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中南海依然没有停止忙碌的工作。为此,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们经常劝他多走动,可以看看电影、跳跳舞……
虽然中南海里有专门的舞会场所,但毛泽东却是一个喜欢“迟到早退”的人。
毛泽东
王鹤滨劝毛泽东看电影,江青说片子选得不好上世纪50年代,中南海。
忙碌了一天的毛泽东,终于放下了手中的红蓝铅笔,从办公桌前站了起来,他伸了一下懒腰,然后开始摸烟。保健医生王鹤滨看到毛泽东要休息了,就赶紧凑上前打火。烟着了,随着尾部一闪一闪的火亮,毛泽东手中的烟一下子燃掉了一截儿。
王鹤滨见毛泽东心情很好,便不失时机地建议道:“主席,休息一下吧,去看看电影!”
毛泽东盯着王鹤滨说:“你们喜欢看,你们就去看嘛,干么非拉我去看呀!”
“刚刚进口的新片子,是美国滑稽明星劳拉、哈代一瘦一胖搭档演出,非常幽默逗人。据说他们曾从师于喜剧大王卓别林,演出了很多喜剧,这是其中之一的代表作。从1927年起二人就同台演出,拍了五十多部喜剧片……”
此时江青也过来,她劝说毛主席一起去看看吧,大家都想看。
终于,在大家的劝说下,毛泽东同意一起去看电影。能让毛泽东看完一场电影,王鹤滨欣喜万分,可没想到他竟惹来一个麻烦。江青说这个电影选的不好,结尾有些吓人。面对江青,王鹤滨只好苦笑着说:“其实,这个片子事先我也没看过。只说它是世界著名的喜剧,谁想到……”
王鹤滨、毛泽东
王鹤滨原是香山门诊部党支部书记兼业务副主任,1949年8月下旬调到中南海担任中央五大书记的保健医生。报到的那天,由于王鹤滨与值班警卫王振海不熟,竟然被他的本家毫不客气地挡在了门外。当看到毛泽东从菊香书屋出来了,他就递上介绍信,毛泽东看完后说:“欢迎你啊,王医生,我现在去开会,我需要你的时候再通知你。”说完和王鹤滨握握手,就往颐年堂开会去了。
几天之后,王鹤滨接到毛泽东要见他的通知,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神圣和神秘的紫云轩。只见刚刚睡醒的毛泽东半躺在床上,正在点火抽烟。王鹤滨没有说话,只是笑着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
毛泽东吸了几口烟,然后说:“王医生,你到我这儿来,我的事情不太多,我的身体还可以,你要多照顾一下其他几位书记。弼时同志的身体就不太好,你要多去看看他。”
王鹤滨站在那儿认真地听着,两眼直盯着毛泽东。毛泽东见王鹤滨不言不语地傻站着,就说了声:“哎,王医生,你在我这里不要拘谨嘛……”
后来,王鹤滨和毛泽东接触多了,就理解了这是毛泽东固有的幽默,也是毛泽东平易近人之处。
毛泽东
毛泽东和卫士打球:杀你个顾头不顾尾!既然毛泽东不喜欢看电影,也不愿意做室外运动,作为保健医生的王鹤滨准备按照毛泽东的作息习惯,跟着毛泽东工作一段时间,以便观察了解他的生活规律,再制定一套更适合于他的保健措施。
一天下午,毛泽东散步来到澄怀堂,发现歇班的卫士正在那里打乒乓球,江青和王鹤滨站在一旁观战。毛泽东看着他们打得激烈有趣,便来了兴致,也拿起一个球拍说:“我也来玩玩小球吧!”
