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青楼女诗人一首绝笔诗作揭示青楼的艰辛

颐阁雅 2025-04-10 10:11:07

《焚心》:红绡帐里的墨痕与残烛

长安城东的“翠云阁”在暮春的烟雨中更显幽深。青砖黛瓦间,总有个素衣女子在海棠树下校对诗稿。她名唤素素,是这青楼里唯一的女先生。别的姑娘描眉上妆时,她在研墨抄诗;客人们醉眼惺忪要听曲,她偏要抚琴唱《离骚》。掌柜的骂她“酸骨头”,可那些进士老爷们却争着要她的诗笺,说这是“胭脂丛里的墨梅香”。

那年上元节,素素的《咏灯》诗惊动了礼部侍郎。当朝新贵以五百两黄金为聘,要为她赎身。素素整夜未眠,她把攒了七年的碎银子铺在案上,那些银锞子混着干涸的墨汁,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天明时分,她将染血的诗稿塞进信封,看着新贵的马车绝尘而去,指尖还留着信纸渗出的腥甜。

绝笔诗《焚心》是在霜降那日写就的。素素抱着染病的狸奴蜷在柴房,听见掌柜的在堂前清点新到的妆奁。烛泪滴在宣纸上,“寒梅煮酒难温字,残烛成灰易断肠”——墨迹未干,已被泪水洇成墨蝶。老鸨发现她私藏诗稿时,那些写满诗句的绢帕正在火盆里跳舞,橙红的火舌舔舐着“朝为青楼女,暮作逐臣妻”的句子,像在焚烧整个春天。

《焚心》终究还是流传了出去。人们传抄着“朱门诗稿三更血,不及烟花五月霜”,却无人知晓素素是在咳血的间隙完成创作。后来有人说见过她,成了城南医馆的煎药婢;也有人说她化作了秦淮河上的孤鸿,只在月夜衔着半阙残诗掠过水面。

翠云阁的新科探花爷醉眼朦胧地批改着素素的新诗,砚台里漂着昨夜的残脂。他用狼毫蘸着胭脂批道:“女子无才便是德”,却不知案头那方刻着《焚心》的端砚,正是素素用绝笔诗换来的陪葬。当砚台渗出的硃砂在宣纸上晕开时,整个长安城都闻到了墨梅凋零的幽香。

0 阅读:0
颐阁雅

颐阁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