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最大的威胁”!加拿大刚收到中国上亿订单,转身滑跪美国

迎梅看养护 2025-04-21 21:42:40

特朗普公然扬言,要把加拿大变成美国第51个州。

这不是说笑话,而是2025年初他在公开场合讲的话。

加拿大国内炸锅了,民众怒火中烧,超市下架美国酒,议会怒斥白宫霸道。

新总理卡尼上任不久,站出来表示,将对美国430亿美元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并考虑中断部分能源出口。

加拿大曾尝试在短时间内展现出强硬立场,但在短短几周后,加政府突然宣布放弃对美关税反制,引发广泛质疑。

这一决定的转变与加美之间高度依存的贸易结构密切相关。

加拿大约有70%的出口流向美国,尤其在能源、木材、农产品等领域,加方对美市场依赖极深。

若加美关系恶化,可能导致大量企业订单流失,就业市场也会受到冲击,国内经济短期内难以承受。

因此加拿大在面对美国的贸易压制时,最终选择了暂时妥协,暂停实施反制措施,避免与美国爆发全面贸易冲突。

但在同一时间,加拿大总理卡尼却在多个公开场合对中国进行批评。

在最近的一场选前辩论中,他称中国是“最大的地缘政治威胁”,还在涉台和俄乌议题上作出针对性表态。

而在此之前的3月底,他在另一场外交政策讲话中公开表示,加拿大希望与“价值观更契合”的亚洲国家深化合作,但不包括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近期刚从中国获得一笔总量为730万桶的原油订单。

根据英国沃泰克萨咨询公司的数据,这批订单是中方减少美方石油采购后的替代选择。

订单通过温哥华附近的港口完成交付,对加拿大能源出口起到了实质性拉动。

与此同时,中国也依然是加拿大重要的经贸伙伴。

根据加拿大商务部2024年数据,中加双边货物贸易额为1174.44亿加元,中国是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和出口市场,仅次于美国。

这一贸易基础表明,中加之间存在稳定的经济互补关系,具备长期合作的条件。

但在国际政治中,加拿大近年来频繁在外交场合对中国表达批评立场,逐步形成以“价值观外交”为导向的对外战略框架。

加拿大的“价值观外交”强调与民主国家形成联盟,在政策上更倾向于站在美欧主导的意识形态立场。

而这种外交策略在执行中常常出现两面性。

加拿大政府一方面在公开场合高调声援西方立场,表达对中方政治体制和政策的不满。

另一方面,加方在实际外交中却与中国保持多层次的经济合作,避免与中国出现实质性对抗。

这种态度使加拿大在国际舆论中显得立场不够统一,政策方向摇摆不定。

以卡尼为例,他公开批评中国,但在能源、矿产等领域仍推动与中方维持合作,说明“政治表态”与“现实利益”之间存在明显分离。

在分析加方外交转向时,还必须考虑美方在亚太地区政策的影响。

自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提出后,加拿大作为其盟友,在地缘政治上不断靠拢美国。

包括参与多边安全机制、加入供应链重组倡议、在技术出口方面设置限制等。

加方希望通过对华强硬言论争取美国更多支持,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自身外交的独立性。

中国对加拿大的经贸反应也日渐审慎。

例如在2025年第一季度,中方减少对加拿大部分农产品的采购,转而向拉美和东南亚国家寻求替代供应。

在科研合作和教育交流方面,加方高校与中方机构的合作数量亦有所下滑。

这种趋势反映出中国在逐步评估与加拿大关系中的政治风险,并根据政策调整合作方向。

而对于加拿大而言,如果其外交长期处于“口头强硬、实际依赖”的不稳定状态,将难以在大国博弈中维持有效平衡。

长远来看,这种做法不仅可能削弱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公信力,也会对其出口导向型经济带来不确定性影响。

尽管当前加拿大在内部政治中仍将“价值观”作为外交正当性的核心,但若无法在现实政策中加以平衡,其经济、科研及外交利益将面临进一步流失的风险。

从2024年的贸易数据看,加对华出口297.96亿加元,自中国进口876.48亿加元,贸易逆差达578.52亿加元。

这些数据表明,加拿大在对华贸易中实际受益甚多,任何形式的贸易紧张都可能对本国产业造成较大冲击。

在全球政治多极化的背景下,加拿大若一味追随单一阵营、忽视现实合作利益,恐难在未来的国际体系中保持应有的地位与话语权。

最终加拿大是否能从当前的外交路径中,寻找更加平衡和务实的方向,将直接影响其对外关系的稳定性,也决定着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角色与收益。

0 阅读:16
迎梅看养护

迎梅看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