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反复无常并害死诸葛亮姐姐的人有何本事?凭啥能得刘备重用?

书兰聊历史 2024-04-08 01:30:22

前言:乱世是旧秩序向新秩序转变的一个过程,期间会产生很多机遇,引得无数英豪竞相争当“弄潮儿”。汉末三国之际便有众多豪杰跃上历史大舞台,其中有人以智谋或勇武名垂青史,比如诸葛亮和关羽等,还有人以不忠或不义被后世唾弃,比如吕布和许攸等。乱世就是这样的规矩,唯结果导向论。

刘备转投过那么多阵营,没人会说他“不忠”。诸葛亮长期把控蜀汉朝局,照样没人说他“不忠”。夹在这二人之间的孟达先背蜀降魏,后又试图背魏归蜀,最后落了个“不忠”的骂名。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孟达,他的知名度不算一等一的,美誉度基本为零,但他曾经也是深受刘备倚仗的大将。让人纳闷的是,他都害死了诸葛亮姐姐,为何刘备还重用他?

奉命出征的孟达

一、孟达的军事才能

1、荣膺重任

从黄巾之乱开始投身于汉末大潮,至赤壁之战中联吴抗曹,刘备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虽始终怀着匡复汉室之大志,但却总像无根浮萍一般飘来荡去,人家曹操都统一北方了,他还在为没有自己的根据地而发愁,常有“髀肉之叹”。值此刘备人生中的关键时刻,诸葛亮闪亮登场,君臣二人共同绘制了一幅名为“隆中对”的宏伟蓝图。

其一,利用刘表家族的内部纷争拿下荆州这个“用武之国”;其二,借刘璋和张鲁的矛盾拿下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益州;其三,结盟江东孙氏,借地理优势以发展自身实力;其四,倘若曹氏内部有机可趁,刘备本人率主力从益州攻入关中,另择一大将统领荆州军北上中原腹地,从而达成“霸业成、汉室兴”的战略目标。

隆中对的第一阶段—拿下荆益二州

有了规划和目标的刘备重新打起了精神,他先和孙权一道击败了曹操,后借机占了大半个荆州,接着入主益州,期间确实有些不如意的地方,但是对既定规划的整体执行情况还是比较优秀的。面对如此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要说刘备没有意气风发的感觉那是假的,刘备一边让关羽经营荆州、图取襄樊,一边自行和曹操争夺汉中。

汉中不仅是连接关中和巴蜀的兵家必争之地,还是荆益二州之间的纽带,从汉中顺汉水而下可直达荆州腹地。然而汉中东部的房陵、上庸和西城等地却在曹氏手里控制着,俗称“东三郡”。如果刘备不拿下这里,那么荆益二州在前线的联动效应将大打折扣。有鉴于此,刘备从麾下众将中选出了孟达,决定让他攻略东三郡。

孟达挑重担

2、不负使命

当时东三郡的实力派主要有两家,分别是地方豪强申氏家族和荆州名门蒯氏家族,其中蒯氏是在刘表主政荆州时从申氏手里夺取的房陵郡(今属湖北十堰)。鉴于房陵处在汉中的最东边,有汉中平原东大门之称,孟达计划首先拿下房陵,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当时刘备主力仍在汉中),然后逆流而上、直取上庸和西城等地。可房陵有那么好取吗?

其一,房陵之东是曹氏治下的南乡郡(由曹操分南阳西部而设),孟达想在南乡守军的眼皮子底下插到房陵去怕是很难;其二,房陵之南有大巴山脉相隔,实难通行;其三,刘备给孟达配置的兵力只有数千之众,倘若不能速战速决,必然在东西两面的夹击之下吃败仗。如此情形下,孟达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房陵郡周边形势图

能人之所以为能人,概因能够将成功几率并不大的事情做成。孟达多番筹谋,决定翻越大巴山,给东三郡来个出其不意。他先率军从宜都(今属湖北宜昌)逆长江而上,待抵达秭归(今属湖北宜昌)后再逆香水河而上,然后转走陆路、翻山越岭。事实证明他确为能人,驻守房陵的蒯祺压根就没想到蜀军会从南面而来,结果大意失房陵。

蒯祺是蒯良的一个人,也是诸葛亮的姐夫,他和他的妻子均在此战中丢了性命。不过胜败乃兵家常事,孟达并未将此事放在心头,他很快就把目光转向了申氏的大本营-上庸(今属十堰)。就在他壮志满怀之时,刘备担心他力有不逮,便派刘封率军相助。且不说孟达会不会生出一种被抢功劳的情绪,反正力量得到加强的他没用多久就迫使申氏降刘,圆满完成既定目标。

