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家放着一个旧木箱,李敏说:那是结婚时爸爸送我们的礼物

冰点百年 2025-03-24 22:28:38

20世纪90年代,李敏一家住在北京地安门附近的一栋居民楼里。她家客厅的布置很简朴,普通的家具,沙发,唯独不同的地方是,墙上挂着三张亲人的遗像。一个是李敏的父亲,伟大领袖毛主席;一个是李敏的母亲,女红军贺子珍;一个是李敏的公公,孔从洲将军。

李敏年近60岁的时候,身体就不太好了。她给出的理由是,当年生孩子后,没有坐好月子,落下了各种病根。有人认为,李敏的病,最早可以追溯到在苏联生活的那些日子。

李敏4岁那年,被送到了苏联陪伴妈妈。不久,苏联爆发战争,李敏也生了重病,差点儿丢了性命。贺子珍一生生了6个孩子,除了夭折的,送人的,李敏是唯一一个长大,并留在自己身边的女儿,她不允许这个孩子再离开。在强大母爱的面前,李敏被奇迹般的救活了。

当年的那场重病,李敏直接被送进了太平间,离死神只有一步之遥。不得不说,那个时候的肺炎对她身体的损伤是很大的。

李敏的身体不好,行动不便,她平时很少出门,自己待在家里,看看电视,读读书,有的时候学学英语。学英语也是受到了父亲的启发。毛主席晚年的时候,专研上了英语。为了学好英语,毛主席还特意请了英语老师。

李敏从搬离中南海后,与父亲见面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父亲离世之后,她非常地思念父亲。据悉,李敏经常坐在父亲遗像前,静静地与父亲相守。

李敏刚退休的时候,享受的是副师级待遇。她的丈夫孔令华则在外地工作。两个孩子一个在外国工作,另一个在上学。很长一段时间里,李敏过得都是独居生活。李敏每天都是一个人操持家务,不给组织添麻烦。有一回,孔令华部队的一个领导来家里做客,见李敏干家务很辛苦,便提出要给她安排一个公务员,李敏说什么都不要。

李敏吃饭也很简单,面包就咸菜是常事。另外她很会做烧土豆。这些饮食习惯,都是在苏联时期养成的。烧土豆这一拿手菜,是贺子珍当年亲手教她做的。李敏回国以后,起初适应不了中国饭,有一回,毛主席的厨师给李敏做了苏联饭,黄油面包和牛奶。毛主席听说后,对厨师批评了一顿,同时也同李敏讲道理:“中国人就要吃中国饭。”

就这样,李敏也习惯了吃馒头。为了省事,李敏一买馒头好几斤,回来后都塞在冰箱里,一吃好几天。

李敏虽然身体不好,但关于父亲的一些纪念活动,她还是尽力去参加。尤其是每年毛主席的诞辰和忌日,李敏总会带着女儿给父亲献花。即便去不了,她也会在家里进行纪念。说起来,父亲去世后,李敏就在家中搞了一个简单的灵堂,这样更方便悼唁父亲。

一直以来,李敏对父亲的事是非常上心的。有一年,李敏的舅妈来家做客,告诉他湖南某地要为毛主席树立雕像。李敏听后很激动,马上表示要捐钱。她取出上千元,这一举动舅妈都惊了,说她心意是好的,但也要考虑女儿的学费问题。

李敏非常简朴,花钱的地方不多。她为纪念父亲的活动,天灾等,捐了不少钱。李敏家里的家具都是旧的,她对老物件有感情。尤其是那只不起眼的旧木箱,每次提起,李敏的眼里都满含笑意。

李敏很小就离开了毛主席,在异国他乡受了不少苦。毛主席把她接到身边后,对她悉心教导。毛主席教她学中文、戏剧,溜冰,弥补她之前错过的东西。在李敏谈恋爱后,毛主席亲自为她把关,当得知男方的父亲是孔从洲将军后,毛主席才放下心来。

1959年,李敏和孔令华的结婚日子敲定了。可婚礼那天,毛主席因公务在身,无法脱身。毛主席提出,要等他回来以后,再举办婚礼。就这样,婚礼拖到了8月29日这天。当天,毛主席亲自主持了婚礼,很少喝酒的他那天喝了不少。他兴致很高,给两位新人送上祝福:

“祝愿你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生活幸福。”

也是那天,毛主席给李敏、孔令华送了一个旧皮箱作为结婚礼物。对于儿女们的结婚礼物,毛主席从不送贵重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来,毛主席的礼物又是“贵重”的。长子毛岸英结婚的时候,毛主席送给他一件大衣,次女李讷结婚的时候,毛主席送给她一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这些礼物,孩子们都视为珍宝。李敏一直很好的保存着,每次看到旧木箱,总能想到父亲毛主席。1993年的时候,有记者来李敏家做客。看到这个木箱子的时候,李敏说:“那是结婚时爸爸送我们的礼物。”

1996年,中央考虑李敏生活困难,便给予她副军级待遇。1999年,孔令华不幸去世。组织考虑到李敏一个人生活,便把她的儿子孔继宁调回北京工作。这样一来,李敏如果遇到什么麻烦事儿,儿子孔继宁能第一时间赶过去。

李敏为人善良,生活勤俭,行事低调,她从来不打着父亲的招牌做事。李敏的生活虽然寂寞,但寂寞也不要紧,因为毛主席曾说过: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李敏的内心世界是很富足的。因为她说过,父亲留给她的精神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3 阅读:102
冰点百年

冰点百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