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将小雨交春半
浅黛春山处处纱
“春分”时节
阳光柔暖 草长莺飞
花满枝头 梅薰柳染
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
二月中
分者半也
此当九十日之半
故谓之分
意思是说这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
各为12小时

春分祭日坛
对二十四节气的记载屡见历代古籍文献,人们熟知的有战国秦吕不韦的《吕氏春秋》、汉代刘安的《淮南子》、汉代佚名撰《周髀算经》等,历代相沿详尽记述了二十四节气相关内容的发展,是一笔珍贵的遗产。

清刻本《淮南子》书影

宋刻本《周髀算经》书影
物候与农时关系密切。春分时节,各地气温继续回升,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种,植树造林也非常适宜。此时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欧阳修对春分曾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我国是世界上研究物候学最早的国家,最早的物候专著《夏小正》。其按一年12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载了物候、气象、天象和重要的政事、农事活动,如农耕、养蚕、养马等。此后《吕氏春秋》、《礼记》等都有类似的物候记载,并逐渐发展成一年24个节气和七十二候。到了南北朝时期更有二十四番花信风的记载。
按照我国传统历法,从冬天的小寒到春天的谷雨,共8个节气,其中5天为一候。每一候中,人们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花为代表,叫做这一节气中的花信风。
意即
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
称二十四番花信风
每年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这8个节气二十四候里,每候都有某种花卉绽蕾开放。

对于花信风,有这样的传说,武则天酒后失德,下旨要求百花在一夜开,但花儿们却不惧权威,分时间分阶段给苍生安排了一场烂漫“花之舞”。从小寒到谷雨,每5天呈现一个华美节目,每个节目有三个主角。
以下是春分的花信风
一候海棠


二候梨花


三候木兰


花信风不仅反映了花开与时今的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用这种现象来掌握衣时、安排农事。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
在中国还有花月令(指农历),即将一年四季中,一些主要花卉的开花、生长状况,以诗歌或者经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读之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利于花事农事。

《雍正帝十二月令行乐﹒三月赏桃图》
历史上的花月令,有几种,最早的始于夏代,但多数与今天已不甚合撤,而明代程羽文的花月令,至今仍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例如三月的花月令:
蔷薇蔓
木笔书空
棣萼韡韡
杨入大水为萍
海棠睡
绣球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