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应届生正在跑外卖:那些困在“过渡工作”里的年轻人

未来商业观察 2024-11-19 12:56:08

在四川宜宾的一处美团骑手站点,小易戴上头盔,准备出工。他今年19岁,是一名准大学生,打算在假期跑跑外卖,补贴一下家用。

在这个站点,大学生并非是罕见的存在。仅这个站点的126位常驻骑手中,有45人是大学学历,超过这个站点人员的三分之一。

有网友分享面试骑手的经历。站长知道他是大学生后,打趣道:“最近站里的平均文化素质正在迅速提升。”

后来他才了解到,这个站点一共不到20人。除了他以外,还有6个应届本科生,什么专业的都有。

在中国,应届生就业难已不是新鲜的话题。每逢毕业季,招聘会人头攒动,公司的面试一个接一个,这已成为金秋毕业季的常见现象。

但现在,一些年轻人选择“先工作再找工作”。他们一边疯狂向专业相关的工作投递简历,一边在麦当劳里炸薯条、打柠檬茶、或在工厂粘假发。

零工不再是假期里短暂的消遣,而正在成为年轻人在进入洪流前的歇脚处。有人短暂停留,有人却在此长久徘徊,直至被困。

“找个工作过渡一下”,已成为这个时代的口头禅。他们正试图用这样的方式,度过求职季节的颠簸。

作者 | 肖珂

编辑 | 方远

毕业后的平台期

叶子走向她的电动车,手上拿了两份饭。她肩上的双肩包原本是装书的,而现在,她正在把客人们的饭放进去。

没有合适的收纳装备并非叶子情愿的事。只因区域保温箱数量有限,她缴费了之后,还没被批下来。

叶子是2024年应届的硕士毕业生。她虽3月才正式毕业,但在2023年5月就已回国,准备毕业设计和论文,并同期开始寻找实习机会。

她在新浪运营过社媒,在新华社编辑过稿件,也在企鹅兰登翻译过文章。叶子的本科和硕士专业都和媒体强相关,她也热爱着文字,对新知饱含期待。

在结束三段高含金量的实习后,叶子也拿到了毕业通知书。她信心满满,准备迎战春招,找一份正式工作。

但现实却让她搁浅。

传媒专业的对口工作往往看重软实力,但对于应届生来说,又很难以书面的形式量化自己的能力。

而对于学历泛滥的时代,英硕似乎也在海归学历的最底层。公司或认为货不对板,或又嗤之以鼻。

叶子在求职潮中飘荡,却始终找不到落脚之地。

在毕业季,类似的场景也正发生在全国上下各个高校里。预计1179万人正在和熟悉的住所告别,然后拉着行李匆匆向未来奔去。

今年的人数比2021年大概增长了21万。在每个大学的门口,道路都愈加拥挤。

应届生的迷茫已成为每个金秋都会谈及的话题,各类职业规划课程、职场博主纷纷打开摄像头,准毕业生们在学校和社会的交界处团团转。

今年的各地招聘会依旧人满为患,公司的喜好也愈加挑剔,直言“不接收2022届至2024届毕业生”“‘疫情班’应届生简直是受不了,没办法说”。

在22岁之前,他们的人生是被安排好了的。课程表的条框约束着他们,学习成绩似乎是唯一的考量。他们窝在温床里,对未来充满期望。

毕业后,世界突然向他们打开大门,新奇和恐惧都扑面而来。有人迎着凛冽寒风而上,有人则蜷缩在原地,不知所措。

叶子被求职的浪潮击回岸边。她思来想去,在手机上下载了APP,成为一名兼职骑手。

“我对工作现在没什么期望了,只希望能先赚点生活费,补贴一下家用。”她说。

2022年,鸡块侠、薯条侠、冰激凌侠等名称爆火,背后是年轻人们开始转变对餐饮行业和服务行业工作的态度。

打零工不再仅是因为手头紧。除了财务独立外,年轻人们为餐饮工作和其他服务岗位叠上了一层光环。忙碌变成一件很酷的事。

那段时间,人人都希望成为后厨的罗宾汉。上校鸡块盒里总是会多一块,甜筒冰淇淋从仅打两圈变成实心,巨无霸里的生菜满满当当。

短视频平台也能看到很多类似题材的视频。

有博主专拍“我的大学生闺蜜在火锅店打工”,视频里,女孩笑盈盈地端上火锅食材。筷子一翻,毛肚和肥牛卷深不见底。

除了人们对职业印象的改观,“找不到正经工作”也成为择业转向的原因。

2024年7月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16至24岁城市青年失业率上升至17.1%,是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北大硕士跑外卖、管理学博士摆地摊、哲学博士“毕业即失业”…学历和岗位的配比失衡已不再是新鲜话题。

人们早已习惯类似热搜,态度也从之前的辛辣的点评和感叹变得更加温和。

叶子的父母先前也鼓励她先去“做一下服务员之类的岗位”。对于他们来说,正处空窗期的叶子不是挑剔的时候,先迈出家门才是正事。

他们说:没有一步到位的事,先出去干着再说。万一能遇到贵人呢?

叶子心里明白,这也是现阶段最好的缓兵之计。但以后呢?

