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标题:商业银行全面减持,非法人类产品全面增持——2024年11月份债券托管量数据点评
报告发布日期:2024年12月17日分析师:张 旭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6010001联系人:孙牧北摘要
1、债券托管总量及结构债券托管总量环比增幅走阔。截至2024年11月末,中债登和上清所的债券托管量合计为156.58万亿元,环比净增加2.15万亿元,相较于2024年10月末的环比净增1.34万亿元,环比增幅有所提升。本月各品种债券托管总量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净增。其中,利率债托管量106.93万亿元,环比净增加1.52万亿元;信用债托管量17.92万亿元,环比净增加0.19万亿元;金融债券(非政策性)托管量11.70万亿元,环比净增加0.11万亿元,同业存单托管量18.03万亿元,环比净增加0.30万亿元。2、债券持有者结构及变动分机构托管量环比变化: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持续大幅增持利率品,减持同业存单;商业银行、信用社全面减持,对主要券种托管量均表现为环比净减;非法人类产品全面增持,对主要券种托管量均表现为环比净增,托管量环比增幅明显增加;境外机构资金持续流出,主要利率品和同业存单托管量均表现为环比续减。分券种托管量环比变化:国债托管量本月环比续增,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持续大幅增持;地方债托管量本月环比续增,政策性银行大幅增持,商业银行大幅减持;政金债托管量本月环比续增,非法人类产品大幅增持,商业银行转变为减持;同业存单托管量本月转变为增持,除非法人类产品外,其余机构均表现为减持;企业债券托管量本月环比续减,除境外机构外各机构均表现为减持;中期票据托管量本月环比续增,商业银行持续增持,非法人类产品转变为大幅增持;短融和超短融托管量本月转变为增持,非法人类产品大幅增持,商业银行大幅减持;非公开定向工具托管量本月环比续减,非法人类产品持续减持,为主要减持主体。3、债市杠杆率观察待购回债券余额季节性增加,债市杠杆率环比上升。截至2024年11月底,待购回质押式回购余额(估算)为115,619.17亿元,环比增加5,957.13亿元,杠杆率为107.97%,环比上升0.33个百分点,同比上升0.11个百分点。4、风险提示警惕机构持仓行为超预期变动对债券市场造成影响。1、债券托管总量及结构
债券托管总量环比增幅走阔。截至2024年11月末,中债登和上清所的债券托管量合计为156.58万亿元,环比净增加2.15万亿元,相较于2024年10月末的环比净增1.34万亿元,环比增幅有所提升。本月各品种债券托管总量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净增。本月(2024年11月,下同)利率债托管量106.93万亿元,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量中占比68.29%,环比净增加1.52万亿元;信用债托管量17.92万亿元,占比11.45%,环比净增加0.19万亿元;金融债券(非政策性)托管量11.70万亿元,占比7.47%,环比净增加0.11万亿元,同业存单托管量18.03万亿元,占比11.51%,环比净增加0.30万亿元。




2、债券持有者结构及变动
2.1 分机构托管量环比变动商业银行全面减持,非法人类产品全面增持。本月各债券市场主要机构中: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持续大幅增持利率品,减持同业存单,托管量环比增幅均表现出明显增加;商业银行、信用社全面减持,对主要券种托管量均表现为环比净减;非法人类产品全面增持,对主要券种托管量均表现为环比净增,托管量环比增幅明显增加;境外机构资金持续流出,主要利率品和同业存单托管量均表现为环比续减。


3、债市杠杆率观察
待购回债券余额季节性增加,债市杠杆率环比上升。截至2024年11月底,待购回质押式回购余额(估算)为115,619.17亿元,环比增加5,957.13亿元,杠杆率为107.97%,环比上升0.33个百分点,同比上升0.11个百分点。
4、风险提示
警惕机构持仓行为超预期变动对债券市场造成影响。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团队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团队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团队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