卫士们的球艺虽说不高,若要认真较量,未必会输给毛泽东。可是,他们怎么好意思赢他老人家呢?于是,卫士便把球规规矩矩地送过案子那边,送到毛泽东的球拍前面。
毛泽东则像拿砍刀一样横握球拍,打起球来一点也不规矩,就像过去指挥游击战、运动战一样,冒着出界和落网的危险,竭力将球打出变化来。那球落得忽左忽右、忽远忽近,卫士奔跑不迭,应接不暇,不一会儿便流下汗来。
毛泽东
卫士送过去一个高球,毛泽东忽然睁大眼睛,虚张声势地盯住对方的右案角。以毛泽东的球技,能把球打在右案角就很不容易了,但卫士还是做好了万一落案的接球准备。
谁知,毛泽东的球拍挥动一半,忽然抽回胸前,轻轻一推,乒乓球便朝对方的左案角落去。球速很慢,可卫士身体的中心已经右倾。由于急切往里转身,全身失去了平衡,卫士差点儿跌倒,踉跄着后退两步,眼睁睁看着球落在左案角上,接着又不慌不忙地弹起来,朝地面落去。
毛泽东哈哈一笑:“声东击西,杀你个顾头不顾尾!”
大家都差一点笑翻在地,江青和王鹤滨还鼓起掌来。能使毛泽东高兴高兴,松弛一下过度疲劳的脑筋,始终是卫士们的心愿,也是保健医生的职责。
这时,江青注意到王鹤滨的脸色发白,看起来不是很好,便询问王鹤滨怎么了。
王鹤滨如实解释说,自己想跟着主席的作息时间体验一下,没想到才几天就吃不消了。
王鹤滨
说完,王鹤滨走到毛泽东跟前,皱起眉头问:“主席,您这样不分昼夜地工作,身体怎么能支撑得住呢?我试了几天就不行了。”
“哈哈哈……”毛泽东不乏哲人的风趣,他用两手比划着自己高大的身体,“你看,我的规模也比你大呀!”
“主席的体质确实好,不过还是应该坚持健身运动。”江青说,“打乒乓球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健身运动,但对老年人不合适,容易发生扭伤。我认为游泳和跳舞比较适合老年人……对了,今晚有舞会,主席不要忘了!”
毛泽东是延安舞步,朱德是慢步舞,刘少奇会得多……春藕斋又要举行舞会了,舞迷们吃过晩饭,开始往那里集中。
春藕斋
春藕斋是丰泽园内特有的一座书斋式建筑,呈“凸”字形。砖木结构,琉璃瓦顶,青石底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室内虽是雕梁画栋,彩绘饰顶,却因年深日久,显得陈旧暗淡。室内面积不足百十平米,除去放置屏风、衣架、桌椅的地方,能用于跳舞的场地只有五六十平米,而且铺着大方石块的地面也不是太光滑。
这天下午,叶子龙知道毛泽东没有安排太急太多的事情,就让女儿二娃把李敏和李讷叫来,对她们说:“等主席吃完晚饭,你们就拉着他到南海边散步。记住,不要光让主席给你们讲故事,忘了大事——八点钟,你们几个一定要拉他到春藕斋跳舞。”
“为什么拉毛伯伯跳舞?”二娃仰起小脸问。
“主席工作太辛苦了,没有时间好好放松休息。你们要是真的关心主席,就要拿出实际行动来,让他去跳跳舞,活动活动身体。好,八点钟就看你们的啦!”
“那我们试试吧!”孩子们信心不足地回答着。
李敏
回去后,李敏一看父亲吃完饭了,就跑到隔壁告诉燕燕和二娃。她们仨一块来到菊香书屋东厢房,加上李讷,四个孩子前呼后拥、牵裳曳袂地拉着、推着毛泽东出去散步。
她们边走、边玩、边说、边笑,还时不时地拉着毛泽东胳膊看他的手表。围南海转了一圈,时间还早,她们又回到菊香书屋休息。
“今天好热哟!”不知是天气燥热还是心里着急发热,二娃擦一把脸上的汗说:“毛伯伯,你给我们讲个故事吧?”
