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明朝的锦衣卫,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皇帝最重要的心腹密探,替皇帝去做一些见不得光的工作。但同时,也正是因为他们是皇帝的心腹,所以他们往往权力特别大,很多官员都怕他们。
这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刻板印象。
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锦衣卫其实并不是什么神秘机构。而且历史上绝大多数的锦衣卫也不会什么武功。他们之所以让很多人害怕,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工作太特殊了。
在明朝初期的时候,朱元璋为了强化吏治,搞出了著名的“洪武三大案”。这几个案子都牵扯到了大量的官员,尤其是很多中高层官员,他们位高权重。所以一般的司法部门根本就没有权力去逮捕审问他们。或者就算是可以逮捕,最后因为官官相护的原因,只能轻飘飘地放过,根本不会严格定罪。这种结果,显然不是朱元璋想要的。
所以,后来朱元璋就把自己身边负责仪仗工作的侍卫,进行了一些改编。此后,这些原本朱元璋身边的仪仗队,就成了“锦衣卫”。在朱元璋的安排下,这些锦衣卫此后就开始负责守卫值宿、逮捕和侦查,以及管理诏狱。
不过,这种干脏活的部门肯定会引起众怒。而且,这种常设的特务部门也会影响国家的司法公正。所以,从一开始,朱元璋其实就没打算把锦衣卫当成一个常设部门,他只是想把锦衣卫当成一把刀,用完了就扔了。
所以,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锦衣卫指挥使叫毛骧。这位初代锦衣卫指挥使曾经在胡蓝之狱期间成了朱元璋最锋利的一把刀,替朱元璋把大量官员,都给牵扯进来,并且大肆株连。但是等到胡蓝之狱结束以后,朱元璋马上就把他推出来杀掉,用他的头颅来平息众怒。
而等到洪武年间的几个大案都全部结束之后,这时候的朱元璋也到了晚年。此时的朱元璋知道继续留着锦衣卫对国家的坏处多于好处。所以朱元璋晚年的时候直接裁撤了锦衣卫的编制,让锦衣卫彻底消失了。
原本正常情况下,从这个时候开始,锦衣卫就应该彻底消失,以后就不应该存在了。
但问题是,接下来,没过几年,朱元璋驾崩之后,明朝发生了靖难之役。最后,朱棣成功篡位,成了新皇帝。而朱棣登基之后,因为他的皇位不是继承来的,下面肯定会有人反对。所以这个时候,朱棣就必须要建立一个特务部门,帮他弹压下面的各种反对声音。于是,在朱棣时代,锦衣卫再次被恢复了编制。
而接下来,因为锦衣卫这个部门在对内管理的时候实在是太好用了。所以后来的几位明朝皇帝就默认了锦衣卫的存在。但同时,这样一把锋利的刀,皇帝自然特别重视。所以接下来几乎每一位锦衣卫的老大,都是皇帝最信得过的人。
比如说明英宗在位后期,锦衣卫的老大是袁斌。袁斌之前跟着明英宗,一起被瓦剌俘虏过,两人共过患难,所以明英宗特别信任他。再比如说明宪宗时期,锦衣卫的老大是明宪宗最宠爱的万贵妃的弟弟,相当于是明宪宗的小舅子,同样也让明宪宗极为信任。
锦衣卫
反正不管哪个时代,像锦衣卫这种特殊部门,一定都是由皇帝的心腹来管理。同时,因为明朝的中央集权程度特别高,皇权的威慑力特别大。所以,代表了皇权的锦衣卫,在很多官员眼里,就成了最可怕的一群人。
而这种职权上的特殊,让锦衣卫内部的很多人对外有更大的权力。到了地方上,即便是那些职位很高的官员也要对锦衣卫恭恭敬敬。而在京城,锦衣卫因为工作特殊,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朝中的高官,甚至是皇帝。
这种特殊性,最开始只是为了办案子更方便一点。但是时间长了之后,尤其是到了朱棣时代之后,随着锦衣卫成了一个常设机构,这种特殊就直接导致锦衣卫在招收人员方面变得特别另类。
