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年轻人通过社交媒体捧红的谍战剧,《红色》是第一部丨国剧60讲第三季(4)

影艺独舌 2021-09-18 21:29:19

大家好,欢迎来到《国剧60讲》第三季。我是主讲人李星文。今天这一期,我们接着介绍过去十年来优秀的谍战剧。

徐兵、孙强编剧,杨磊执导,张鲁一、陶虹、周一围等人主演的电视剧《红色》,在2014年9月的一群反法西斯剧目中显得有些“另类”。剧名听不大出来这是一部抗战剧,老让人觉得这剧讲的是共产党草创时期的故事。风格也不随大流,没有虎目圆睁的草莽英雄和全民皆兵的夺人气势。

《红色》之前的10年,抗日英雄们的战斗力是无坚不摧的,最后进入了“鬼子不像鬼子,八路不像八路,战争不像战争”的神剧境界。

2013年4月,广电总局发文整改抗战剧的“人物偶像化,战斗武侠化,鬼子脸谱化”现象,一度让陷入疯癫状态的抗战剧消停下来。但这么多年的惯性也不可能一下就刹住车,那么多已经成型的神剧也不可能一夜间销毁。

随后,有人改头换面,有人换汤不换药,抗战剧中的雷剧和神剧就依然活跃于荧屏了。

《红色》是行走在抗战剧的习惯性轨道之外的,有两点可为明证。多数抗战剧中的人民群众失去了“过日子”的愿望和可能,个个都以战争为己任。但《红色》不是这样。

这是一群厕身上海弄堂中的小市民,拉洋车的,卖烧饼的,当裁缝的,管理菜市场的,五行八作,井然有序。日本侵略者的枪炮声打破了街头的宁静。虽然有亡国之痛,虽然是二等公民,可小老百姓的日子总是要过下去,卖什么的还是要吆喝什么,“三饱一倒”的基本需求还在。

男主角徐天也是这群市民中的一个,虽然他身负绝学,来路传奇,但出场时手里拎着一条鱼和一篮菜,走在回家做饭的路上。他纯粹是被卷进了一场抗日行动,也可以说是被胁迫着干了一票。

虽然他干得很漂亮,内心也有满足感,他还是想尽快回归日常轨道,做一个不起眼的乱世小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就是徐天周而复始的轨迹:卷进麻烦,解决麻烦,想远离麻烦,惹上更大的麻烦。

有意思的是,当徐天忍无可忍、无须再忍的时候,他的邻居们还是有机会继续柴米油盐。做裁缝的男子娶了卖书的女子,收房租的仍然月月有收入...他们没有成为《四世同堂》里“小羊圈胡同”里活不下去的北平市民,而是保持了浓郁的海派市井常态。

升斗小民在异邦的统治下忍气吞声过日子,这应该也是14年抗战史上的一部分真实图景。不可能人人都是坚定的反抗者,毕竟他们只是平民而不是战士,不要资敌就算守住了大节。这样的书写看上去不那么“带劲”,但也没有出离历史之真实和人性之逻辑,而是丰富了抗战剧的信息呈现和书写方式。

《红色》的另一个不同寻常处是,在打鬼子的技术含量上做足功课,把悬疑和探案的元素大量引入剧情。抗日神剧和雷剧所遵循的既不是真实原则,也不是常识常理,从心态上说是娱乐化的,从实现手段上说是游戏化的。

一个土匪开着架了机枪的摩托车就能杀死一队训练有素的鬼子,这样的桥段只能出现在奇幻世界里。可是鬼子不是游戏世界里的僵尸,他们是屠杀我同胞、占领我疆土、给中华民族造成巨大创伤的真实敌人,开启幻想模式既是盲目自大的意淫,也是文艺创作上的敷衍和偷懒。

《红色》坚持的打鬼子路线经得起推敲。徐天的运筹帷幄,田丹的处心积虑,影佐的老奸巨猾,都是建立在细密铺垫和坚实逻辑之上的。通过现场蛛丝马迹还原凶杀过程,可以自圆其说。通过化学原料引发医院爆炸,做到了逻辑自洽。

影佐被炸死,是他通过自己的侦破能力找过去的。徐天能逃脱,是前头就闪展腾挪留下伏笔的。当像模像样的叙事一环套一环完成,观众不仅感受到了表达的诚意,也感受到了智商被尊重。

说起来,这些东西也不是多大的创建。在好的影视作品里,警匪之间就是这样年复一年斗智斗勇的。不会布局设套当不好反派,不会见招拆招镇不住悍匪。对于创作者来说,冥思苦想,反复推敲,查漏补缺,是必不可少的劳作。《红色》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一下子就超然于多数抗战剧之上。