“讲个故事?好,我给你们讲个小娃子的故事!”毛泽东看着汗流满面的二娃说,“从前有个八岁的小男娃到了阎王殿,阎王要拿他下油锅。油烧得滚滚的,一丢进去,结果没有什么动静。阎王到油锅跟前一看,那娃子正在油锅里游泳呢!他游过来游过去,看样子很舒服。阎王就问他,你是哪里人呀?他说是汉口人。阎王说怪不得,你这个汉口人是不怕油锅烫的。原来汉口的夏天很热,比北京这里热多了,汉口人习惯了,经受了锻炼。阎王拿他没办法,只好放他回家……”
孩子们全神贯注地听着,一会儿瞪大了眼睛,一会儿张大了嘴巴。满脸惊诧的二娃一看快到八点了,就赶紧拉着毛泽东往门外走,嘴里嘟囔道:“快点,快点,到时间啦!”
毛泽东和孩子们
“干什么去呀?”毛泽东问她们。
几个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说,怕说露了嘴毛泽东不去跳舞。心想,只要把毛泽东拉到春藕斋,她们的任务就算完成了。于是,她们就一个劲地拥着毛泽东走。
“干什么去呀?你们不说,我可就坐下不走了!”毛泽东来了个就地坐下的架势。
这一下可把孩子们吓坏了,她们异口同声地说:“叫您跳舞去。”
“跳舞去,那好啊!”毛泽东乐了,于是笑呵呵地问,“去跳舞是不是该换双鞋子呀?”
听说毛泽东愿意去跳舞,四个孩子就放心了。这个忙着给毛泽东找那双胶底皮鞋,那个忙着给毛泽东脱掉脚上的布底鞋。她们七手八脚地忙活一阵子,终于把皮鞋给毛泽东穿上了。
“你们小孩子家不跳舞,为么事要拉我去跳舞呀?”毛泽东走在路上问她们。
“我爸说,说什么来着?”二娃一着急竟然记不得她爸是怎么说的了,回头问燕燕。
“叶叔叔说,您不跳舞就会长成大肚子,肚子大了,就走不动路啦!”李敏接过二娃的话茬说。
“哈哈哈……”毛泽东笑着说,“好好好,我去跳舞,不要长成个大肚子!”
毛泽东
毛泽东一进春藕斋,舞场上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他热情地和大家握手打招呼,对走过来的叶子龙说:“子龙啊,你这个老办法,还有新用场哩!”
毛泽东的跳舞始于延安时期。
那是一个星光灿烂、清风拂面的夜晚,暮色给黄土高坡披上一层浪漫的轻纱,朦胧的月光制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效果。窑洞外放着三把椅子,椅子上放着留声机和几张唱片。在背景音乐烘托的温馨氛围中,江青和朱仲丽连哄带拖地把毛泽东请出来学跳舞。
被毛泽东誉为“人中之丽”的朱仲丽故意加重湖南乡音说:“主席,您在百忙之中应该抽出时间休息休息,放松放松,活动一下身体呀!江青同志早就让我陪你学跳舞,您怎么今天才抽出身呀!”
“我不知道跳舞究竟有什么好处?”毛泽东笑着问。
“跳舞可以活动下肢,尤其是腿根子,还可以起到娱乐的作用。同时,也是一种社交形式,有人还把跳舞当作一种高雅的情趣加以享受……”朱仲丽一口气说出了跳舞的诸多好处。
朱仲丽
毛泽东首先由江青带着,跟着音乐挪动脚步,朱仲丽在一旁打着拍子。这是一张维也纳狐步舞曲唱片,面对欢快优美的旋律,毛泽东不知如何举措。他被江青生拉硬拽地转了几圈有点不耐烦,索然把两手一甩,就坐回椅子上下意识地去摸烟。接着江青和朱仲丽跳了一曲,毛泽东边吸烟边看,看得很认真,好像发现了一种美。等朱仲丽再教他时,他便来了兴致。
“您的脚,要灵活些,别像士兵走队列似的,要把脚尖抬一点,擦着地皮跳就好看,还要学会转圈子,朝左朝后,对,就这样跳……”
“没想到,跳舞还有这么多奥妙。”被朱仲丽搞得团团转的毛泽东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你这个女娃子权力不小,竟然成了我的指挥官啦!”