年轻人们急于过渡

春招时,叶子对着自己的简历发愁,只因陷入一个怪圈:应届身份意味着暂无正式工作经历,岗位又要求需要工作经验。

之前的实习不提供转正机会,校招又竞争严重。在某互联网大厂群面时,三十个人在同一屋檐下演讲。叶子的专业技能不是硬通货,遗憾落选。

期望值正在下降。她拿着简历叩开家旁小公司的门,想应聘文案编辑。HR有点尴尬:我们的预算不够硕士学位,您还是去别的地方看看吧。

找来找去总是差点意思。在经历过几次失败的面试后,叶子心里恍悟,自己似乎还没有准备好进入职场。不匹配的不仅是能力,更是心理准备。

她想待在家里“提升自己”,但每天对着墙有百般无聊。父母的唠叨往往从早晨延续到深夜,叶子有些烦躁,却也明白:停下来是件好事。

她决定出门闯闯。

叶子写下了理想过渡工作的标准:首先,找不上五险一金的,因为应届生身份需要保留。其次再找和本专业相关的。

因此,除了跑外卖以外,她也摇过奶茶、当过小学生家教,或者去朋友的花店帮工。赚的钱不算多,但叶子觉得负担小了一些,很开心。

“兼职和零工大概率是不包含社保的,所以也不用担心在履历上留下痕迹。要不以后在面试正式岗位的话,总会觉得有些别扭。”她有些担忧的说。

在经历失败的求职后,叶子开始一边做骑手,一边继续投简历。

她穿着冲锋衣出发,背着大书包在城区穿梭。印象最深的事是,她需要在32分钟内从城中一直跑到几近郊区,运费仅收到5块。

偶尔收到差评,叶子还要调整好心态,打电话给客户恳求取消。否则,就白跑了,还要赔钱。

图源:做骑手的叶子/受访者供图

她的电动车疾驰而过,地上的落叶哗哗地响。叶子说,她的耐心和期待似乎也在凋零。

对于应届生来说,求职季也临近寒冬。除了过渡性的兼职工作,逃避式考研或考公成为延缓之计。

人们看重清闲二字,非事业编岗位也收到几百份高校简历。

2023年6月29日,教育部第4年扩招科研助理,在提供短期工作岗位的同时保留应届生身份,工作量也相对较小。

截止7月14日,已有超20万毕业生进入这个“缓冲地带”。

张洋便是其中一人。在开学后,他正式开始在西南大学图书馆工作。每月工资去掉五险一金,还能余下2500元左右。

他在学校旁边租了个单间,每天走路到学校仅需5分钟,学校食堂吃饭的价格也远远低于校外。他每天只要上班半天,工作也清闲。

张洋现在的计划是,先准备考个博士,考完再辞掉这份工作。但是,要先考上再说。

短暂的长久之计

年轻人人们深知过渡性工作不是长久之计,但又被困在其中。社会对啃老更加包容,国家也提供了更多过渡机会,但根本在于年轻人应迈出舒适区,打破思维惯性。

谁都看不出来叶子是骑手,因为她穿着自己的衣服。

叶子注册的是某平台的众包骑手,只需一个手机和一辆小电驴即可。开始的时候,叶子思考一下,没有买平台提供的装备套装,只因她觉得“做不久”。

“其实当时有点冲动。现在又觉得体验一下也挺好的,但终究不会一直吃这碗饭。”,她心里有更远大的目标。

在叶子眼里,她和全职骑手心态仍大不相同。例如,餐送洒了,如果客人申请退款,骑手需全款买下。叶子倒挺乐观的:这就是意外的盲盒饭。

在陆续送餐一个多月后,她突然重新感到恐慌:我会不会以后一直做骑手?

恐惧不是来自于学历和身份的傲慢,而是她忽感觉,这份工作不用离家,待遇不错,赚的钱也足够温饱。她似乎正在主动偏离以前的发展道路。

