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喜聚不喜散,如果分别是必然,人们时常会发起一个仪式,给人生留一个纪念,给未来存一份记忆。比如毕业典礼,比如退休欢送会,差不多都开得感人至深,时常让人泪流满面。
然而更多时候,分别是猝然来临的,是来不及告别的;有时候甚至是浑然不觉的——以为不过是短暂的分手,很快就会再见,却不知人世无常,从此竟是再也不曾相见。
曾经声势赫赫的梁山集团,在不知不觉中,也到了告别的时候。
元宵过后,驻扎在陈桥驿的梁山集团开始忙碌起来。
他们收拾鞍马、整顿衣甲、分发银两,一改之前的懒散涣散。水军先行,他们扬起风帆,向南而去。马步军随后集结完毕,正待启程。
便在这时,忽然有蔡太师(蔡京)府上差官前来,他说太师听说贵军中的圣手书生萧让十分了得,蔡太师乃当世书法大家,最爱书法人才,想留萧让一用。太师有命,宋江不敢不从,只得命萧让随之离去。
第二天,王都尉(王诜)也派人前来要人。这位王都尉才华横溢,吹拉弹唱无不精通,他喜欢文艺人才,要走了铁叫子乐和。王都尉虽然权力不大,但人家是皇亲国戚,宋江也不敢得罪,自是乖乖送走了乐和。
在此之前,金殿领旨之时,皇帝已经要走了玉臂匠金大坚和和紫髥伯皇甫端。他说这俩人一个善刻玉石印信,另一个能识马医马,朝廷很需要这样的专业人才。宋江回去之后立刻就让这二人去了。
大军还没有开拔,曾经在忠义堂上盟誓同生共死的兄弟已经离开了4个,哦,不,是5个,此前入云龙公孙胜已经告别离去。
公孙胜走的时候,大家都依依不舍,宋江为他专门开了一场告别宴。众兄弟一起为他践行,“筵上举杯,众皆叹息,人人洒泪。”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金银财宝相赠——不管此前交情深浅,但那一场酒喝得兄弟情深,喝得泪流满面,仪式感拉足。
多少年后,那些幸存的人才意识到,原来,那就是梁山集团最后一场团圆饭。从此后,天罡地煞们就要风流云散了,各有各的天涯岁月,各有各的生死离合。
第二天,公孙胜穿上麻鞋、背上包袱,独自离去时,107位兄弟再一次赶来,公孙胜对大家稽首拜谢并且告别,回去后宋江还为此郁闷流泪了好几天。
公孙胜走得有情有义,有酒有泪,可随后金大坚、皇甫端、萧让和乐和却走得仓促而匆忙。
宋江来不及再给他们开一场欢送会,正紧张忙碌的其他好汉也没时间、没心情跟他们告别,4个人就这样一言不发、悄无声息地走了。
公孙胜是厌倦了红尘,是自愿、主动、一定要离去的,他走得潇洒而从容。这四位呢,他们是被皇帝和权臣留下的,他们的态度如何,作者没有提及。想来这几个人本来都是本分良民,并不是什么好勇斗狠的“好汉”,也没什么苦大仇深。上梁山后也是排名靠后、十分边缘。现在,有机会留在繁华的京师——不是公务员也是事业编,不仅衣食无忧,更不必再饱尝征战之苦,大约是愿意的吧?
虽然这四个人并不是举足轻重的战将,但他们的离去却具有特别的意义。朝廷开始分化任用梁山将领了,他们期待的团结一心、生死不离已经不复存在。
也就是从这一回开始,没回结尾时,作者都要特别点明,哪些人走了,哪些人留下了,哪些人阵亡了……
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告别,有时筹谋已久,有时猝然来临;有时可以举杯祝福,有时无声无息。岁月波澜壮阔,泥沙俱下,和光同尘,不辨悲喜,不问恩怨,唯有滚滚向前。
宋江终于点兵出发了,梁山集团的悲剧大幕已经悄然拉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