简单来说,到了明朝中后期,锦衣卫不仅是一个特殊职能部门,更是一个权贵子弟集中地。
简单来说,明朝的官员岗位,是要“逢进必考”的。想要在明朝担任一般的官职,首先得先通过科举考试。而且,因为明朝的科举考试比较严格,还不能抄。
但同时,在明朝的官员体系当中,又存在两个另类。一个就是军队。因为明朝实行军户制度,导致很多将军的后代,可以直接子承父业,直接参军。比如说后来的戚继光,就是这种情况。但是这种继承来的军队岗位,是要去前线打仗的,危险性比较高。再加上只有将军的后人才能走这条路,所以这条路对于绝大多数官员来说,其实没什么意义。
锦衣卫
而另一条路,就是锦衣卫。锦衣卫是不用“逢进必考”的。再加上在锦衣卫做事,地位和权力都不缺,钱也不少赚。所以锦衣卫这边,就成了很多朝廷大官安置自家那些没有通过科考的后辈的地方。
比如说明朝中期的时候,严嵩的孙子、徐阶的儿子都曾经在锦衣卫这边做过官。就连那位主持北京保卫战的于谦,后来被平反之后,他的后人也被安排到了锦衣卫。
所以,两相结合之下,锦衣卫就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第一,锦衣卫可以直接代表皇权,相当于皇帝的爪牙。锦衣卫可以直接绕过正常的官员系统,直接进行逮捕和审判。这对于很多官员来说,无疑是最可怕的。第二,因为锦衣卫太特殊,导致能在锦衣卫做官的,要么就是皇帝的心腹,要么就是某个顶级大官的后人。反正不管是哪一种,都不是一般官员敢惹的。这两个特点导致后来的锦衣卫逐渐成了很多人眼里最恐惧的一个怪物。
除此之外,因为锦衣卫职权的特殊性,导致一般的老百姓几乎是接触不到锦衣卫的。锦衣卫负责的案子,一般都是那些士大夫官员的案子。而那些普通平民的案件,则是由地方相关法律职权部门负责。所以,正常情况下,民间是很难接触到锦衣卫的。只有达到一定级别以上的官员,才会有可能和锦衣卫打交道。
与此同时,这种特殊的职能后来也让锦衣卫迅速腐化。很多锦衣卫到了地方上之后,大肆收受贿赂,甚至不惜制造了很多冤案。所以到了明朝中期之后,锦衣卫的名声开始逐渐败坏,就连明朝的皇帝也开始不再信任锦衣卫,所以后来才有了东厂、西厂和内行厂。
但同时,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到了明朝中后期的时候,后来的明朝皇帝又无法完全裁撤掉锦衣卫。因为如果失去了锦衣卫这种特殊部门,皇帝会失去大量的情报来源,而且对于下面官员的管控力度也会下降。
所以,一直到明朝末期,锦衣卫都始终扮演着一种特殊的角色。虽然很多官员都特别痛恨锦衣卫,生怕锦衣卫找上自己。但同时,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们又渴望把自己家的后辈子孙安排到锦衣卫,去享受这种超过常人的地位和待遇。
明朝历史上的最后一位锦衣卫老大叫马吉翔。这位明朝末代锦衣卫指挥使上位的时候,李自成都已经打进了北京,明朝都已经变成了南明。
马吉翔
但是到了这个阶段,锦衣卫作为特殊职能部门,权力反倒是更大了。这位末代锦衣卫指挥使甚至曾经一度跻身南明的最高决策圈,并且企图废了南明的永历皇帝。只不过后来因为南明内部风云突变,再加上清军逐渐南下,迫使他没有完成最后的计划。
而最终,这位锦衣卫末代指挥使跟着永历皇帝一起退到云南,退到了缅甸。最终到了缅甸之后,缅甸国王迫于吴三桂的压力,将当时南明所有的高官全部杀害,这事后来在史书上叫“咒水之难”。而这位末代锦衣卫指挥使,也死在了这场祸事当中。直到这个时候,明朝的锦衣卫才算是彻底完蛋了。
总结起来,明朝的锦衣卫就是一个特殊的特务部门。因为他们的工作太特殊了,所以导致后世很多人总觉得锦衣卫很神秘。但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锦衣卫其实真没有什么武功。而且其中绝大多数官员都是典型的官二代或者官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