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民国的老百姓也得吃饭,比如稻子收到家里来,不能下锅就煮,需要先去壳,去壳是怎么去的您知道吗?有人说用石臼,石臼是去米皮,去稻壳之后,才用石臼,而去稻壳的工具是什么样的?您要想知道事情的真相,下面小编就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民国时期,老百姓们过着艰难的生活,想要吃饱饭,可以说是真的很不易。老百姓将稻子收到家里后,要想煮成美味的米饭,先要去掉稻子的外壳。去壳的工具是什么样的呢?
当时的老百姓,实践出来的手工去壳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用手搓去壳。这种方法就是把稻子放在常用的簸萁里,然后用鞋底或特制的搓板摩擦,就能把谷子的外壳去掉。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是要摩擦出足够的力度才能去掉稻壳,需要付出一定的力气和耐心。
另一种方法是磨米。这种方法就是把晒干的谷子装进礁子里,然后用礁子去磨,就能很快地去掉谷壳,这种方法比用手去稻壳要快,而且相对会省下不少的体力和时间。
而稻子去壳的礁子,一般人都没有见到过,但在民国的时候,它却是一种农家常用的劳动工具。礁子通常的样子是呈圆锥形,底部较小,顶部较大,而礁子的上面有一个小孔,可以方便地往里面倾倒带壳的稻子,这件工具上下可以分开,合拢可以转动,特别像是磨盘,礁子的上下两片的合拢处,需要各自抹上一层泥巴,等泥巴干燥后,礁子就可以轻松地让水稻去壳了。
据《广义续集》记载:“礁子磨出米来更绵软,如积雪堆成山。形如鼓状平轮,磨面多用泥土团,硬中带柔。”这说明礁子是民国一种实用的农具,而且制作简单,随便举一个例子,编制礁子的荆条来源广泛,不用花一分钱,便可以就地取材,正因为礁子的制造方法简单,因此可以普及到更多的地方,为民国的老百姓提供去除稻壳的服务。
而且农民在使用礁子的时候,不用电能,也不用牲畜的力量,只需要自己动手转动礁子就可以,很显然,这是一种可以自力更生的老工具。
礁子的工作原理,基本和石磨相似,但它的磨面是泥巴做的,因为泥巴在野外有都是。一旦磨平,再抹上一层泥巴,又可以用了。
可是这种老工具,虽然有优点,但却有着不可克服的缺点。
首先,礁子的效率低下,需要人工磨米,这无疑占用了农民的时间,而且还需要使用一定的力气,无疑会对身体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接下来,礁子在去壳过程中还存在清洗不干净的问题。由于礁子磨米时使用的是泥巴,去壳后的稻米上沾满了泥土,需要用清水去洗才能清除干净。这就需要额外付出时间和精力,增加了农民的工作量。
礁子在去壳过程中,会产生噪声和粉尘,这对使用者的身体会造成一定是损害,故此,这种去壳的工具,不能算尽善尽美。
随着解放后,脱谷机开始大量地使用,让稻子去壳,变得简单和容易了起来。脱谷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机产生动力,带动里面的砂轮高速旋转,在砂轮的作用下,使得谷物的壳与谷粒分离。在脱谷机的风扇的作用下,稻谷的外壳会通过出口被排走,而稻谷则通过出口源源不断地流出。
而礁子在当今社会,已经被彻底淘汰了。虽然我们现代人看它像是傻大笨,但在民国,他却是高精尖的去壳神器,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礁子虽然消失了,但我们应该知道礁子,它代表着中国农村生活的一部分,尽管礁子不可避免地被新工具取代,但它仍然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历史民俗文物。值得我们牢记和歌颂。
引用资料:《民国的老工具》作者:林唯一 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文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