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去世后,许世友说道:“在党内,除了毛泽东,谁也不是张国焘的对手。”
对于类似这样的话,其实很多,但大多数都是描写蒋介石,比如“在中国,除了毛泽东,没有人是蒋介石的对手。”说起蒋介石大家还比较了解,毕竟是正儿八经的枪杆子,和毛主席打了很多年,可是这句话用在张国焘身上让人疑惑,张国焘到底厉害在哪?
张国焘学历不低张国焘学历不低,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在五四运动时也积极表现,但是他和毛主席的相识,其实在1918年大概就认识了。
青年毛泽东1918年从湖南一师毕业后,曾来到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管理员,其实就是打工状态。当时因为自己热爱阅读的好习惯,最后得到李大钊和陈独秀的赏识,李大钊还给毛泽东办理了读书证,让毛泽东去旁听很多名师的讲座,比如胡适,邵飘萍,周作人等。
但毛泽东在课上的发言让北大的学生十分反感,说毛泽东不过是个旁听生,凭什么在这里“抢风头。”
根据很多著作记载,说1919年张国焘在拜访李大钊时,曾看到李大钊屋子里有一个年轻人,“对方的穿着简单,一身青布长衫,倒是外貌有一些特别。”李大钊给张国焘介绍说,这位是湖南青年毛润之,张国焘只是点点头,没有搭理毛泽东。
日后,毛主席也曾回忆过说,“他这么一个不值一文的人不屑一顾,并没有将他放在眼里。”1936年毛主席在陕北接受斯诺采访时说,那群北大额学生,他们看不起我这个乡下的土雹子。”
1920年,此时毛泽东已经深受陈独秀的赏识,在每次见面时,陈独秀也给大家介绍这个优秀的湖南青年,张国焘每次见到毛泽东,也总是称呼“毛润之”“泽东同志”等,从来没有更加要好的称呼。
但是没有想到,正是这个人,在革命开始后,频繁在党内搞小动作,这也是毛主席意料之中的事情。
张国焘分裂党的罪责不容置疑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会师的时刻,张国焘大张旗鼓地安排众人欢迎他,那排场大得让很多同志心生不满,纷纷暗自嘀咕:“这也太显摆了!”
1935年6月26日上午,中共中央在两河口召开政治局会议,热烈地讨论着战略方针问题。会场上,张国焘表面上同意中共中央提出的北上战略方针,可他眼神躲闪,语气迟疑,心底里实则惧怕敌人,一心想着避开敌人主力,妄图南下四川、西康。
前排:康生、毛泽东、王稼祥、朱德、项英、王明。后排:陈云、博古、彭德怀、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
当各路红军依照计划开始行动时,张国焘又开始耍起了花样。他借口所谓“统一指挥”和“组织问题”还没有解决,公然拒不执行松潘战役计划,故意延宕红军的北上行动。中共中央面对张国焘的错误,始终怀着极大的耐心,采取党内斗争的正确方针。对于他提出的要求,在不违反组织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充分考虑,只盼他能够及时觉悟,服从中央领导,加强红军的团结,共同踏上北上的征程。
然而,毛主席率领右路军穿过草地北上,满心期待着张国焘率左路军来会合。可张国焘这一回不仅拒绝执行中央命令,还自作主张。他找借口说,因为河水暴涨无法架桥,所以回不去,延误了时间。这明摆着就是他的托词!
两河口会议后,张国焘心怀鬼胎地向周恩来询问中央红军的人数。当得知中央红军的实力远不如四方面军时,他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那贪婪的目光中透露出不加掩饰的野心。他自恃红四方面军有8万多人,比中央红军多得多,个人野心进一步膨胀了起来。
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为了团结,大家都努力做着张国焘的工作。可张国焘一直觊觎中央军委主席的位置,那是万万不能给他的,总不能让朱德总司令让给他!
