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日咳今年已致13人死亡”的话题冲上社交媒体平台热搜榜单,引起广泛讨论。
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1-2月,全国百日咳报告32380例,是2023年同期报告病例数(1421例)的近23倍。此外,今年1-2月份,因百日咳死亡人数达13人。
近期,百日咳发病又出现上升态势。其中,青少年以及成人发病率显著增高。这种以往被认为婴幼儿才会得的病,如今正逐渐“高龄化”。

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其病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持续的天数如下:
1. 卡他期:这是病程的早期阶段,一般持续 1~2 周,症状相对轻微,可能包括流涕、喷嚏等类似普通感冒的症状。
2. 痉咳期:持续 2~4 周,此时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结束时伴有鸡鸣样吸气吼声。
3. 恢复期:症状逐渐减轻并最终消失,通常持续 1~2 周。
这种病多见于婴幼儿,尤其是未及时接种百日咳疫苗的儿童,但现在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发病率也在上升。其典型症状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结束时还伴有鸡鸣样吸气吼声。此外,还可能引发肺炎、呼吸暂停等并发症。诊断通常需要结合症状、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等。

接种疫苗: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对降低百日咳感染后的重症和死亡有较高的保护效果。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儿童应在3、4、5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含百日咳成分疫苗。适龄儿童应及时、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未接种儿童应尽快补种。
良好卫生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公众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注意劳逸结合,合理作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避免接触患者:在照顾婴幼儿时,成人出现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佩戴口罩,加强手卫生,避免传染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