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汉中,得到善终的人,大部分有一个共同点

人文之光 2024-08-07 19:21:05

不论是《水浒传》还是《荡寇志》,对于梁山好汉来说,都是悲剧收场。不过,在《水浒传》里面,虽然梁山好汉大部分都死于非命,但也还是有不少人得到善终。甚至还有6位好汉压根没有参与征方腊,躲过了残酷的征方腊的战争。而且,这6个人,也都普遍下场不错,得了善终。

而这6个好汉,大多也都有一个共同点。

1、梁山简史

梁山的历史分三个阶段:王伦阶段、晁盖阶段和宋江阶段。

王伦阶段的梁山刻意控制规模,将人数维持到几百人,主要业务上去周边打劫,而且存在感一般——这意味着在大宋朝廷眼里,王伦就是一伙普通的盗匪,没必要太当回事儿。儿王伦也刻意保证梁山的规模处于合理之间——能够保证拥有一定的武装,但同时不会引起官府的高度关注。所以个人觉得,王伦不愿意收留林冲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林冲得罪了大宋朝的太尉,如果王伦收容林冲,很可能引起朝廷出大军讨伐。

说到这小编想起二十多年前一部电视剧,台湾演员邱心志主演的《帝王之旅》。在电视剧里,邱心志扮演的是明朝建文皇帝。小编隐约记得这部电视剧有这么一段细节:说的是建文帝被推翻后,一度流落民间,还和一群江湖人士成了朋友。不曾想这件事被永乐朝廷知道,于是朝廷派人追杀建文帝,导致这群江湖人士大多惨死——如果不是这群江湖人士介入建文帝的事情里,断乎不会丧生的。

王伦死后梁山进入晁盖时代。其实晁盖时代是梁山最危险的一个阶段:一方面晁盖做事没有章程(王伦相对有章程),导致梁山队伍不断膨胀,这很可能引起官府的关注以及打击;另一方面,晁盖的领导力也不足以推翻宋朝,或者迫使宋朝册封晁盖为“齐王”。

所以晁盖时代上梁山最危险的一段时期。晁盖死后,宋江明确了梁山的发展路线:那就是壮大实力的同时,寻找寻求朝廷招安的渠道。从实际角度出发,为梁山谋求前途。

在宋江的努力之下,宋江的诉求得到了实现。当然,宋廷对于梁山并不是信任。所以梁山虽然得到招安,但是却被宋廷当炮灰使用,又是用来攻打辽国,又是用来对付田虎、王庆、方腊等势力。

经过对方腊的战争,宋廷成了最后的赢家:因为三大寇没了,梁山集团也被消耗残废了。当然,个人觉得,倘若梁山集团的战力还在的话,估计宋廷还会派遣梁山集团去攻打金国。不过,梁山集团只怕更加悲剧了。

2、幸存五人

对于炮灰的生态位,公孙胜其实很清楚:宋廷会一直消耗梁山集团,等到梁山集团没了利用价值以后,就会卸磨杀驴。后来宋江、卢俊义的遭遇就是典型。

所以在征伐方腊之前,先知先觉的公孙胜就脱离了梁山集团——真理有时候往往掌握在少数者手里。清醒者往往也是最孤独的。

公孙胜离开梁山队伍不久,宋廷又陆续传达旨意,从梁山队伍里调走了五个人。

这五个人:

第一个是安道全。安道全是一个医生,因为被梁山好汉陷害,被迫上了梁山。作为医生的安道全在梁山的工作,也就是给人看病、治伤。梁山集团在征伐方腊的过程中有不少是因病而死的,有说法认为,是因为这期间安道全没有跟随梁山军队的缘故。个人是认同这个看法的。

第二个是皇甫端。皇甫端和安道全类似:区别在于,安道全是给人看病的医生,而皇甫端上给动物看病的兽医。梁山军团具备骑兵部队,而皇甫端的职责就是给战马看病。

第三个是萧让,外号圣手书生,书法算是一绝,而且擅长模仿他人字迹;

第四个是金大坚。金大坚和萧让配套。金大坚外号玉臂匠,擅长的是雕刻印章这些技能,而且可以做到以假乱真。

最末是乐和,外号铁叫子,用现在的观念来看,可以视为搞音乐的。

安道全被皇帝调到京城,成为了御医,金大坚和安道全类似,被朝廷调回京城安置到了御马监里面。

至于乐和,因为朝廷的王都尉喜欢音乐,所以把乐和调回京城,到自己的府邸里唱歌。

当时的太师蔡京也是书法大家,听说了萧让的书法才干以后,调萧让到自己的府里工作,金大坚也因为技术而被朝廷调到主管印章的部门。

3、结语

除了公孙胜之外,其余得以避开对方腊作战且获得较好结果的五个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有一技之长作为硬通货,来为自己安身立命。当然,不论是医生还是书法、雕刻,这些后勤类工作也意味着他们没有从事杀戮工作,所以皇帝、蔡京等人才放心让他们到朝廷里做官,甚至萧让等人还可以得到大人物的保护。

这说明两个道理,而且这两个道理对多数人其实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第一,就是不要干脏活。在职场上,干脏活的人很少能全身而退有太好的下场。萧让、安道全就属于不干脏活的人。用杜月笙的话说,干脏活的其实类似夜壶,没出路也得不到重用;

第二,做人要有一技之长,而且是硬通货那种。安道全、萧让等五个人,都属于有一技之长的群体。说到这,小编其实想说一句,多数人觉得上大学有出息,却忽略了,对于多数大学生来说,读大学的意义应该是掌握一技之长。但现实是,太多的大学生选择混日子模式,结果导致了大学期间没任何一技之长,最终只能毕业就失业,常年窝在家以考公的名义啃老——当然说到这,很多家长嘴硬,说自己的儿女读大学虽然没学到一技之长,但思维、眼界、格局得到了改变。当然这种说辞,无疑更让人感到可悲。毕竟,本质上来说,这其实也是一种自欺欺人。

1 阅读:38

人文之光

简介:探讨教育、育儿话题,有时候也说说科普和心理、社会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