就表演而言,张鲁一比较文气,演这个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徐天是对路的。周一围的铁林虎虎有生气,打群架的水平一流。日本人影佐动不动就来一场神经质的大笑,不知道他是快乐还是紧张。

在过于重视大牌演员的预判体系中,这部剧没能获得各方足够的重视。在过分强调“颜值”的审美潮流中,这部剧在卫视播出中没有释放出所有的能量。

不过,有味道的东西经得起细品,初读如重读,重读如初读。10月,这部剧网络上线,实现了影响力的逆袭。

《红色》的网络播放量、热议度、美誉度直线上升,观众自发聚合起来自称“红糖”。他们为主创写下洋洋万言的感人情书,绘制了妙趣横生的卡通画像。

《红色》剧组在年底于北京召开影迷答谢会,以年轻女性观众为主的“红糖”从四面八方赶来。现场座无虚席,尖叫不断。在答题环节中,他们对剧情、人物甚至删减片段如数家珍,对这部剧的熟悉程度令人惊叹。

男主角徐天从一名菜场里的会计,成长为一名生入死的战士,年轻观众能感知到徐天的立场转变与革命热情建立的过程。而他兼具的色盲、晕血、儒雅、温吞、市侩等软萌属性,也正好符合年轻观众的审美认知。

《红色》融战争、爱情、推理于一体,展现出凝重、严谨又不失浪漫的独特气质。年轻的推理迷通常集结于豆瓣小组,讨论国外的推理文学和影视作品。《红色》中较为缜密的推理情节,吸引了这部分观众。他们的安利和助攻,进一步扩大了接受的圈层。

这就不得不说到《红色》新媒体的推波助澜。《红色》剧组以穷著称,并没有太多经费用于宣传。它的口碑形成于视频网站和社交app的多屏互动中,是最早借助于社交媒体走红的剧集之一。

2014年,观众的迁徙已然发生。年轻人为了某部剧守在电视机前的情况越来越少。他们习惯于听从熟人的推荐,所以微博和朋友圈的作用很大。他们习惯于不间断地追完整部剧,视频网站成为他们的主要收看渠道。

豆瓣短评中很多剧迷都注明,这部48集的电视剧是在三、四天内一气追完的。

这部剧让平台和片方看到了社交媒体的巨大威力。从此,微博话题的营造和微信公众号的推荐成为电视剧的重要营销方式。

编剧徐兵是经验丰富的从业者,之前创作过《小兵张嘎》《野火春风斗古城》《烈火金刚》的剧本,致力于在经典的基础上翻出新意。《红色》是原创剧本,直接跳出了抗战剧的固有模式。

然而,这部剧的筹备和拍摄过程相当艰难。最难的是找投资,由于没用大腕儿,原来谈好的投资都撤了。徐兵编剧编成股东,投了大头,编剧的稿酬也只能等片子卖完了再回收。

回忆起那段时间,徐兵心有余悸:“比如说,10号剧组那边就要500万,今天已经5号了,还不知道钱在哪儿。为这个戏我俩车卖了。导演拍一半,觉得有演员不理想,那个景的戏都拍一半多了,换人加重拍超支50万,还是重拍了。压力真挺大,在组里还不能露声色,就怕泄了劲儿。”

《红色》开机的时候,徐兵跟大家说,从导演到场工每天起早贪黑,这是个生计,但老这么干就颓到底了,总要干件让自己骄傲的事,要不然怎么维持下去?怎么才能让初入这行时心头那股火不灭?《红色》就是能让我们骄傲的机会!

拍的时候,剧组上下确实玩命了。其实都不知道能不能卖出去。关机的时候看片花,导演杨磊哭了。然后,这部剧就走上了征途漫漫的发行之路。

《红色》在北京、山东、重庆、湖北四家卫视播的,算总账是比较赚钱的项目。但徐兵没等到开播,就把版权卖给了一家基金公司。

当时,电视剧的版权费已较高,有些电视台买起来已然吃力,回款较慢。按理说签约的时候应该付百分之三十,播完之后两三个月付全款。但实际上不是这样,跟徐兵签约时一分钱都没给,付全款乐观估计需要一年。

徐兵不是专业投资人,钱没那么快从电视台拿回来,只能从资本市场上找。他用短平快的方法把剧卖了出去,回了本外加上一点利润。也算是全身而退。

这部剧极大地提升了徐兵的职业声誉。后来,他在编剧和导演两条线上左右逢源,编剧了都市剧《美好生活》,自编自导了电影《缉枪》和民国剧《新世界》,这是后话。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儿,谢谢收看。

主讲人 | 李星文

0 阅读:199

影艺独舌

简介:关于影像和艺人最恰如其分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