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桀:“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 ——《史记》
桀到死都认为自己失败的原因是没提前杀了商汤,非常符合一个低能暴君的想法。
2、伍子胥:“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满满的无奈,看错了人又能怨谁呢?徒惹君王不快也!也许是因为他把自己唯一的儿子托付给了鲍牧,无牵无挂了吧?
3、白起:“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 ——《史记》
白起,军事上的强者,政治上的庸者,竟然以为自己之死乃杀人过多,报应而已。很怀疑,这么一个倔老头能说出此等话,是对自己将死的自我安慰?还是死前想开了,为保全家族给秦王留面子?
4、荆轲:“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史记》
身为四大刺客之首,单挑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让秦王全身而退?荆轲的遗言做了解释。但这更像是司马老先生为他找的借口。其实,“风萧萧兮易水寒”更适合做他的遗言。
5、嬴政:“以兵属蒙恬,与葬会咸阳而葬。”——《史记》
这是始皇临死前曾意图写给长子的诏书,希望自己丧葬时扶苏能来咸阳参加葬礼。
即便诏书没有被赵高扣下,如此含糊隐晦,也必将引起秦国动荡,只能说一生要强的始皇帝因为没能实现长生是极度郁闷的,也就忽视了后嗣的安排。
6、蒙恬:“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
明知道诏书有问题,却死抱着忠臣节操不放,也就只能郁闷了。
7、李斯:“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这时知道后悔,晚了。只能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8、胡亥:“愿与妻子为黔首,比诸公子。”——《史记》
这是胡亥被杀时,求赵高饶命的话。小丑的垂死挣扎而已。
9、韩信:“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史记》
韩信被吕雉处死前最后一刻说的话,非常后悔自己没有早反,还将其归咎于天意。
实话实说,他根本就没有造反的条件。韩信当大将军时手下都是刘邦的班底,刘邦大摇大摆的进韩信中军帐他都不知道,这样一个政治粗人能是老刘的对手?
10、吕布:“是儿最叵信者!” ——《三国志》
吕布死前曹操曾有疑虑,刘备进言一定要处死吕布以绝后患,吕布因此指着刘备如此骂道,随后被绞死。
只能说吕布是傻白甜,竟然相信最擅作伪的大耳贼,一味指责别人却忘了自己的背叛成瘾。
11、杨坚:“畜※(不文明语)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 ——《资治通鉴》
没有用《隋书》是因为《资治通鉴》这段戏剧性太强了,我宁可相信这是史实,因为乐子拉满。
12、李治:“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 ——《旧唐书》
武则天:谢谢亲爱的!
13、安禄山:“是家贼!” ——《新唐书》
安禄山被饱受自己虐待的奴仆捅死前如此吼道。真是临死都要让世人知道杀我者,吾子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14、朱温:“我疑此贼久矣,恨不早杀之,逆贼忍杀父乎!” ——《新五代史》
朱温被儿子捅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满满的悔意。
15、崇祯:“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
不思己过,诿过于臣下,却独独忘了自己一言可杀魏忠贤、袁崇焕!
智者篇16、管仲——
管仲临终前,齐桓公问群臣谁可相者? 管仲说:“知臣莫如君。”桓公曰:“易牙如何?”对曰:“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公又曰:“开方如何? ”对曰:“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再问竖刁,对曰:“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
在桓公看来,易牙烹子,竖刁自宫,开方拒绝奔丧,都是忠君的表现,而管仲却认为正好相反,不爱子、不爱父,不爱自身,又怎么能爱君父呢?可惜姜小白不听,终致饿死宫中,蛆虫遍地。
17、苏秦:“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
为了复仇,竟以自身为饵,骗过了诸大夫,也骗过了刺客,苏秦的“苦肉计”可谓是登峰造极,够狠!
18、赵奢:“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者必括也。”
这是赵奢临死告诫妻子的一番话,虽然没能阻止赵括为将,却让赵家逃过了株连。正是赵母听了他的遗言,坚决反对儿子为将,赵孝成王因其有言在先,才没有株连赵家。
19、刘邦:“安刘氏者必勃也!”
弥留之际吕雉问身后事:“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曰:“曹参可。”又问曹参之后谁行?
