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众多小区居民不愿意缴纳物业费?其背后的原因究竟何在?

凡尔赛百态 2025-01-10 22:44:50

中国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有时会遇到一种现象。

当你过于配合时,他们可能觉得你容易对付。

如果你表现出不愿意配合的态度,他们反而可能会对你客气,并试图探测你的底线。

这种态度一旦稳定下来,往往就在你底线的边缘徘徊。

当你按时缴纳物业费,物业公司可能会因此得寸进尺,提出更多的额外要求。

住在自己家里,却需要为各种额外服务支付费用,这不过是近几十年、甚至二十年内才普遍出现的现象。

尽管有不少业主选择不交物业费,我们却从未见过物业公司因此倒闭或主动退出市场。

这无疑揭示了一个事实:商人的本质是追求利润。

每年上千元的物业费用于何处?

你可能会发现,只有寥寥可数的保安和维修人员在值班。

这样的物业服务真的值得吗?

楼顶是公共区域,归全体业主所有。

在保修期内,开发商负责维修。

保修期过后,则由该楼的所有业主共同承担维护责任。

实际情况往往是,只有顶层住户关心漏水问题,其他楼层对此漠不关心。

对于小范围的修理,物业可能会自行掏腰包解决。

但对于大规模的翻新工作,则需要动用维修基金,而这通常需要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签字同意,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物业要么违规使用维修基金,要么拖延不修。

这一现象清楚地反映出,大多数人对与己无关的事情采取冷漠态度,甚至有人恶意阻挠。

当物业尝试解决问题时,非顶层住户既不愿意出钱也不同意使用维修基金,而如果不进行维修,顶层居民则会不断投诉。

即使是关于最基本的公共区域维护费用应由全体住户分摊的概念,许多人也无法理解。

物业本应是业主的服务者,理应与业主形成共同的利益体。

在中国,物业往往收取业主的费用,却扮演着街道居委会的辅助角色,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充当了监管业主的“看守”。

这种情形在棉签事件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业主们支付费用以获得服务,结果却发现自己请来的物业服务人员变成了监视自己的“狱卒”,这种情况似乎只存在于中国。

购买房产本是为了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却意外地成为了自我约束的场所,而聘请的物业公司则转变成为管理自己的“看门人”。

香港的物业管理费是内地大城市的数倍,我们仅学习了表面,未考虑长远。

起初物业费较低,是因为新建房屋维护成本低,但随着时间推移,老化房产的维护成本大幅上升。

几年或十几年后,想要大幅提升物业管理费变得困难重重,导致物业费用不足以覆盖维修保养,进而加速了建筑老化的速度,最终可能变成贫民窟。

这反映出商品房顶层设计存在缺陷,理想的情况是商品房应面向高收入群体,以便能够长期承担较高的维护成本。

而中低收入家庭更适合居住在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内。

在国内,许多物业公司将服务简化为“交钱”模式,或者通过提高服务费来升级所谓的服务水平。

一些极端情况下,甚至出现了物业管理人员态度傲慢、控制居民生活以及在发生争议时切断水电供应或停用整层电梯的情况。

停车位规划草率、饮水机故障无人问津等问题也被忽视,一旦遇到问题就建议业主自行寻求法律途径解决,并且还存在着泄露个人信息给第三方营销机构的现象,使得住户频繁收到推销电话骚扰。

在当前中国物业行业中,众多地区业主因长期遭受小型物业公司非标准管理和服务的困扰而感到疲惫不堪。

这种经历导致他们往往将物业企业置于对立面,从而无法客观看待问题。

大多数业主对物业管理的需求相当基本。

期望小区环境保持清洁,大门安全得到保障,以及在家中遇到问题时物业能迅速响应。

许多知名开发商旗下的物业公司都在努力提高业主满意度,除了基础服务外,还提供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服务,以展现其真诚的服务态度,确保服务的明显可见性,而不仅仅是收取费用而不作为。

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点,相信绝大多数业主还是愿意自觉支付物业费的。

中国物业行业的成长之路依然漫长,短期内难以让大多数业主提升对物业企业的好感和认同感。

这需要物业企业在追求盈利的同时更加注重服务质量,真正从业主的实际需求出发。

也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引导和支持,通过积极宣传带动整个行业的正面形象。

我们共同的目标是让社区环境更加美好,实现真正的和谐小区和文明社会。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

2 阅读:294

评论列表

没有昵称

没有昵称

8
2025-01-11 13:12

取消物业,小区自己完全有能力治理!

凡尔赛百态

凡尔赛百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