张闻天无奈地说:“算了,把我这个总书记的位置让给他好了!”毛主席一惊,连忙说道:“那可不行,张国焘想拿军权,你让他当总书记,他还不满意呢!如果真让他坐上,那真麻烦了!”经过深思熟虑,毛主席决定让张国焘担任总政委。
毛主席当时严肃地说:“张国焘是个实力派,但是野心也不小,不给他当个一官半职,一四方面军很难团结!”所以,毛主席的意见是尽量考虑他的要求,但军权又不能让他全抓去,不然就会出大乱子。
果不其然,张国焘当上总政委后,尤其是在毛儿盖后,他又一次撂挑子不走了,继续向中央讨价还价,要求将四方面军的十几个干部分别补充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及书记处书记。
同时,对遵义会议说三道四,蛮横地要求博古退出书记处及政治局,周恩来退出军委。红军因此错失了发起松潘战役的良机,反而招来各路敌军的围攻,形势万分危急。最后不得已在沙窝召开会议,提升了三位中央委员:徐向前、陈昌浩、周纯全。
不得不说,张闻天当时就预言,张国焘会分裂。果然,张国焘依然以种种借口,反对北上,鼓吹南下。同时,又给陈昌浩发来一封密码电报,命令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
党中央到达陕北后,仍然以极大的耐心做张国焘的工作,真诚地希望他改弦易辙,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但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张国焘在1937年,接受党内的批判时,在拜黄帝陵的日子,突然叛变投奔国民党。
张国焘的所作所为,令人深感痛心和愤慨。他本应是革命的中坚力量,却因个人野心和私欲,背离了革命的道路,给党和红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张国焘“厉害”在哪?第一,张国焘可能嫉妒毛主席,不承认毛主席执掌大权。
张国焘在北上和南下的选择上,已经是铁了心了,谁劝说也没有用,并且和陈昌浩多次提到毛主席在遵义会议上的事情,另外他还以种种借口,反对北上,鼓吹南下。
同时,又给陈昌浩发来一封密码电报,命令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这就足以说明,张国焘自认为自己才是一把手,所以谁的命令也不听,这明显是对毛主席个人的不满意,一如张闻天说的那样,张国焘的野心很大,如果把军权交给张国焘,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张国焘没有一颗“善心”,而且自私自利
这里应该做个强烈的对比,对于让毛主席进入决策层一事,周恩来就和张国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周恩来在革命早期,其实一直担任党内的主要领导人地位,在上海时就一直在中央高层工作,他早就听说毛泽东这个人会打仗,有办法,所以来到苏区后,周恩来就一直观察毛泽东,发现毛泽东确实有军事天赋。
但遗憾的是,由于军事“三人团”的原因,周恩来无法一人决断,一直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特别湘江血战后,大家都觉得必须让博古和李德下台。这时候,周恩来一个人独揽大权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周恩来没有,而是强烈建议让毛主席出来指挥,这也就促成了遵义会议上的事情。
所以从这点来说,周恩来是个顾大局识大体的伟人,但凡他有张国焘那样一点点的自私自利,或许就不会有“让贤”一说。
第三,张国焘叛变一事,说明这个人意志不坚定
1937 年 1 月,党中央自保安进驻延安,一场针对张国焘错误的批判旋即于中央内部展开。林育英多次与张国焘恳切交谈,那目光中满是殷切的期望,他言辞恳切地说道:“国焘同志,你应当对中央有个明晰的交代,对自己的过错进行深刻的反省与检讨啊!”
张国焘在这般压力之下,于 2 月 6 日,给中央呈上了一份《从现在来看过去》的检讨书。延安的批判斗争激烈进行着,可他的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之职仍被保留。众人皆以为,他总算知错能改,要回归正道了。
然而,谁能料到?
1938 年春节过后,张国焘竟心怀鬼胎,谋划着逃离延安。阴沉的脸色,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就在国共两党共同祭拜黄帝陵的那一日,张国焘无耻地叛变,投向了国民党的怀抱。
当时,有人焦急地劝毛主席:“主席,赶快把张国焘捉拿回来!”毛主席却只是微微摆手,神色平静而坚定地说道:“随他去吧。”
毛主席深知,这样意志不坚、心怀异心之人,共产党是留不住的。可张国焘在国民党那里,也并未得到重用。蒋介石将他交予“军统”头子戴笠,从此,张国焘沦为了挂着少将军衔的“军统”特务。
1979 年 12 月 5 日,张国焘被安葬在多伦多公墓,他的妻子涕泪横流,老泪纵横地哭诉着:“我们反共 40 年,从未享到半点幸福......”
张国焘的一生,令人唏嘘不已。他原本有着光明的前途,却因个人的私欲和错误的抉择,最终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
他到底哪里厉害?
其实一点也不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