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在夏天开得最旺,香气扑鼻,但到了冬天,特别是1月份,很多花友发现它不长叶、不抽枝,甚至叶子一片片掉光,眼看着就要变成一盆“光杆司令”。这时候,不少人着急,拼命浇水、施肥,甚至搬到暖气旁边,结果好心办坏事,等到春天,盆里只剩一堆干枝,连个活芽都找不到。
其实,茉莉花到了冬天,本身就进入“休眠模式”,养护上得顺应它的节奏,不能折腾太多。1月份最忌讳的就是“勤快过头”,有三件事千万别做,不然等不到春天,茉莉花就彻底废了。
1、别乱浇水,根系最怕湿冷很多人看到茉莉掉叶子,第一反应就是“缺水了”,赶紧拿起喷壶一通猛浇,甚至每天都湿漉漉的,生怕它渴着。其实,冬天掉叶是正常现象,和缺水没多大关系,反而是水多了才最危险。
1月份气温低,茉莉生长几乎停滞,根系的吸收能力也变弱,土壤长期潮湿,根部很容易泡烂。特别是放在室外或者阴冷环境里的,盆土一旦湿哒哒,晚上温度一降,根系直接冻伤,整个植株就“报销”了。
冬天养茉莉,土干一点反而安全。判断浇水的好办法,就是用手指插进土里,感觉干透了再浇,一次浇透,但不能积水。如果室内温度低于10℃,干个七八成都没关系,宁愿让它“渴着”,也别让它泡在水里。
2、别施肥,茉莉吃不进去有些花友习惯冬天给茉莉“补补营养”,以为这样能让它扛过寒冬,开春长得更旺。结果肥一施,叶子掉得更快,枝条干枯,最后连个新芽都没冒出来。
冬天的茉莉根本不需要肥料,它已经进入休眠状态,施肥反而是个负担。根系吸收不了,肥料堆积在土里,时间一长容易产生肥害,轻则烧根,重则导致整株死亡。特别是氮肥,冬天施了,茉莉只长弱不禁风的嫩叶,到了春天也很难爆发新芽。
冬天想让茉莉平稳过冬,最好的办法就是“停肥”。等到2月底、3月初,气温稳定回升,茉莉开始冒新芽,再慢慢补充肥料,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3、别放暖气旁,温差太大反而受伤北方的花友,冬天怕茉莉冻坏,喜欢把它搬到暖气旁边,结果养着养着,叶子越来越黄,枝条也变得干枯。其实,暖气旁边并不是茉莉的“安全区”,反而是“高危区”。
暖气的热风会让空气变得特别干燥,茉莉的叶子水分蒸发快,容易“旱死”。而且,很多家庭白天开暖气,晚上关掉,温差变化太大,茉莉根本受不了,一冷一热,直接“伤筋动骨”。
冬天养茉莉,温度稳定才是关键。最适合的地方是光照充足、温度保持在5~15℃的阳台或窗台。如果白天温度能到15℃左右,尽量让它多晒太阳,哪怕掉叶子,只要枝条健康,来年春天就能快速恢复。
1月份的茉莉,其实不需要太多照顾,最重要的就是“静养”。不乱浇水、不胡乱施肥、不放暖气旁,只要控制好这几点,就算叶子掉光了,春天也能重新长满新芽。
等到2月底,气温逐渐回升,可以开始“唤醒”茉莉。先修剪一下干枯的枝条,给土壤松松土,慢慢增加光照,等到温度稳定在15℃以上,再逐步恢复浇水施肥。到时候,新芽蹭蹭往上冒,一茬接一茬,茉莉花又能满屋飘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