她叹了口气:对我这个年龄来说,知足似乎是一件坏事。做得越久,我发现离我最初的梦想就更远。不知道如何选择。

如果重新回到办公室,做一个光鲜的白领,薪资和环境似乎都会稳定些。但对叶子来说,时间的自由更为珍贵。她面临两难,不知如何抉择。

年轻的人们确信过渡性工作不是长久之计,但又不知如何跳出框架。

过渡性工作正在成为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逃不开。

2022年2月,应届毕业生林梓回到了老家。他开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在空闲的时候,会兼职去跑跑外卖,补贴一下家用。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应届生,林梓在面试的时候屡屡碰壁:无论公司大小,总需要他有充足的实战经验。但对应届生来说,这分明是不可能的事。

林梓东奔西走了一个月,也没收到一个offer。他只好无奈转变求职方向,在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在跨境广告服务公司里的运营。

工资勉强糊口,但林梓不喜欢这个工作。上班的压力让他不开心,和原本的专业也几乎毫无关联。

“还不如再去送外卖呢”,他这样想,困惑着未来,“除了跑外卖,我还能做什么?”。

蔓延的迷茫外,社会和家庭的期待也一层层覆盖在年轻人身上。压力像一个向内的螺旋,一层层的旋紧,让人透不过气。

年轻人不愿听从长辈的安排,选择每天坐在办公室猪肝红色的桌子前,整理琐碎的文件;也不情愿步入互联网大厂的内卷,每天两点一线。

更多人选择把精力和时间投入零工经济。有人在媒体上分享自己当宠物保姆,一天要牵着十几条小狗遛弯;有人在小区给邻居做饭;有人下班之后,在街边穿上玩偶服。

零工经济发达的背后是年轻人们不甘心屈于现状。他们希望打破世俗和传统,通过灵活就业或者兼职副业的形式来支持自己的开支。

这种心态驱使了一系列新的经济衍生。2020年,地摊经济在疫情的驱使下爆火;手工制品在小红书上不断迭代;家庭酒吧在2024年初成为年轻人的新型据点…

但对于此类灵活就业的方式来说,受环境因素和人们新鲜感的影响过大。若不能在短期找到适合的落脚点,长期发展将颇为吃力。

叶子是这类人群中的冰山一角,但她的困惑却是这个时代面临的难题。

她也许终将会回归“铁饭碗”。

 

在最近播出的综艺《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上,新人选手大国手因一句“一个哲学硕士,毕业四年,没工作过。”在网络上爆火。

她说:为了不工作,我做了很多工作。相比之下,我宁愿吃生活的苦,吃物质方面的苦,也不想吃那种被规训的苦。

有人赞同,有人却觉得稳定工作才是幸福的基石。舆论两极分化,却异常和谐,只因每个人都没有对未来的执念。

迷茫虽是常态,但走出浓雾才是选择。

(文中所设人物为化名)

0 阅读:28
未来商业观察

未来商业观察

当下的一切都是未来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