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6月,内蒙某村庄挖出了辽代陈国公主墓,内在豪华令人吃惊。但让人瞩目的是,这位花样年华就撒手人寰的公主不仅和舅舅亲密相依偎,身上的“奇装异服”更是用途神秘。
提起考古,民间流传着一句“考古跟着盗墓走”的戏言,似乎考古队技法永远比不上盗墓者的手艺。但实际上,中国考古在吸取了明陵发掘的教训后,秉持“不主动发掘”的原则,这才让人们认为考古队总是比盗墓者慢一步。而且,相比盗墓贼,接触古墓最多的应该是包工头,毕竟,中国大多古墓都是因为大型工程意外被发现的。
而上文提到的这座陈国公主墓,正是因为当地修水库才被发现的。
发现古墓的村子叫斯布格图,虽然是个名不经传的小村庄,但这地方地处辽西山地北缘的浅山丘陵地带,山脉绵延,树木繁茂,泉水清澈。
因为水库工程发现古墓青砖后,内蒙古文化厅立即派内蒙古考古研究所人员前往调查,并在哲盟博物馆、奈曼王府博物馆的配合下,对这墓穴进行了清理发掘。
在发掘过程中,这座古墓的规格之高、陪葬品之丰富堪称辽代考古之最。这座全长超过16米的大墓里不仅有精美的壁画,还有丰富的随葬品,据统计,墓中随葬品多为金银、玉石、玛瑙、琥珀、珍珠、水晶等贵重材料,单是黄金就用了1700克,白银1万余克。
后来,考古人员在墓中发现了墓志,根据墓志文字推测,这地下宫殿正是辽代陈国公主的阴宅。
陈国公主是辽景宗的孙女,而与她合葬的正是驸马萧绍矩。两人年龄相差十几岁,但却是一对恩爱夫妻。可惜的是,萧绍矩因病去世时,只有35岁,春秋鼎盛之年却抛下了妻子,令人伤怀。因为感怀于丈夫的早亡,陈国公主抑郁患病,并在18岁时撒手人寰。因为两人的深厚感情感天动地,于是皇族将两人合葬,并陪葬了大量的珍宝。于是,陈国公主与驸马就这样,在地下依偎了上千年,直到“重见天日”。
陈国公主与驸马的爱情故事令人动容,但专家研究之后,却得出了惊人的结论:两人除了是夫妻,还有一层关系。他们分别属于辽代两大贵族——耶律和萧氏,而根据家族传承推测, 萧绍矩是辽仁德皇后之兄,如此推断,他们竟然是舅舅和外甥女!
舅舅和外甥女结婚,如今理念不能接受,但在辽代,这只不过是当权者防止大权旁落,巩固政权的方法而已。而且,在辽国九位皇帝中,就有七位皇帝近亲结婚……
外甥女与舅舅演绎了一场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专家们还没有从这“贵圈真乱”的故事中回过神来,就被新发现再次镇住了。
这新发现就是躺在棺床上的两具“豪华”尸体。这两人为仰身直肢葬,头枕金花银枕,脸覆盖金面具,脚穿金花银靴。女主人更是雍容华贵,头上放着高翅鎏金银冠,双耳戴着珍珠、琥珀耳坠,脖子上有珍珠项链,手腕戴着两对金镯,单上手上的戒指就有11个!
而让专家们震惊的,却是男女尸骸身上的丝网“透视装”。这衣裳由细小的银丝编成一般常见的六边形“网眼”式的网罩,罩护其全体。上身颇似如今圆领长袖的套头线衣,下身则似一般裤子形。衣、裤都是分前后两片编织,然后在两侧缀合而成。而且还配有手套和足套,可见精细。
但这样的服装虽然精细,网眼却很大,根本不能遮肉,这样的服装,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对于这种完全透视的网状服装,在中国古代并不少见,例如,竹衣马甲就是其中一种。这种衣服由细小竹管串编而成,穿在身上具有透气和隔汗作用,所以也叫“隔汗衣”,在没有空调的古代,里面先穿上竹衣马甲,外面再套长袍大袖,不仅能够隔汗,还能通风,一衣多能,简直就是神器。
但这种衣服穿在死者身上,肯定不是为了“凉快”吧!
经过考证后,专家们根据契丹独特的葬俗,给出了不同的推断。
有专家认为,这透视网衣的出现,是为了“护尸”。宋人文惟简著《房廷事实》有这样的记载:“其富贵之家人有亡者,以刃破腹取其肠胃涤之,实以香药盐矶,五采缝之,又以尖苇筒刺于皮肤,沥其膏血,且尽,用金银为面具,铜丝络其手足”……
这位文人虽然只是记载了自己听说的事,但后世的考古成果却对其给与了足够的支持。
这样以来,人们也可以推测,这网衣可以防止机体损毁后骨骼逸散。用网衣笼络住,就能保持尸骸的相对完整,加上威严的金银面具,就更能维持逝者的“体面”了。
但对于这种推断,也有专家持有不同的看法, 认为网衣的存在是因为宗教的原因。契丹人信萨满,所以很有可能是用网衣进行身体的模拟与塑造,网络住逝者的灵魂,以便确保灵魂安宁。这一点,曾在上世纪初借助在中国东北大肆发展势力的日本人进行过大量的“考古挖掘”,很多考古成果都佐证了“灵魂说”。甚至还有人把金属面具、网衣和“看炬如来必破地狱真言”等胸牌联系在一起,认为是一副葬具,这就更是体现对“灵魂永恒”的追求了。
虽然如今,人们对这金属网衣的真用途,仍是在研究与验证中,但这网衣早已不仅仅是“奇装异服”那么简单了。
不断揭开迷雾,走近真相,这就是考古的魅力吧。对于网衣的真正作用,您怎么看呢?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