶所具有的某些特性,刚好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
茶是沟通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一座桥梁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眼里的“八雅”,其中有茶;在民间也有一种说法,叫作“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老百姓过日子的“开门七件事”,其中也有茶。茶是唯一一个在两种文化层面里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的物品。它能使文人们多几分民间情怀,也可使百姓们多几分文人情趣。茶实在是一个很可爱的角色。
茶是抚慰人们心灵的清新剂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使人们变得越来越疏远、冷漠。在这种背景之下,以茶会友、客来敬茶等传统民风便显现出特殊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人们往往内心浮躁,充满欲望。当此之际,饮一杯茶正好可以清心醒脑、消除烦躁,使心情恢复平静。可以说,茶是最适合现代人饮用的“时尚饮品”。
茶是世俗生活与宗教境界之间的“中介体”
佛教与茶的关系堪称水乳交融,古来素有“茶禅一味”之说。禅宗常说一句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当你手捧茶杯,欣赏着一片片翩然下坠的茶芽,品味着集香、甜、苦、涩诸多味道于一身的茶汁,就可以体会到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禅境。
君子相约只喝茶不喝酒,因为君子坦荡荡,就如同这茶水,清香淡雅之中,藏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奥妙。喝茶对君子而言,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信仰。一盏茶,温温入喉,职场压力烟消云散。一盏茶,回味悠长,人生得失自然通透。一盏茶,妙不可言,尘世万象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