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喜搞笑版—否定—否定明初移民山东

微拓聊历史故事 2025-01-17 04:55:02
轻喜搞笑版—否定—否定明初移民山东 2018-10-07 23:44 A 最近,发现有质疑明朝初期大移民的,有一些学者做了研究。笔者不清楚这些学者是否真正严谨求实的做了考证,就提出了一些与民间普遍口耳相传说法的不同考证。所谓的质疑,笔者发现,其实是因为历史上必然出现的一些具体情况具体原因。 B 最近几年,有一些搞笑分子,硬说山东是几十万年前乃至几百万年的土著,要么山东人是从非洲沿着西面——欧洲呀、地中海呀、西域呀、印度洋呀——来的,各种把戏不一而足。否认明初向山东移民,说什么山东本来就人口密集,还引证明太祖实录关于户口人口的记载。硬说元末明初山东没死多少人,山东人其实都是土著。如此愚妄混账的搞笑,如此否认历史事实,可谓是“勇于”新时期的新蹦嗒新造次。 这是一个aQ似的搞笑这么引证的: 属于登州府的莱阳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其新版的《莱阳县志》中就曾以很大的篇幅讨论过这个问题,编辑都笑了。当时绝大部分居民都自称祖上是移民,但却都解释不了很多矛盾是怎么回事。最终的结论是很多人“胥附”于别人而冒称自己祖上是哪哪的移民。县志有很多,像《莱阳县志》这样刨根问底的不多。 作者:彤彤书院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049235/answer/50403487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6岁编程,8岁建网站,13岁创办公司,14岁被麻省理工录取成为“预科生”… 最近,山东莱阳第二实验中学的学生李某某成了“网红神童”,看了他的履历,不少人自叹弗如,全国很多家媒体纷纷报道。 然而,柴犬屁股一沉,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C 明初大移民的前因后果和历史事实,笔者不用重复。对有关大移民历史考证中出现的一些疑问,笔者不妨说一说。 D 明初向山东移民是事实: 洪武二十—年,往山东临清、二十二年往山东东昌、先后两次迁民;二十二年,还从沁州往山东迁去自愿应募屯田者;二十五年又往山东迁民,往山东迁民共4次。永乐年间也有向山东移民。 明末清初黄宗羲说过:“天下之书,最不可信者有二,郡县之志也,氏族之谱也。”。如果只是把黄老先生这句话用来否认移民后代的家谱,却不质疑没有记载大移民的地方县志的真实性全面性,也是荒唐透顶的。 其实,农业社会害怕大规模逃荒要饭的灾民来到,害怕那些迁徙的人们遇到天灾人祸再跑回来,因此干脆不承认,也是可能的。 还有,明朝一些退伍军人也在鲁西定居,结果挡住了朱棣,朱棣只能绕道南下。山东在靖难之役前前后后死亡逃散了很多,这些人逃亡何处是可想而知的。这可能造成了输出移民的地方心有余悸,无论是忏愧心态,还是难以启齿的吝啬心理。 E 为什么一些家谱出现不靠谱: 首先要清楚,并不是所有家谱都不靠谱,相当多的家谱是靠谱的,现在一些人把家谱做对证发现是完全真实的。还有一些证实是山西别的县,并不是洪洞县。 有人怀疑洪洞县是中转站可能是虚构的,洪洞县大槐树的传说更是虚构的,这是可以继续研讨的。 有学者认为,有可能是一些蒙古色目人隐姓埋名,冒充官府的移民。笔者认为这是完全可能的,一定会出现的。 还有,朱元璋称帝后多次北伐,黄河流域以北的人们躲避战乱,必然会向南逃亡,这些流民的来历和成分是复杂的,来历和家谱也只能造假。其实,从蒙古灭金宋,人口的死亡和流动就是十分惊人的,所谓自古以来就是土生土长的土著,这是完全无视几千年中国历史事实的一派胡言,更不用说对人类史的无知。 有人发现,有的地方,如河南的移民传说指的是清朝初年。还有一个家族自称是洪洞移民,后来发现祖上石碑载明是当地土著。事实上,清朝初年的兵荒马乱,出现迁徙当然是存在的。但是,各种说法出现混淆一定有原因,这是需要进一步搞清楚的。比如石碑与家谱不一致,事实是这个石碑恰恰是清朝乾隆年间重新抄刻的,岂不是也很存疑?比如,是不是存在与别姓的土地纠纷? F 四川移民山东的时间 有家谱记载洪武二年从四川迁徙到山东,可这个时候明朝还没有占领四川,就有质疑的了。这是不懂常识的搞笑,这个时期,战争就要爆发,各种战备必然影响和损害民生,而且大难临头谁都想早早离开。 G 为什么大槐树移民好几个地方都有 云南迁徙山东的移民,甚至从闯关东开始陆续去东北的也有云南移民后裔。笔者之前一直奇怪东北有些人的骨骼体形相貌,这才明白怎么回事。 古代大规模的行动,超过军队开拔,拖家带口的,能在什么地方,在闹市吗?在有建筑的地方吗?大树,而且是明显的大树是最理想的选择。 H 为什么明初山东也有过向外移民 明初朱元璋曾经效仿秦汉把各地富户,特别是豪强,迁徙到南京。这个过程不排除拆散大家族的可能性。这倒是兵荒马乱有可能活一些的人口,但是不是几千年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的土生土长的土著,真不好说。从金灭北宋到明初,好像土著都······省一万字————真不好说。猜猜 I 为什么明初山东人口就多了 这好像是最难以解释的,恰恰是最理所当然的。元朝在山东有大运河,东昌府就是聊城,还有临清,都是运河沿岸。所以,明朝重点向这里移民增加人口劳动力。 运河在和平时期是繁华之地,战乱过后,恰恰是人们一开始不愿意去的。但是这里对人口劳动力的需要又最迫切。原因再明显不过,明朝为了支援北京的军事力量,必须大力增加后勤保障,山东从各方面考虑是最合适的{如果没有想到五个重要原因就属于不学无术或低智,没资格资质讲历史}。 这时候的明朝政府必然把各种可以迁徙的人口迁入山东,什么方式方法都是可能的。而且也不会较真这些人谁是汉人蒙人或是什么人的。 朱棣能有充足的人力物力篡权夺位,没有物质基础行吗?这些物质基础怎么来的?知不知道运河的历史?保证山东劳动力充足是明朝初年面临巨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压力的必然需要而已。 明初的山东人口是各方面组成的,绝大多数都是迁徙而来,历史原因清清楚楚,具体原因也是不难推测的。
0 阅读:10
微拓聊历史故事

微拓聊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