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32岁女博士于娟,抗癌失败后留下遗书:人到最后才看懂2件事

箴视之见 2025-04-08 22:04:43

在看这篇文章之前,我想先问各位一个问题:你还要再等多久,才愿意好好爱自己?

每个人都有不同答案,有人说等毕业证到手,还有人说等KPI过线,还有人说等买房首付凑齐……

这里,有一个共性不可否认——人生总是在等。

等有空,等有钱,等不累了……但等着等着,身体先垮了,心也凉了。

没错,这就是生活最残酷的一点现实,它从不为任何人按下暂停键。

作为当下一者,我们总以为拼尽全力,就能走到人生巅峰;

我们总相信勤奋不息,命运终会温柔相待,可有些人却用生命告诉我们:

人活一世,真正重要的不是名与利,例如复旦大学女博士于娟。

当品之年却病魔缠身,在与癌症的最后斗争中,她用余生写下一篇遗言。

要知道,她曾是学术精英,要知道,她曾是坚强妈妈,可仍然无法挽救生命。

临终之际,于娟用最真实的痛与悟,道出了2个深刻的人生真理,希望能让你向好而生。

01 | 她的人生,曾是旁人眼中的“完美答卷”

1978年,于娟出生于山东济宁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典型“女儿奴”,为了她的成长倾尽所有。

母亲显得很理性,给她制定了许多条条框框的准则,希望她在获得爱同时,也学会自律和担当。

从小她就明白,“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

虽然没有天赋,但靠着一分耕耘,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目标:

小学到高中成绩优异,大学考入复旦,随后继续读研读博,成为导师眼中最有潜力的“未来之星”。

说实话,我很是敬佩,毕竟这种用“计划”主宰生活的人不多,而且于娟近乎一种疯狂。

尤其是作息,安排精确到分钟,几乎没有娱乐时间,别人休息时,她在读书、备考、写论文。

她相信一句话:“你想站在比别人更高的地方,那你就得付出比别人更多。”

的确,自己做到了,成为了导师口中的榜样,是同龄人眼里的传奇,是家人最骄傲的存在。

在复旦读书期间,她遇见了学长赵斌元。

两人志同道合,一起踏上学术之路,即便后来结婚后仍恩爱如初。

在这段婚姻里,于娟收到了莫大支持,丈夫赵斌元永远站在身后,为心爱之人给予着鼓励认可。

她是个学术狂人,努力追求事业高峰,当然她不忘家庭,孩子的到来更是让她充满动力。

包括后来参加工作后,为了晋升副教授,孕期仍坚持上英语培训班。

因为自己始终相信,只要不断努力,就能让一切都变得更好。

这种想法没有任何不妥,甚至可以说还很励志,但身体不是机器,有时也需要适当休息。

02 | 命运的拐点:一场病,让她失去一切

命运的转弯,来得毫无预兆。

她32岁生日那天,她没有休息,还在拼命地备课、写材料,第二天下午,她感到腰部阵阵酸痛。

说实话,自己并没有放在心上。因为过去也有过类似反应,可能是劳累导致,熬一熬就过去了。

但这次不同,疼痛越来越剧烈,甚至夜里无法入睡,直到有一天在家中晕倒,才被紧急送医。

诊断结果出来了:乳腺癌晚期,那一刻,她仿佛听见了命运崩塌的声音。

她不敢相信,拼了半生努力换来的,竟是生命倒计时的宣判。

她不甘心,不愿放弃年幼的孩子、不舍丈夫的泪眼,更无法面对那尚未实现的理想。

接下来的日子,是一场又一场与死神的拔河:

接受了手术化疗、四处求医倾尽积蓄、变卖房产筹措医药费……但病情始终未见好转。

在一次网络浏览中,她看到一个自称“能根治癌症”的神医广告,全家带着最后一丝希望赶往安徽。

随后开了20副中药,4万元一个疗程。三疗程下来,不仅12万元打了水漂,病情反而更加严重。

特别是到了后期,于娟直接开始咳血,却被神医说是“排异反应”;

身体最虚弱的时候,自己根本说不出话,神医却劝她坚持下去,癌细胞很快就“被逼出来”。

如此恶性循环之下,于娟再度高烧、昏迷,被紧急送往北京抢救,经确诊,生命仅剩最后几周。

那一刻,她和家人终于认清“神医”的真面目,也不得不直面那句最刺骨的宣判:“没有办法了。”

03 | 生命尽头,她终于看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

或许正因为失去过所有,于娟才看得更清楚。

在病床上,她开始写下自己的人生感悟。

这些文字,不再谈学历、荣誉、论文,而是字字血泪、句句人生。

她写道:

“当我真正站在死亡门口,我才明白,这个世界上真正重要的,不是那些奖章和荣誉,也不是房子、车子、职称,而是我最亲的孩子,最爱的丈夫,最不能失去的家人。”

“一个人最大的失败,不是没能成功,而是一辈子都在为别人眼中的‘成功’活着,却从来没为自己活过一天。”

她也反思自己的拼命人生:

年轻觉得陪父母吃饭是浪费时间、产检请假会影响晋升、“等我熬过这段”是对未来的最好交代……

但未来并不等你。她说:

“你永远不知道,哪一次‘扛一扛就好’,就是身体最后的抵抗;

你也永远不知道,哪一次说‘下次再陪他们’,就是你们的最后一次见面。”

在写下最后的告别信时,她眼含泪水,用尽全身力气敲下那两句话:

“爱家人,爱自己。”

这就是她留给世界的“最后一课”。

写在最后:你还要再等多久,才愿意好好爱自己?

于娟在经过36小时抢救后,还是遗憾地永远合上了眼。

独立、优秀、被众人当为楷模的她,最后却带着巨大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但她留下的文字,如烛火一样,为无数在拼命奔跑者,照亮了人生的前方。

我们总以为自己还年轻,还可以拼还可以熬,但生命,不一定会给你那么多时间。

别再用“以后再说”去拖延对家人的爱,别再用“等我有空”去错过,这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

愿你读懂于娟,也读懂自己。

从今天起,好好爱自己,认真爱家人,不留遗憾地好好活下去。

点个在看,与更多人共勉!

0 阅读:10
箴视之见

箴视之见

冷静专业的视角带给你不一样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