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身份证吗?怎么证明“我是我”?古人的身份证还带防伪呢!

筱筱雨菲 2025-04-18 14:54:35

现代人出门,离开了身份证几乎寸步难行!坐火车、坐高铁、进网吧、住酒店,没有身份证,哪儿都进不去!

那古代的人有身份证吗?他们要出远门需要带身份证吗?

据记载,最早关于身份证的文字记录是在秦朝时期实行商鞅变法时。不过,那时不叫身份证,而是叫“照身贴”,可以看作身份证的雏形。

因为秦朝实行的是连坐制度,为了证明人们之间的关系,便有了“照身贴”。

它是用光滑的竹片制作,上面刻有姓名、职业、住址等基本信息,当然还有一张雕刻的人像,这就是现代身份证最初的模样。

那时,人们要是出城或者住旅店,必须出示“照身贴”,登记之后方可放行。企图靠蒙混或讲好话就让对方收留或放行的,几乎没有可能。

说来有些讽刺,提出推行“照身贴”制度的人是商鞅,而他却因此让自己丧了命。

原来,商鞅变法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唯有秦孝公一直力挺大,这也给了商鞅很大的信心。

谁知,秦孝公去世后,当初那些反对商鞅变法的人就开始对其实行报复。为了活命,在他人的建议下,商鞅准备偷偷溜出城。

晚上在投宿一家旅店时,店老板要他出示“照身贴”,商鞅一摸口袋,走的匆忙忘记带了!尽管向老板一再解释自己就是商鞅,但对方根本不信,坚决不肯留他在店里住宿。

按照当时大秦的律法,收留没有“照身贴”的人一经发现或者被人举报,不光那个不带证的人要被行刑,收留他的人也要接受同等的惩罚,所以没人敢冒险。

商鞅最后还是被旅店老板给举报了,然后斩首示众!自己被自己制定的律法害死了,商鞅估计在天上都没法想明白!

不过这也恰巧说明,秦朝时的律法森严,“照身贴”在证明“我是我”这方面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但是,自秦朝以后,“照身贴”渐渐就不被推行了。直到唐朝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昌盛,朝廷又推出了只有官员们才配使用的“鱼符”,它是身份证的另一种演变形式。

跟秦朝时人人都有“照身贴”不同的是,唐朝时期,鱼符只有官员才配拥有,这时,鱼符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普通老百姓无权享受。

这时的“身份证”由两块鱼符拼插而成,一块留在朝堂之上,另一块由官员随身携带。每次上朝时,务必将两块鱼符合起来,这样才能证明身份。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不同级别的官员,他们用来制作鱼符的材质是不一样的。

三品以上官员及亲王,他们的鱼符是用黄金打造的;五品以上官员,他们的鱼符材质就要次一点,采用的是白银;至于六品及以下的官员,黄铜就成了他们打造鱼符的材质。

到了武则天执政时期,她又将鱼符更换成了龟符,只要是当官的,身上都会携带朝廷颁发的龟符,这也是后世为什么会有“金龟婿”一说。

只有在朝廷当官,而且级别还不低时,才有资格佩戴金龟符。人们不用特意去调查对方身世,只要见到龟符,便能立马判断出官位的高低。

这时的龟符,更像是官员们身份的一种象征,普通老百姓是没资格拥有“身份证”的,他们只需在户籍部门做个登记就可以。

而官员持有“身份证”上岗办公,一直到明清时期仍在沿用。不过这时的“身份证”在材质上做了进一步升级,由原来的金银铜,升级成了象牙、兽骨这些更为稀有的材质。

到了这时,更是把官员和普通老百姓进行了身份区分。这时的腰牌、条牌,更像是现在的“工作证”。

结语

从有文字记载的史书来看,只有在秦朝实行商鞅变法时,“身份证”得到了全国范围的普及。后来的唐朝、明清时期,虽然也沿用了下来,但只有官员们才能佩戴,反将“身份证”化为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如今,身份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普及开来,不仅是文明的一种进步,更是对地球村一种具象化的表达。

0 阅读:0
筱筱雨菲

筱筱雨菲

85后宝妈,因为文案而走进新媒体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