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肾病,尽管尿蛋白很多,但基本不会进展到尿毒症

迎夏看健康 2024-05-23 06:29:49

今天我们来看一种有特殊反差的IgA肾病肾病:微小病变样IgA肾病。

这种肾病的特殊性在于,尽管属于IgA肾病范畴,但其尿蛋白的排泄量却异常高(超过3.5克),远超一般IgA肾病的水平。

很多肾友可能会疑惑:你说的这病,名字好奇怪,这到底是IgA肾病?还是微小病变肾病?

其实,肾病有三种诊断方式。也就是说,同一个病,诊断出的病名可以有三顶“帽子”:

1.临床诊断:通过一系列的临床检验项目,如尿蛋白、潜血、血压、血肌酐等,进行初步判断:包括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等等。

2.光镜/电镜诊断:利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肾脏的组织结构变化,如微小病变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系膜增生性肾病等等。

3.免疫荧光诊断: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肾脏上的电子致密物(免疫复合物)是哪种类型,包括IgA肾病、IgG肾病、IgM肾病、C3肾病等等。

大多数肾友患上的肾病,都有3个名字。

以一位IgA肾病患者为例:

这位患者被发现有蛋白尿和血尿,可诊断为慢性肾炎;

在光镜下观察到系膜细胞、系膜基质增生,可诊断为系膜增生性肾病;

同时在免疫荧光下发现,系膜区的电子致密物(免疫复合物)主要为IgA,可诊断为IgA肾病。

我们经常会遇到“系膜增生性IgA肾病”这一诊断,这种IgA肾病是最常见的,现在已经从系膜增生性肾病中独立出来了。

(于是,当我们提及“系膜增生性肾病”时,现在的定义通常已经不再包括IgA肾病在内,它主要包括IgG肾病、IgM肾病等,也被称为“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病”)

IgA肾病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中的占比相当高,占据了半壁江山。特别是对于那些非肾病综合征的肾炎患者,进行肾穿刺活检后,IgA肾病的检出率极高,一查一个IgA。

那么,IgA肾病的系膜细胞,是否都会出现增生呢?

大部分是的,但也有少数例外,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介绍的“微小病变样IgA肾病”。

微小病变是啥意思?

微小病变,顾名思义,病变表现轻微,甚至在光学显微镜下看起来完全正常。

只有使用电子显微镜进行更精细的观察时,我们可以发现毛细血管壁外层的“栅栏”——足突,发生了变形。

这种足突的变形,就像是一道破损的栅栏,使得尿蛋白能够大量地从血管壁栅栏的破洞中漏出。因此,微小病变肾病的患者通常都会表现为大量蛋白尿(超过3.5克)。

一般IgA肾病的IgA沉积的位置在系膜区,没在血管壁上,导致血管壁漏出的尿蛋白只是轻中度。即使出现了大量蛋白尿,也没有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不是很低),不能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也不用激素治疗。

与一般的IgA肾病不同,微小病变样IgA肾病在出现大量蛋白尿的同时,还常常伴有血浆白蛋白的显著降低(低于30克/升)。这种临床表现使得它符合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进展速度更快。

尿蛋白更多,反而更好治

因为尿蛋白多、伴有水肿,症状明显,基本不存在发现不了的患者,也不存在漏诊。所以即使肾脏损伤速度很快,也能及时得到诊治,预后较好。尿毒症患病率相对较低,超过90%的患者能够保持稳定的肾功能。

治疗反应与微小病变肾病相似。我们都知道,微小病变用药后较为容易响应,微小病变样IgA肾病也是如此。

使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进行治疗后,通常在两周左右,尿蛋白就能得到明显的缓解(降至0.3克以下)。对于复发频繁的患者,可以考虑联合中医药治疗以降低复发率。

0 阅读:2

迎夏看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