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法国名将霞飞,主张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堪称一将功成万骨枯【4】

战争史札记 2025-02-22 15:50:47

由于法军德斯佩里第5集团军的持续进攻压力,第2集团军司令官皮洛夫被迫将其右翼部队撤至北方的蒙米雷伊及其西北地区,进一步加剧了第1集团军与第2集团军之间的战略缺口。在此区域,仅余两个骑兵师以及若干轻步兵和自行车营留守,随后骑兵师亦被撤离。

与此同时,莫努里第6集团军成功吸引德军克鲁克第1集团军至乌尔克河区域,而德斯佩里第五集团军则迫使皮浩夫第2集团军向东北方向撤退。位于法国第6集团军与第5集团军之间的英国军团(由弗伦奇指挥)审慎地渗透至德军第1集团军与第2集团军之间的缺口之中。

英军向几乎无防御的空旷地带推进,迅速填补德军战线的这一关键漏洞。可是,身为骑兵军官出身,弗伦奇却未催促部下加速行动,而是采取了谨慎的探索性推进策略。尽管英军行进未受阻挠,但正如英国军事学者利德尔·哈特所指出的:“其行军速度远未达到战略需求。”这一迟缓使得德军得以调遣第1集团军相当一部分兵力至乌尔克河地区以应对法国第6集团军的威胁。英军已位于德军第1与第2集团军之间的战略缺口之上,只需进一步推进即可割裂德军的前后联系。霞飞将军洞察此点,遂命第六集团军控制乌尔克河区域,同时指令英军在罗根特与拉费尔特之间渡过马恩河,对克鲁克集团军的左翼及背部发起攻击,并要求第5集团军掩护英军的右翼安全。9月8日,经过数次小规模战斗后,英军成功渡过小莫兰河,并继续向马恩河方向推进。在随后的三天内,英军总推进距离仅为40公里。正是这样看似不经意的行动,悄然铸就了“马恩河奇迹”。弗伦奇指挥的英国军团虽在无意中扭转了局势,却对自身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浑然不觉。当日傍晚,法国第5集团军、英国军团与法国第6集团军的侧翼紧密连接,共同构成了对撤退中德军的有效追踪与包围态势。联军左翼成功部署了三个集团军,形成了连续的正面防线,战斗持续进行中。英国军队抵达马恩河地区,同时,法国第5集团军推进至蒙米雷伊一线,遭遇的抵抗相对微弱,其两个师成功渗透至蒙米雷伊以北及以西区域,深入德国第2集团军右翼后方,迫使皮洛夫再次后撤其右翼部队,从而扩大了德国第1与第2集团军之间的缺口达15公里。随后,英国军队与法国第5集团军的联合力量开始渗透至德国第1与第2集团军之间。克鲁克集团军则面临来自英国军队与法国第6集团军西、南两侧的双重夹击,尽管皮夫成功稳定了部队,但鉴于局势严峻,认为有必要撤退至小莫兰河后方。9月7日夜间,皮洛夫指挥的第2集团军开始撤退,并下令其第7与第10预备军撤回马尔格尼防线,此防线自北向南延伸,意味着这两个预备军向东撤退了10公里。此举导致皮洛夫第2集团军的右翼方向由南转西,彻底断绝了其与克鲁克第1集团军之间缺口被填补的可能性。在德军第1与第2集团军之间出现缺口的情况下,战役的关键转变为能否在德斯佩里部队与英军进一步楔入该缺口之前,突破法军福煦第9集团军的正面防御。一旦突破第9集团军的防线,德军将能够迂回法军第5集团军的右翼,迫使其撤退。

