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无胆,错失魏延子午谷奇谋?1400年后高迎祥用6万人命证明

汉史钩沉 2024-08-10 11:57:00

诸葛亮与魏延,是刘备晚年最看好的一文一武。不同于《三国演义》中魏延有反骨,历史上的魏延终其一生只有刘备一个主公,他是刘备的心腹部曲。《三国志》记载非常清楚: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三国志》

魏延在刘备入蜀前,是自己招募部曲投奔刘备,跟着刘备一起入蜀打天下的,他本人此前没有任何主公。

入蜀之战前期,由于庞统意外死亡,刘备手下的支柱只有黄忠、魏延。所以魏延的才能,被困境下的刘备看的一清二楚。

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三国志》

汉中之战后,刘备第一件事就是提拔魏延做汉中太守,给他独领一军发挥才能的空间。由于汉中远离成都,又在抵抗魏国第一线,汉中太守能独自指挥数万大军。

所以一开始都认为,这个位置一定是张飞的,就像关羽都督荆州一样。关键位置,肯定是自己老兄弟稳妥,但刘备还是破格提拔了魏延,其结果就是一军皆惊。

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三国志》

魏延也对得起刘备的破格提拔,刘备问他让他坐这个位置,他会怎么干。魏延说:“如果曹操举天下之兵而来,我为大王挡住他们;如果是偏将带十万大军来,我为大王吞下他们”。

魏延也确实做到了,不久后蜀汉连续遭遇——关羽兵败身死荆州、张飞被刺杀于阆中、刘备夷陵之败、刘备死后南中之乱。其间魏国丝毫不敢从汉中入侵,虽然没有发生大战,但这就是不给敌人机会的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魏延的性格和刘备给他的机会,造就了他喜欢放飞自我,你只用给我本钱、我自会发挥的风格。但诸葛亮的性格恰恰是喜欢掌控一切,所有事情按部就班,将风险最小化,这两个人碰一起自然不融洽。

闻夏侯茂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 ——《魏略》

第一次北伐之初,魏延与诸葛亮就有了战略上的分歧。魏延说只用给他5千精兵,他走子午谷小路只用十天,就能翻过秦岭神兵天降长安城。诸葛亮带着大军与曹魏对峙,魏延突出一个奇兵,夏侯楙是怯弱无谋的世家子弟,慌乱之中一定会弃守长安城。

然后整个关中的魏军将丧失辎重补给,诸葛亮再带大军封锁潼关,长安以西的魏军就都是瓮中之鳖。等着一一消灭、招降了,关中和凉州也会成为蜀汉领土。

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三国志》

但诸葛亮却因为子午谷奇谋过于凶险,否决了魏延的建议。他的方案是饭要一口一口吃,关中一口吞不下,就先吃贫瘠的陇右。陇右远离曹魏中原核心,魏军支援慢、蜀军撤退快,就算输了也不会大败。

诸葛亮也分兵,但分兵不是做奇兵,只是让赵云、邓芝做疑兵,吸引曹魏长安守军。为主力夺取陇右,争取时间而已。

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三国志》

魏延不仅不能独领一军,还必须在自己手下当听指挥的打手,当先锋都不可以。当时大多数将士,都支持魏延、吴壹这种沙场宿将当先锋,经验丰富才能随机应变。

但诸葛亮过于欣赏马谡才华,丝毫不顾他没有领兵经验,让他独自领军拒守街亭。然后张郃千里奔袭,毫无悬念打败了马谡,导致攻取陇右的一次北伐。在三郡投降的大好形势下,瞬间破产,这也是诸葛亮一生最大的败仗,全军上下除了赵云断后各自损兵折将。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三国志》

魏延对诸葛亮是有怨言的,他认为诸葛亮过于保守,让自己才能发挥不出来。因此每次北伐,魏延都想带万人分兵独自作战,但诸葛亮没有一次允许。

诸葛亮和魏延都知道对方很有才能,但截然相反的风格,导致他们都看不惯对方。诸葛亮知道魏延能打,但想让他当一直受指挥的秦琼、尉迟恭;魏延也知道诸葛亮治国才能,但他不想被指挥,他想当独领一军的韩信、李靖。

就时候来看子午谷奇谋,魏延有自己的亮点,比如他在汉中打探的夏侯楙怯弱的消息完全可靠。但把胜利机会放在夏侯楙一定会弃城而逃,且没有人再站出来坚守长安,就过于投机了。

比如关羽水淹七军后,曹仁也曾想过弃守襄樊,但满宠还是把他劝阻住了。一个几万人的军事集团,就算主帅胆怯也很容易有人站出来的,把胜负唯一的因素寄托在敌人胆怯是不靠谱的。

再加上双方对峙,魏延在打探情报,魏国也在打探。子午谷是出奇兵的奇招,也是困死敌人的险地。1300年后的“闯王”高迎祥,叱咤中原多年,就是6万人冒险走子午谷,被当时还是文官的孙传庭困住,兵败身死、全军覆没。

孙传庭自此名扬天下,但此前他也不过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文官。世上的聪明人不是一个两个,完全希望敌人麻痹大意取得胜利是不可靠的。

而蜀汉夷陵之战后,就经不起数万人的大败了,否则就是灭国之危。诸葛亮否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站在一个丞相角度上考虑问题,这是合情合理的。

但用马谡守街亭,都不用沙场宿将魏延做先锋,就是两人性格不合的偏见了。人是有磁场的,越是有才的人越在某一方面有自己的风格,两个相反风格的人碰一起本能的就会不舒服,甚至不如与没有风格的普通人搭配。

诸葛亮虽然博学多才,但他也是一个人,一个需要学习的人。他的一次北伐到星落五丈原,也是越打越熟练,一次北伐是他最好的机会,打了曹魏一个出其不意,天水三郡连续投降。

但当时的诸葛亮只有南中之战经验,打蛮族蜀军有碾压性武力优势。或者这也是他敢让马谡守街亭,还只有一万士兵就想挡住曹魏主力的自信来源。结果一遇见张郃这种名将,安排的马谡和一万士兵完全挡不住,这也是诸葛亮学习进步的过程。

所以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完人,“子午谷奇谋”固然魏延冒险的成分更大,但诸葛亮用马谡而不同他去街亭也是失误。魏延的性格和才能,注定适合放出去让他自己摸爬滚打,五次北伐全部不给他机会无疑也埋没了魏延。

因此,与其责怪谁的责任更大,不如总结经验教训:两个磁场相同的人会互相成就,比如刘邦与韩信,只要你能打赢胜仗,你爱干什么干什么;两个磁场相反的人会互相掣肘,无论诸葛亮、魏延多知道对方有才,凑一起还是一个想控制对方、一个想自由;这不是沟通能改变的问题,而是必须要抉择与选择的问题!

很多情况下,选择大于努力;选对了人才能成事;人与人天生不合,再勉强也只是委屈求全,不会有真正的成果。

1 阅读:54

汉史钩沉

简介:专注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