曰:“王陵可。然陵少憨,陈平可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吕雉又追问他们死后还能用谁,刘邦最后说:“此后亦非而所知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刘邦真是人间清醒。
20、萧何:“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史记》
可入治家格言。子孙不贤,纵使有财产,也如孩童拿着金子逛闹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21、郭嘉:“司马懿有狼顾之相,虎熊之心,金麟必非池中之物,臣早有察觉其心有异,只是碍于司马士族,未曾发难,臣自恃谋多智广,愿为丞相压制此人,今臣早去,难为丞相……”
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郭嘉临终前断言司马懿必反,可惜曹氏防了三代,也没能防了司马老贼活了73。
22、刘备:“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听毕,手足失措,泣拜于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
孔明如此行为很好理解,因为旁边还站着赵云。刘备又嘱云曰:“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与此分别。卿可想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
啥意思?就是如果有人想对我儿刘禅不利,卿可拿朕的密诏清君侧。
刘备的遗言其实就是逼诸葛亮做政治表态,否则也不会让赵云监视,又安排李严分军权了。
这才是智者所为。
23、孔融子:“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孔融自诩神童还不如八岁的儿子看得透彻。
24、郗超:“我亡后,(我父)若大损眠食,可呈此箱,不尔,便烧之。”——《晋书·郗超传》
这是郗超临终前托付门生的遗言。他唯恐自己的死让老父亲伤心,就把自己与桓温策划叛逆的书信交给门生,待自己死后交给老父,果然郗愔看后勃然大怒,怒骂“小子死恨晚矣!”不再伤心。
此即史上最温情的遗计——“密札解父”。
25、高欢——
“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顾我能养,岂为汝驾御也!……狄干鲜卑老公,斛律金敕勒老公,遒直,终不负汝。可朱浑道元、刘丰生远来投我,必无异心。贺拔焉过儿朴实无罪过。潘乐本作道人,心和厚,汝兄弟当得其力。韩轨少戆,宜宽借之。彭乐心腹难得,宜防护之。少堪敌侯景者唯有慕容绍宗,我故不贵之,留以与汝,宜深加殊礼,委以经略。”——《北齐书》
要说南北朝最能识人之人,必是高欢。他遗言所指的那些可用之人,最终都成了北齐的擎天巨柱;他所忌惮的侯景,最终反叛;他非常看重的慕容绍宗果然非同凡响,大败南梁与侯景。
领导力的极限,真正把所有手下能力都摸透透的。
26、9岁刘子鸾:“愿来世不复生于帝王之家!”
说出了所有傀儡帝王的心声。
27、姚崇:“吾死后,(张)说恐害汝。但说有一弊,好美服珍宝也。吾与之有隙,但吾死必来吊,汝可持吾藏于帐前,若其不视,汝等恐不得活;若存意,汝等速择其善者馈之,因请为父作碑。得其碑文,即呈陛下,镌石上,说必悔之,然已不可更也。”
“死姚崇算计活张说”是拿捏人性的至高境界,姚崇知道张说最大的弱点,所以拿珍宝诱惑;他也知道张说仅能被蒙蔽一时,所以先呈皇帝,后刻石碑;他更知道张说虽然贪财,却不是一个无耻小人,所以他也料到了张说的由怨转敬。
28、李克用:“予尔三矢,一矢讨刘仁恭,汝不先下幽州,河南未可图也。一矢击契丹,且曰安巴坚与吾把臂而盟,结为兄弟,誓复唐家社稷,今背约附贼,汝必伐之。一矢灭朱温,汝能成吾志,死无憾矣!” ——《五代史》
如果李克用予子一百支箭,李存勖会不会一统天下。知子莫若父,李存勖在完成三愿后,果然就颓废了。
29、明熹宗:“(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明史》
这是朱由校临终前嘱咐崇祯的一句话。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魏忠贤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固然掺杂着个人私情,但最主要的是他认识到了魏忠贤在处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决,尤其是在维护大局、知人善任等关键问题上。可惜崇祯不听。
豪杰篇30、比干:“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 ——《史记》
即便被挖心掏肺亦不后悔,还给后世留下了一句人臣标杆。
31、项羽:“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史记》
这是霸王自刎前对追击他的汉兵说的最后一句话。项羽生时气短,平常小人,唯独在战场上却是个真英雄。
32、曹操:“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这才是枭雄,临终遗言满满的全是对汉廷的赤诚,以及防止生乱的稳妥安排,无一句儿女情长。世人看错了我曹操今日又看错了。
33、冉闵:“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乎!”——《晋书·冉闵传》
这是武悼天王被擒杀前反驳燕主慕容儁的一句话,相当提气。
34、宗泽:“过河 过河 过河!”
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都人号恸,闻者泪下,真豪杰也!
与其异曲同工的还有辛弃疾的“杀贼!杀贼!”
35、金圣叹:“好……疼……”
感觉金圣叹就是想尝一尝被砍头的滋味,满满的自嘲,不愧为幽默大师。
36、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