美国妇女活动家史沫特莱曾试图教会毛泽东跳舞。她吿诉毛泽东跳舞要用心而不是用脚,因而使毛泽东的舞技有了一些长进。
毛泽东跳舞
夜色苍茫,音乐幽婉。春藕斋门外,警卫连的一个战士听到舞曲响起来,就问他的排长:“能不能让我看看毛主席跳舞?我都来两个月了,还没见过毛主席呢!”
“回去回去,回去睡觉,以后有的是机会。”排长根本不当回事儿。
“那不行,我离他都这么近还看不到怎么行?排长,我求求你,求求你了。”他拉住排长的胳膊不撒手。
“小声点,别惊动别人,我去看看再说。”排长从春藕斋出来说,“小鬼,今天照顾你一次。我叫里边把窗帘拉开一道缝,你就从窗帘缝往里看吧。”
这个战士兴奋极了,他用力握住排长的手说:“排长,你真好。以后你叫我干啥我就干啥,我准听话。”
排长听后拍了一下他:“少废话,快趴上去,小心脑袋撞着玻璃。”
于是,这个战士趴在窗子上,放眼望去,只见舞厅里摆着许多沙发和靠背椅,江青坐在靠门的一个简易沙发上。身着白衬衫、灰裤子的毛泽东正和一个舞伴跳舞,那个舞伴梳着两条长辫子,穿的是连衣裙。毛泽东和她一边跳舞,一边说话。
毛泽东
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首长们多数跳的是延安式,也叫苏联式。这种舞步是男的先出右脚,女的先收左脚。毛泽东的舞姿犹如他的书法,随意挥洒。尽管舞姿不能令人称道,但神情却很专注和自信。他是跳舞时间最短的一位,常着“迟到早退”。
朱德跳的是慢步舞,不论三步还是四步,统统一个跳法。这种跳法对他这个上了年纪的人来讲很合适,不容易头晕。他跳起舞来严肃认真,但步法不太灵活,形似散步,又像推磨。他跳的时间不长,九点半左右一定要回去休息。
刘少奇跳舞比较活跃,快三步、慢四步、探戈都会跳。他住的地方离舞场不远,如果没有急事,他到点就来。他喜欢跟年轻人跳舞,由于每一支曲子要换一个舞伴,所以他在舞场里认识不少年轻人。他说,利用跳舞可以结交朋友,可以调查研究,可以讨论工作。他离场前总要和夫人跳一次,所以只要看到他和王光美跳舞了,就知道他准备离开了。
周恩来具有外交家的风度、政治家的原则、军事家的果断、艺术家的潇洒,因此他能适应各种场合的舞会。他平时来春藕斋跳舞不多,一般是在紫光阁、北京饭店、国际饭店跳舞,因为那里有很多民主人士和外国专家。有时,他还去参加家庭舞会,宋庆龄、张治中的家里他都去过。
毛泽东
毛泽东知道卫士们也都喜欢跳舞,就叫他们走下舞池一块跳。开始的时候卫士们心里有些发怵,因为他们只会跳延安式,一见人家跳得那么优美潇洒,就不大敢下场了。毛泽东见他们有顾虑,就鼓励他们:“没关系,你们虚心些,向人家学习嘛!”
李敏她们几个站在旁边看人家跳得那么起劲,也想试试。于是四个孩子手拉着手也下了舞池。她们一会儿跟在毛泽东身后学他一左一右地上下大摆动,一会儿随着周恩来学他潇洒自如的舞步,一会儿又跟着朱老总后面,学他那四平八稳的慢步舞。
舞场上有一对年轻人在疯狂的旋转,那优美的舞姿不时引来大家的喝彩声。李讷拉了李敏一把:“姐姐,快看,二哥的舞跳得多好啊!”
李敏一看是毛岸青在翩翩起舞,就说:“二哥吃过洋面包,喝过洋墨水,他的舞是在苏联学的,苏联人都能歌善舞,他当然跳得好了!”
李讷、李敏
“姐姐,你也在苏联待过,你会跳舞吗?”
“我不会跳,那时我还小。”
“你要是会跳该多好啊,你来教我们……”
春藕斋内音乐悠扬,大家沉浸在一片愉悦的氛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