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疗法缓解危机!法国“第一巴尔计划”的回旋镖,扎在了谁身上

燃竹君 2025-03-29 20:27:35

你好,我是燃竹君,恳请“关注”,共谈历史风云

二战之后,以色列人在中东崛起,一开始的法国人,跟以色列人的关系,虽然说不上称兄道弟,但也算关系不错了。

何况,法国人还特地支持以色列加入联合国。

但是,等到第4次中东战争的时候,明明是以色列先挨的揍,吃了亏,为啥法国人却不支持以色列人的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法国名人-戴高乐。

咱们都知道,戴高乐是个一切以法国利益为重的人,60年代末,他重新当选法国总统,自然会现实主义一点。

何为现实主义?

说最简单一点,支持那些能给法国带来切实利益的事情,抛弃一些虚头巴脑的口号。

他抛弃的,自然就有跟以色列的部分关系。

他发现,一直以来,法国似乎站错对了,支持以色列,法国人根本拿不到太多的好处啊!

但是,支持跟以色列对立的阿拉伯国家,反而好处大大。

之所以这么说,原因出在能源危机上。

二战之后,法国为了重建自己的经济,经过法国人几代的努力,法国的经济却蒸蒸日上。

但是随着法国国内的煤炭能源,有耗尽的趋势,法国人不得不自己寻找替代能源或者替代的能源来源地。

后来的法国,对于煤炭的能源的依赖,逐步转向了德国和波兰等国!

但问题是,法国煤炭依赖的不少国家,都是欧洲大国,如果法国完全依赖他们的能源,那么自己在欧洲的话语权,就降低。

为了丰富能源补充的多样性,法国人一直在提高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应用。

而这些能源,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阿拉伯国家。

换而言之,如果以色列跟阿拉伯打仗,自己的石油来源,就有可能被断掉。

哪怕不会断掉,因为战争的影响,石油价格激增,法国人购买石油的成本增加好多倍。

这里提一句,法国很早之前在中东有自己的殖民地的,比如叙利亚、黎巴嫩。

法国人为了自己的统治,还特地做过移民、普及法语等努力,当地是有一大批人对法国人有好感的。

甚至直到现在,法国在叙利亚、黎巴嫩,还有不少重要的商业往来,都是从那个时代继承过来的。

以色列被埃及和叙利亚偷袭之后,第4次中东战争爆发,导致严重的石油危机,直接影响了法国的石油供应。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石油危机?

我们说简单一点,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OAPEC)为了制裁以色列和笼络国际社会的支持,宣布减产。

然后,3美元/桶的石油,变成了12美元元/桶!

当时法国人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占了法国人进口石油的7成左右,大约有160多万桶。

法国人合计算下来,天塌了!

每年多出一千多万美元的钱买石油,这谁顶得住啊!

美国人还想让法国人一起支持以色列人,法国人咽了口唾沫,“大哥,你这是玩呢?小以子这一开干,我们亏的买石油的钱,你给我印啊!”

美国人直接甩屁股走人,“那算了,咱们还是不谈了!”

到了1976年,法国人实在顶不住了!

当时的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伸手就把曾经的外贸部长雷蒙·巴尔抓了过来,当了总,

“你是搞经济了,这事交给你了,你不行也得行,好歹你师傅是莫里斯·阿莱,堂堂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这事你要搞不定,谁能搞得定?”

雷蒙·巴尔苦笑,

“大哥,这可不是搞不搞得定的问题,是得不得罪人的问题。

我搞可以,但你别后悔!”

(备注:以上纯玩笑话,莫里斯·阿莱十多年后才得的诺奖!)

这就是法国名载史册的第一个巴尔计划,当然类似这种计划,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想必大家都听过,比如阿根廷现在用的方法就是这样-休克疗法!

方法很简单,也很粗暴,说白了就是削减政府开支,削减社会福利,把通胀给压下去。

短短几年的时间,巴尔出色完成了吉斯卡尔·德斯坦交给他的任务,当然,副作用也很明显,吉斯卡尔·德斯坦,总是要背点锅的。

很简单的道理,政府既然要削减开支,政府部分的公务员,总是有不少人要下岗的吧(这一特征可以借鉴阿根廷情况)!

下了岗,他们的生活该怎么保障?人家不得使劲儿跟你闹吗?

法国人可不是阿根廷人,阿根廷人被曾经殖民了很久,所以耐受力还是比较强的,而且阿根廷还有众多的考迪罗势力压着。

人家法国人没有啊!

法国人从工业革命以来,除了一战二战,总体来说,生活还是不错的。

他们自然对生活的档次,要求就高一些。

随着失业率的增加,工人们抗议的声音越来越大!

后来,吉斯卡尔·德斯坦失去民意,败给了自己的对手,跟自己的连任说拜拜。

当然,巴尔也跟自己原来的总理位置,说了拜拜!

而这些对手,就是一直在嘲讽吉斯卡尔·德斯坦和巴尔的政策,他们觉得巴尔等人,这样搞经济是不对的。

故事听到这里,大家千万别觉得故事讲完了,这个故事还有后续!

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因为回旋镖,随后有可能打在自己的脸上。

巴尔等人离开后,是曾经的对手执政,他们开始推行几乎与巴尔相反的政策。

然后,悲剧了!

通胀跟高血压似的,再次飙升!

此时掌握国家大权的巴尔反对派们,突然明白了一个问题,“不是,我这招好像不行啊,不行,不行,赶快换回巴尔的方法!”

后来,这批曾经的反对派们,如愿用巴尔的方法,也就是没有载入法国史册-第二巴尔计划,压低了通胀,再然后,他们也因为失业率飙升的问题,被送走了。

其实,在法国历史中,这种从左到右,再由右到左,来回折腾的事情,有很多。

但问题是,没人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赶上国际形势大好,大家谁来干都是得心应手,一旦遇到危机之后,原则、梦想和坚持,有时只能让位于现实。

只是,他们极限拉扯的时候,苦的永远是普通人啊!

相逢是缘,莫忘【关注】精彩续看

0 阅读:2
燃竹君

燃竹君

关注历史人物,重听历史故事,发现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