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派人看他打仗,纵队司令:这是干啥!政委没觉得不妥:先打仗

从阳化石 2024-08-01 21:48:33

1948年秋,辽沈战役拉开帷幕,第一阶段是攻锦打援。

锦州是东北的咽喉要地,拿下锦州可以切断东北与华北傅作义部的联系,可以将敌人消灭在东北战场上。我们知道攻坚作战伤亡会很大,但此时我军从攻坚作战经验,以及武器装备上都有明显提升。

在经历三战四平、四战四平、攻克义县战斗后,像3纵、7纵、6纵17师三支主力攻坚经验丰富,加上2纵、8纵、9纵,从兵力上占据优势。过去我军炮少,弹药少。此时已经拥有军工厂,弹药足,也是今非昔比。

说起攻坚还是阻击战任务艰巨,实际上阻击战更艰巨。我军在以往作战时,都是以优势兵力攻击敌人城池,如德惠战役、三战四平、四战四平等等。可阻击战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兵力少于敌人的情况下打的,不能让敌人越过阵地。因此在黑山、大虎山一线设防,在塔山一线设防阻击敌人的任务更艰巨。

对于塔山、黑虎山的地形来说,塔山是无山也无塔,整个阵地都是在开阔地带,无险可守,也不可能利用天然屏障阻击敌人,因此构筑防御工事是非常必要的。敌人在进攻之前往往会用密集的火力打击,然后让步兵向前推进。

塔山被称为锦州的门户,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如果敌人从塔山前线突破。攻城部队将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因此4纵接到任务后,是人在阵地战!

林总为塔山一线设置双保险,确保万无一失。4纵3个师分布在一线正面阻击。王牌1纵在高桥一带待命,一旦4纵需要就顶上去,1纵是非常能打的老部队,可见塔山的重要性。

不仅如此,东总给4纵派联络员,在纵队司令吴克华看来,有些不舒服,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4纵从组建以来,也是第一次被总部派“监军”过来,对自己的不信任还是什么,难免让人心存不满,反感情绪不小。这对一个指挥员来说是要不得的,首先是影响作战,把不该分散的精力分散了。

这位联络员,只带耳朵听、看,把前线的情况直接反映给总部。总部能够直接获取4纵的前线情况。有人或许很意外,野司不是直接领导野战纵队的吗,怎么还这样干呢?实际上当时辽东军区撤销后改编为前线第一指挥所,萧劲光担任司令;此时率领十几个独立师围困长春。冀察热辽军区改编为i前线第二指挥所,程子华担任司令,统一指挥4纵、11纵等前线部队。

也就是说,在野司与纵队之间还有一个兵团指挥所。

东总直接派人到4纵,还是因为塔山关乎攻城安危。攻坚作战对部队来说,只要打援守得住,主力就能取得胜利。如果打援不顺,影响整个战局。在以往的作战中,这一点得到充分体现。

如德惠攻坚战,三战四平等,部队在攻城中,即将取得胜利时,敌人增援赶到,如果能有一支强有力的阻击部队,可以为攻城争取时间,或许那两次攻坚战的结果也会不一样。因此可以说,攻坚打援军才是最关键。

就像华野打济南战役,华野主力由粟裕指挥,就是要消灭敌人更多增援部队,可敌人增援没有来,许世友攻坚作战没有太多顾虑和压力。

东总首长打仗与粟裕打仗不同,粟裕善于打险仗,这与他从起作战环境有很大关系。而东总首长打稳妥一些,因此在作战时做了不少预案工作,也增加多重保险,确保万无一失。因为在打锦州还是长春时,曾经有过不同看法,如今统一思想后,打锦州的压力不减,更不敢有半点儿闪失。

像攻打锦州时,8纵出现多次问题,让东总首长提出严厉批评,因为每一个环境,每一个战斗都不容马虎,不容有闪失,可能局部就影响全局。

上级特意将4纵副司令胡奇才作战正面战场12师中加强军事领导,这些举措的实施,目的就是只有一个守得住。

作为军事指挥员的吴克华,从没遇到过这样的现象,在军队作战什么硬仗也打过,下死命令大家执行就是了,何必多此一举呢。作为政工出身的莫文骅政委,对此并不敏感,因为联络员是不干扰纵队首长指挥的,他认为没必要把有限的精力,放到不必要的事情当中消耗精力,因为接下来的战斗会很激烈,能守得住才是硬道理。

最终4纵分工明确,政委战前做思想总动员,吴克华与胡奇才分工明确,一个到一线,一个在后方指挥部指挥。几天打战斗打得多艰苦,无法想象,总之4纵扛住了,受到总部嘉奖,北平解放后,也受到中央首长嘉奖。

1 阅读:201

从阳化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