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扫墓竟然发现了自己的墓碑,原来此前在战场负伤,失去了联系

裘克谈史 2021-01-29 07:45:20
2007年清明节,一位来自江西的60岁老农,不远千里乘车赶到广西的烈士陵园,参加祭祀扫墓的活动。中午休息时间,他扛着扫把往山下走,却在一块墓碑前突然停住脚步,原来他发现这块墓碑上竟然清晰地刻着一行字:“晏礼根之墓,烈士永垂不朽。”老农凑近了看,竟然还发现了一张自己的照片,已经被阳光晒得变了色,老农目瞪口呆:“这是我的墓!”

晏礼根

晏礼根,祖籍江西万载,1969年河南洛阳谋生时选择参军入伍,后被分配当了张万年的警卫员。1976年,晏礼根奉命迁调下基层连队当兵,在工兵连专心学习工兵排雷技术,因在地雷防爆的训练中成绩突出,所以两年后他就被军首长转调至云南昆明,负责针对新兵的排雷训练。但没想到在第二年,正好赶上了敌军入侵我国南方边境的战斗,所以年轻的晏礼根就立即响应国家号召,奉命轻装简行,奔赴广西崇左的前线。1979年2月中旬,晏礼根跟随大部队南下出国作战,我军将士长驱直入,势如破竹,横扫千军如卷席,兵线一路推进至谅山、高平和老街等敌军境内的重要城镇,连战连捷,打得敌军闻风丧胆。

晏礼根

晏礼根率领工兵排走在最前头,排雷扫雷执行前卫突击任务,清扫障碍,配合大军作战。但在执行一次作战任务途中,晏礼根手下一名新兵因为经验不足,不慎踩到地雷,为了拯救战友,晏礼根在拆弹时不幸被弹片炸伤,当场昏迷。被紧急移送至广西医院抢救了几天几夜后才勉强苏醒,但他的右眼却永久性失去了光明。后来晏礼根因伤情太过严重,被广州医院转移到了条件更好的长沙医院治疗,彻底退出前线战斗,直到1984年伤情才基本痊愈,并获得了出院的批准。临行前,院方领导送给他一张残疾军人证,证明他是在战场上光荣负伤的英雄,但距离他身负重伤已经四五年时间过去,等到晏礼根重新归队时,早已物是人非,老战友或战死沙场,或因伤转业退伍,现在的营盘里全都是入伍新兵,没人认识他,他也不认识别人。加之他已经被医院鉴定为伤残军人,所以并不适合继续留在部队,晏礼根也不愿意给国家添麻烦,最后只能被迫退伍复员到地方参加工作。

晏礼根

但是后来他在领取退役军人待遇时,却发现自己的残疾军人证上,当时竟然因笔误将“因战负伤”写成了“因公负伤”,虽然只是一个字的差距,但享受的待遇却天差地别。所以为了改掉这个字,20多年时间晏礼根跑了很多地方,听从别人的建议,申请了很多材料,也花了很多钱,却始终没有将那个字改回来。最后晏礼根失望透顶,彻底放弃,直到2007年,晏礼根在外出务工时,突然遇到了转业到民政部门工作的老团长,事情才终于出现转机,老团长在得知他的遭遇后,亲自出面为晏礼根作证,才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2007年清明节,晏礼根在团长的提议下到广西南宁的烈士陵园为战友们祭扫,没想到竟然发现了自己的墓,这时老团长才痛苦地回忆道:“礼根啊,那场战斗死的人太多了,你因伤转移到后方治疗后,就与我们失去了联系,后来上报组织,到你老家寻找也查无此人,所以我们都以为你也牺牲了,就给你申请了烈士证明,因为没有找到你的遗憾,就只能在这里给你立了一个衣冠冢,这块墓碑也是战友们自发主动给你凿打出来的,但老天开眼,万幸你还活着。”

晏礼根墓碑

说完,团长就当着他的面将墓碑上的遗照撕了下来,此事经过当地媒体的宣传报道,很快就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由政府牵头陆续推动了一系列针对老兵出台的利好政策,让这些为国为民忠诚服务一生的令人心生敬仰的人民好战士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确保他们可以安度晚年。老兵不死,只是会凋零,英雄虽然已暮年,但我们的善举却不应迟莫,我辈年轻应该向每一位参战老兵致以崇高的敬意。
0 阅读:106

裘克谈史

简介:品今朝古史,论大事小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