法国陆军新编野战第9集团军指挥官为斐迪南·福煦将军,他是拿破仑的远亲,时年64岁,毕业于法国军事教育的最高学府——陆军大学,曾任该校教授及校长,大战前夕担任步兵第二十军军长。福煦将军具备深厚的军事理论与实战经验,战前曾与英国陆军大学校长少将毛威尔逊探讨法英联军对抗德军所需的兵力配置,他风趣地表示:“英国只需派出一名士兵,但必须是战死沙场之士。”此言在法英两国军界广泛流传。威尔逊曾预言福煦将成为联军统帅,这一预见最终得以实现。福煦将军荣获法英及波兰三国的陆军元帅衔。在边境战役中,他展现出卓越的战术素养与敏锐洞察力。面对德军鲁普雷希特第6集团军的追击,福煦迅速指挥第二十军于关键隘口设伏,从两侧对德军实施拦截,成功稳固了法军第2集团军的防线。此役后,福煦在军中声名鹊起。随后,霞飞将军任命福煦为新建野战第九集团军司令,统率十三万名士兵及四百门火炮,位于德斯佩里第5集团军右翼,负责阻击德军豪森第3集团军对西部的增援行动。福煦部署第9集团军于圣贡德沼泽地带构建防御工事,该沼泽沿战线绵延十八公里,宽度一至三公里不等,仅四条通道可穿越,其余均为泥泞沼泽与茂密植被,通行困难。沼泽南侧有主干道贯通马恩河与塞纳河之间的陆桥,直达巴黎。沼泽北岸地势陡升,高差一百至一百五十米,其间分布有小山丘、路沟、石构建筑等天然与人工遮蔽物,以及小树林、果园、收割后的庄稼地与干草堆等隐蔽场所。豪森集团军,兵力三十万,火炮八百门,受命向西南渡马恩河,沿巴黎公路西进,意图与皮洛夫、克鲁克两集团军协同,包围法军野战部队主力。9月6日,豪森第三军自圣贡德沼泽以东向福煦第九集团军发起攻击。福煦立即命令炮兵实施猛烈反击,有效遏制了德军近卫军的攻势。双方随后展开多轮冲锋与反冲锋,战场惨烈,德军冲锋十八次,法军反冲锋十七次,导致大量伤亡。经过连续三天三夜的激战,9月8日凌晨3时,豪森利用夜色突袭福煦右翼,占领弗里康皮罗斯,控制沼泽北岸高地。福煦右翼部队被迫撤退至费尔沙姆彼努阿兹以东十六公里处。德军在高地部署火炮,持续轰击福煦守军。尽管福煦连续发出攻击与反攻指令,但因部队已极度疲惫,未能取得显著成效。在豪森第3集团军与皮洛夫第2集团军部分兵力的联合压迫下,福煦将军的右翼战线遭遇连续挫败之际,霞飞将军紧急电报指示福煦,通报德斯佩雷、弗伦奇及莫努里部队正实施战略包围,针对克鲁克与皮洛夫孤立德军部队的行动已进入决定性阶段,要求福煦必须坚守圣贡德沼泽至少三日,以阻断豪森部队与皮洛夫的会合。面对撤退指令,福煦却向霞飞报告称:“尽管右翼遭受迂回攻击,中央防线已撤退,但我方正发起进攻。”在部队濒临崩溃的边缘,福煦发布了著名的指令:“勇往直前,发起反击!德军已显疲态,坚持到底即意味着胜利。”此号召极大地鼓舞了士气,疲惫的士兵们热血沸腾,高呼“法兰西万岁”,誓与阵地共存亡,成功抵御了德军的突破企图。东部战线同样战斗激烈,双方陷入僵持状态,均未取得显著优势。德军在勒维尼区域迫使法国第4集团军右翼撤退,但在凡尔登地区,法军成功抵挡了德军攻势。凡尔登要塞,作为法国乃至欧洲的重要防御枢纽,位于马斯河畔的丘陵谷地,是连接洛林高原与巴黎盆地的战略要冲,素有“巴黎锁钥”之称,历史上多次普法战争的关键争夺点。凡尔登要塞构筑了广阔的筑垒地域,纵深达15至18公里,相较于列日要塞具有更大的战略灵活性,且设施优于莫伯日要塞。法军方面,萨拉伊接替吕夫担任第3集团军司令,与德朗格尔的第4集团军协同防守凡尔登前线。德朗格尔第4集团军负责扼守要塞核心,而萨拉伊第3集团军则在周边灵活部署。德军第4、第5集团军,合计40万人,携带1000余门重型火炮,全力攻打凡尔登要塞,意图一举突破。

面对德军密集阵型,德朗格尔命令炮台全面开火,炮火密集如织,德军伤亡惨重,几无遮蔽之处。萨拉伊趁机从侧面发起攻击,迫使德军撤回原阵地。德军连续多日的猛烈攻势均被法军击退,陷入困境。正如施里芬生前所警告,从凡尔登方向进攻法国是一条不可取之路。其战略意图旨在规避法国东部的防御工事区域。然而遗憾的是,其继任者未采纳前辈的睿智建议,结果在凡尔登与南锡等军事要塞遭遇了重大挫败。

0 阅读:6
战争史札记

战争史札记

UC电商直播大鱼号矩阵用于下发短视频小视频图文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