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这一期咱们聊“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的实际操作。
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到2025年,国有企业必须普遍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2024年即将过去,各个国企你们准备好了吗?
国资委这次用的词儿是“末等调整”,咱们之前常用的是“末位淘汰”。大家好好品一下,你会发现“末等调整”比“末位淘汰”更加宽泛,换个词儿,叫更加灵活。因为“末位”和“淘汰”这两个词儿结合起来,就像指南针一样,把“是谁”和“怎么处理”,都一次性说清楚了;但是从政策制定层面考虑,某种程度上讲,让很多企业没有了余地。但是“末等”+“调整”,这个组合,就不一样了——末等不一定是末位,调整也不一定是淘汰。所以,企业实施的自由度就大了许多。
我们在感叹“末等调整”这个词儿造的好的同时,也是为国企担心,如何实施?
国企这种体制,咱们也不必讳言,由于绝大部多数领导是体制内出身的干部,是代表国家去经营和管理企业。而且目前的考核,国企领导的任免并不直接与企业经营业绩好坏强关联。所以,就导致,“发奖状”的事儿,都愿意干,“打屁股”的事儿,没人愿意碰。说到底,作为企业“一把手”的角度,更多的考虑的是仕途,如果对仕途无益,何必呢?

所以,这就出现了国企三项制度改革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吃一半,扔一半”!一位省属国企领导给我讲,三项制度改革中,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增能进、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工资能增、员工能进,这些我们都会干,就是剩下的半边,没人愿意碰。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三项制度改革中,降工资、降职位、人员淘汰,那么难以实施?很多人说,怕员工闹,引发舆情。
其实,那都是表面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企业自己缺乏客观的、量化的、透明的的标准!

问大家一个事儿,为什么很多企业对员工工资怎么算的、怎么发的…讳莫如深!不是什么核心机密!这里涉及不到国家安全、民族危亡!
为什么奥运会100米能给你直接贴出成绩,而不是把数据作为核心机密,然后给你直接公布冠亚军?
很简单!因为,制度不合理、体系运行有结构性缺陷。一旦内部有员工进行质疑,企业很难给出合理解释!只能用“保密”为由,往嘴里塞上“毛巾”完事。
同理,“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谁”是末等?
“谁”不胜任退出?
为什么是“我”?
为什么不是“他”…
一万个为什么在等着你!

先说结论,2025年,企业要想真正有效运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需要建立“1+3+1”的落地系统,即1个体系、3大要义、1个机制。
(一)1个体系。
企业必须要建立体系合理、标准明确、动态管理的绩效体系。
去一些单位讲课,总能遇到一些领导问我,我单位什么都不动,邀请您设计一下绩效体系行不行,效果怎么样?其实他问这个问题,我就能立即判断出他对企业管理的理解是个什么段位。
但是我回答完问题,他非常惊讶,他说一般老师遇到这种问题,都是满口答应,告诉我只要花了这个钱,企业恨不得原地起飞,结果你给我泼冷水。
这个例子老听友肯定都听过,简单说,管理咨询是我一辈子吃饭的饭碗,我没必要因为一个项目坏了我的口碑。
所以,我会如实告诉他,单做一个绩效,有没有效果,有!但是不大!因为什么?绩效不是孤立存在的!绩效指标哪儿来的?根据“干什么就考什么”的原则,谁来界定每个岗位干什么?是《岗位说明书》!它怎么来的?是岗位!岗位怎么来的,通过组织结构来的!组织结构怎么来的,是公司战略实现的需要。还有,工资怎么来的?以岗定薪,通过岗位来的!
所以,很多问题,你看似一个绩效指标的问题,往上追,可能是组织结构层面出了问题!如果“管中窥豹”+“头疼医头”,你永远找不到问题的根源。
讲这个例子,是为了让大家清楚,不要把绩效体系孤立的来看,否则,怎么设计都是徒劳!

(二)3大要义。
绩效体系三大核心要义,客观性、量化、透明化。
首先绩效指标要客观、具体。不能仅存在领导者的意念之中,凭借领导喜好、感觉来评价,必须“白纸黑字”固化下来。
其次,绩效指标必须量化。很多人讲,职能部门不好量化、某某工作无法量化…老听友都知道我的一个观点,不是不能量化,而是你不会量化!因为指标量化,确实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不是随便一个人,拿起来就会的东西!我作为管理顾问,辅导的所有企业,我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必须让企业中高层领导必须掌握指标量化的思路、方法和技巧。他们不掌握,我的体系设计,说破大天,也是执行不下去的!只有他们掌握了,然后应用于生产和经营,然后不断改进,才能发挥真正的价值!
第三,透明化。薪酬体系要经过职代会,程序上起码有透明,薪酬的具体数据,企业可以不公示,但是内部要允许查询,要经得住员工的监督和质疑!每个员工,到底考核哪些指标,每个指标准确的定义是什么,计算公式是什么,如何计算,谁来计算等,既要有明确的标准,又要保持其透明。绩效指标在企业内部,应该是公开的,完全没必要保密!透明是最好的监督!透明也是最好的激励!

(三)1个机制。
应建立“自动化”的“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
何为“自动化”?
即在企业内部公开薪酬绩效体系,事先划分清楚绩效排序的规则,及“末等”和“不胜任”的认定标准,运行中绩效指标客观、量化、透明,在一个绩效周期内(年/半年/季度/月度)就会根据规则自动产生“末等”和“不胜任”人员的名单!
大家注意,这个“末等”和“不胜任”人员的名单,完全是以考核结果论英雄,而考核过程是客观、量化和透明的,是不以某领导意志为转移的,名单的产生完全是根据游戏规则,透明的、自动的产生的!
只有这样,国企实施“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才能真正具备说服力!才能真正做到“对事不对人”、“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才能真正奖优罚劣、多劳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