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卫和:历史上查无此人的“妇好”

翁卫和说古史 2024-06-12 22:29:20

所有诠释为“妇好”的甲骨卜辞及金文都将无法证实!

“妇好”的生成过程

一、甲骨文字“帚”的破释

在民国初期,著名学者罗振玉首先破释了某个甲骨文字为“帚”(见图)。他根据象形的原理解释了该字的形成——“帚”字象形扫帚,其柄立地,与金文中的“戈”字相同。字中的“中横”部分,像是一把倒置放置在扫帚架上的扫帚。

二、学者的解读与“妇好”的诞生

在20世纪30年代,学者郭沫若和唐兰对铭文进行了考证,将带有“帚”、“女”、“子”组合的铭文释读为“妇好”,并判定这是商代晚期武丁王的配偶之一的名字。

三、考古发现与“妇好墓”的确立

1976年,在殷墟五号宗庙遗址的发掘中,出土了大量带有与“妇好”相关铭文的器物。考古工作者因此认为该遗址即为“妇好墓”,这一结论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可。最终,殷墟五号宗庙遗址被正式认定为“妇好墓”,墓主是商代晚期武丁王的配偶之一。

对历史探索的反思

自殷墟五号宗庙遗址被称为“妇好墓”以来,我们对殷人商国文明的探索在意识形态上人为地“闭门”了。与此同时,对于二里头遗址是“夏王都”的呼声也愈发强烈。忽视人类文明的层累建设和发生方向,王城岗、二里头遗址以“石器时代”代“夏”及以“商”代“夏”,华夏文明将难以还原。

0 阅读:1

翁卫和说古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