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二战贡献,为何被认可:因为他们确实做了点事情

燃竹君 2025-03-27 21:27:06

你好,我是燃竹君,恳请“关注”,共谈历史风云

法国人在二战中,真的没啥作为吗?

如果你这样想,可就大错特错了!

以前我在读世界历史的时候,也以为是这样,甚至一度觉得,法国人就是一个摆件而已从!

因为很多历史书上写的,都是法国人如何向别人求助,如何放低姿态,却很少有人提及法国人在二战抵抗德国的战绩。

读了相关的史料之后,我这才发现,法国不是没能力跟德国来一场硬碰硬的战争,相反,如果他们卯足了劲儿跟德国人干仗,德国人还真未必是对手呢?

毕竟,战争意志可以决定很多东西!

咱就说说德军悍将隆美尔将军吧。

他刚去北非的时候,打得英国几乎毫无还手之力,风头正盛的他,面对几千法军的时候,却差点被打得怀疑人生。

那好歹只有几千人啊!如果是跟他装备和武器差不多数量的法国军队,恐怕败的就是他了。

虽然,隆美尔最后胜了,但是他也失去了很多。

比如,英国人有了重整防线和人员调整的机会,这才有了后来的蒙哥马利将军,率大军返回北非与隆美尔决战,最终将隆美尔赶走的传奇故事。

这场战役发生在利比亚的比尔哈凯姆,法军的主要指挥者是名将玛丽-皮埃尔·柯尼格。

隆美尔是1941年2月份被希特勒派到北非的,他肩负起了希特勒在北非彻底打垮英国人的重任。

不可否认,隆美尔此人在战术造诣很高。

他来北非才多大一会儿,就多次打乱英国人在北非的诸多布局。

仅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就逼着英军撤回埃及边境附近。

隆美尔看着如潮水般的英军,想要将他们赶出北非,还必须要拿下利比亚重要城市托布鲁克啊。

但是,英军在此地的布防,非常坚固,隆美尔围攻了好几个月,都没有效果,顶多是打退部分后方援兵而已

看着满天的沙尘,隆美尔计上心头,一个大胆决定应运而生,绕过100多公里沙漠,向南直插英军后方。

隆美尔的突然出击,让英国人手足无措,一开始防线被冲烂。

眼看只要拿下比尔哈凯姆,英国人就得变成瓮中之鳖。

当他发现对面只有法国第一旅区区3700多人,隆美尔更加相信,自己全歼敌军的机会,就在眼前了。

一向冷静的隆美尔,也差点笑出了声。

装备精良的英国人,在他的坦克大炮面前,只有退避三舍的份。

这群法国人,不过是向英国摇尾乞怜的"丧家之犬",他们又怎么可能拦得住自己?

别说装备,自己带了足足4.5万人,他们才3000多人,凭什么拦着自己!

“法国人,等我撕碎你们最后的自尊吧!”

隆美尔发动了猛烈的攻势,双方一交战,隆美尔傻眼了!

“啥?这群法国人还是硬茬?不可能啊,他们怎么可能比英国人还硬?”

事实证明,这群法国人不仅硬,而且很硬,他们硬生生拦住了隆美尔15天的时间。

战机稍纵即逝,虽然隆美尔的计划执行已经很好了,但因为这群法国人的阻拦,还是让不少英国人逃出了自己的包围圈。

不过好在战争的总态势已经自己掌握在手中,最后的几天,隆美尔也想明白了,哪怕这批法国人很耐揍,但没有支援,总有弹尽粮绝的时候吧!

“你们等着做俘虏吧!”

但隆美尔又失算了

眼看自己阻敌的任务,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指挥官柯尼格撤退了。

按理来说,隆美尔麾下的德国精锐之师,已经有将他们团团围住的趋势,他们逃不了。

要怪,就怪法国人的运气太好!

意外发生了了—沙漠突然刮起沙尘暴。

“这是上天要助我啊!”

柯尼格带着部队突围,虽然有1000多人被俘虏,却突围出去了2000多人,法国有生力量,都保留了下来。

当然,因为他们的阻敌,英国人也保留了不少有生力量,为后来蒙哥马利的反攻,埋下了伏笔。

从德国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军事上几乎一路顺风顺水,如此力量对比,能撑这么久的,英国人做不到,苏联人也做不到,但已经接近亡国的法国人却做到了。

后世有人评论,此战之后,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了,盟军重新燃起战胜德军的信心。

不过可惜的是,这场战役在诸多世界历史当中,其意义都被忽视了。

很少有人注意这场战争中法军发挥的作用,也很少有人谈起柯尼格的指挥能力。

包括我在内,看完整场战争过程后也在纳闷:区区3700多人的法军,如何顶住近5万德国精锐的疯狂进攻,甚至偶尔还能打出反击,将德军赶走?

不过就是战斗意志发挥了巨大作用罢了。

在德国突破马奇诺防线,又占领巴黎后,法国政府投降,以戴高乐为首的一批法国将领出走英国,希望能号召更多愿战斗的法国人,站在一起对抗侵略者。

说是容易,但这些在海外聚拢的法国人,哪一个不是装着保家卫国信念的人,哪一个又不是历经艰险走到一块的?

心中充满国仇家恨的他们,遇到了德国人,又怎么可能不跟对方死磕到底。

大家以为,这只是法国人在二战中为数不多的高光画面?

其实不然。

经历战争的过程中,其实法国人也成长了,朱安将军解放罗马的时候,配合盟军搞大迂回穿插德军后方,这便是学得了德国战法的精髓。

他一战功成,而罗马也因此解放!

还有法军名将勒克莱尔,他率部参加了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战役,随后收复巴黎的战争,他作为法国人,他的第二装甲师是第一批进入巴黎的盟军部队,宣告巴黎重新回到了法国人手中。

种种一切表明,这些法国将军们,如果有点血性,便有着不输二战英美名将巴顿、蒙哥马利等人的指挥才能。

因为法国将军们明白:如果不拼死为祖国赢得荣誉,等到战争胜利,法国将一无所得。

所以,每一战对他们都是生死之战,每一战对他们都是荣誉之战。

虽然他们的人数,不及二战之初的法国军队,但他们却拼出了这些人没有荣耀!

也许,二战的法国人,并不弱,只是他们眷恋马奇诺防线太久,以至于没了血性而已。

这批法国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当一个民族有血性的时候,从来没有打不败的敌人。

相逢是缘,莫忘【关注】精彩续看

0 阅读:49
燃竹君

燃竹君

关注历史人物,重听历史故事,发现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