孟达襄助刘备达到巅峰

二、孟达的人脉关系

1、出身豪强

孟氏源于周王室,初有两支,一为分布在山东地区的周公旦之后裔,一为分布在河南地区的康叔之后裔。有赖于西汉的“徙陵制度”,孟氏进入到了关中发展。从汉高帝徙关东豪族于关中建陵邑开始,汉朝上下就体会到了此制的好处,即“强干弱枝”,其中动静最大的当属汉武帝,“徙……訾三百万以上者于茂陵”,像这样的大规模活动,他搞了几次。

作为汉武帝之子的汉昭帝自然没有汉武帝这种大手笔了,毕竟汉武帝生前把豪强们霍霍得太跟了。直到汉昭帝死后,国力有所恢复,新君汉宣帝才“訾百万以上徙平陵(汉昭帝的陵寝)”。大概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孟达的先祖来到了扶风平陵(今属陕西咸阳),后来也不知道为什么,孟氏在平陵长期处于一种虽富不贵的尴尬境地。

西汉将陵邑视为长安的卫星城

及至汉末,孟达的父亲孟他因坐拥巨富资产而仕途不显的原因开始了投机之路。他把进身之阶锁定在了当朝大宦官-张让的身上,不惜一切代价和张让的手下们搞好关系,一来二去,张让的手下们待他如财神爷。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顺势投到了张让麾下,进而被张让推上了凉州刺史的高位。要知道东汉拢共就13个州,刺史的地位可是非同一般。

遍观刘备麾下一众文臣武将,除了诸葛亮和马超等廖廖数人外,还有多少人能在家世上胜过孟达?好的家世不仅让孟达学到了很多本领,还有了一些他人所不具备的价值。胸怀天下的刘备在用人方面自有考量,孟达既然有才,为何不委以重任?而且如果哪天蜀军要北上关中,孟达和扶风孟氏均可发挥一定作用。

东汉十三州

2、法正铁杆

建安初期,关中困顿,孟达遂与同乡好友法正一起南下益州,无奈刘璋缺乏识人用人之能,二人仕途并不顺利,常有怀才不遇之感。直到法正奉命出使刘备,二人的境遇和整个益州的态势才随之发生改变,相比孟达来说,智谋高超的法正能够为刘备做的贡献更大,自然也更得刘备欢心,蜀平后,法正受封为扬武将军和蜀郡太守,孟达则为宜都太守。

就在孟达筹划攻略东三郡之时,法正一边忙于蜀郡(益州之核心)的行政事务,一边继续为刘备出谋划策,期间还给刘备做了一套攻略汉中的方案,俨然是文臣之中仅次于诸葛亮的存在。兄弟二人一内一外,好不得意。这还不算完,汉中之战开打后,长于军事谋略的法正立功无数,不久便以功晋升为护军将军和尚书令,已然居诸葛亮之前。

堪当蜀汉第一谋士的法正

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有法正的这层关系在,孟达何愁不会受到刘备重用?就算刘备对孟达有什么疑虑,法正也会帮孟达美言,这也是为何孟达在诸葛亮的姐姐身亡之后依然能没有顾虑的主要原因。如果不是法正在关羽败走麦城之前就英年早逝,孟达断不会因为害怕朝中追责而背蜀降魏,那也就不会有后面一系列的事情了。

除了法正之外,文臣第二梯队的扛把子-李严(和诸葛亮同为刘备的托孤之臣)也和孟达关系很好。即使孟达投了曹魏,二人之间依然书信不断,不是因为这个,诸葛亮也不会让李严劝降孟达。只可惜主持蜀汉大局的不是李严,而是诸葛亮,孟达虽有心归蜀,但总是拿不定主意,担心某些人记仇,结果引起了曹魏的警觉,孟达兵败而亡。

李严也是大佬级的人物,曾受刘备托孤

结语

自古就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孟达既已落入此种结局,后世对他的评价必然好不到哪里去,比如“背叛先主”、“反复之人”和“反国之贼”等等关于“不忠”的论调都落到了他的头上。殊不知三国中的反复之人何止他一人?还是唐朝宰相李贽说的在理,“凡读史者,定须原情定罪”,孟达背蜀实乃事出有因。

作为刘备来说,他麾下的文臣武将有多少是一开始就为他效力的?欲成大事者,岂能在意小节?再则,孟达虽然间接害死了诸葛亮的姐姐,但那也是无心之失,谈不上多大的罪过,刘备没有道理不用孟达。真要说起来,魏延的毛病是不是更多?刘备不照样破格提拔他为汉中太守吗?在用人这方面,刘备还是有点东西的,比诸葛亮要强不少。

参考文献:

《汉书》

《三国志》

《三国杂谈》

0 阅读:8

书兰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