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政委为什么不是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

浪迹文过去 2024-04-28 03:05:21

1946年12月宿北战役后,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在电报祝贺我军取得宿北战役胜利的同时,明确指示“小姚、黎玉要学习打仗”。电报中的“小姚”是时任华东局书记、新四军兼华东军区政委饶,黎玉时任华东局副书记、新四军副政委,在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前,曾任山东野战军政委职务。

华东局书记、华东军区政委饶漱石

全国各个战场,政委出身的领导人只有饶不在野战军担任领导职务

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电报指示有一个明显的潜台词:饶并不擅长军事工作,军事指挥不是他的强项。

而全国其他战场以“政工”为工作重心的罗荣桓(东北野战军政委)、谭震林(华东野战军副政委)、张际春(中原野战军副政委)等都分别在野战军任职,谭震林甚至还是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即便是不懂军事的黎玉也曾经在山东野战军担任政委职务,偏偏华东我党我军第一号人物的饶从未在华东野战军(以及后来的第三野战军)任职,华东野战军政委职务,由司令员陈毅兼任。

作为我华东解放区第一号人物,饶打仗并不在行,那么他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华东战场地位和贡献如何?为什么饶仅担任华东军区政委、新四军政委,而没有担任华东野战军政委?

饶原名粱朴,中共领导人喜欢称他为“小姚”,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饶一直接受良好的教育,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是中共高级领导人中为数不多的高级知识分子,精通英语、俄语。

1925年初,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底至1927年初,饶在陈独秀、周恩来的领导下,担任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特别行动委员会委员,并迅速成长为上海工人运动的领袖人物。

饶是赣东北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为创建红十军团奠定基础

1928年,饶受中央的委派,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担任中共赣东北特委书记,赣东北地区著名的领导人方志敏、黄道均在饶漱石的领导下工作,担任赣东北特委书记期间,饶任命方志敏为横峰县委书记,任命黄道为弋阳县委书记,很少有人知道,饶是赣东北根据地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他的开拓性工作奠定了红七军团、红十军团建立的基础。饶在赣东北根据地的地位和张国焘在鄂豫皖根据地的地位可以等量齐观,高于方志敏。

而此时,饶仅有25岁,却显示了与他年龄不相符的干练、睿智和成熟。所以,土地革命时期,饶在党内就有“年轻的老革命”的赞称,具有较高的威望。

1928年底,饶到上海中共中央工作,任团中央秘书长,1929年到东北工作,任共青团北满省委书记,饶代理中共北满省委书记的时候,刘少奇是省委宣传部长。之后,两人的位置进行了对调,从此刘少奇的地位一直在饶漱石之上。

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饶漱石中将

饶精通英语、俄语,作为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奔走西欧、北美,是我党出色的国际政治活动家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饶被派往苏联学习,接受共产国际的指令在西欧、北美从事秘密工作。

在苏联学习一年后,1932年2月,饶回国在上海出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宣传部长(总工会主席刘少奇),上海工人总工会主任、中共党团书记,又回到当年熟悉的地方从事工人运动领导工作。

1933年,饶担任河北省委代理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华北办事处主任,一度成为全国白区工作的最高领导人。

1935年至1938年,饶再次到苏联出任中华全国总工会驻外赤色职工国际代表,足迹遍布西欧和北美,介绍中国工人运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并完成共产国际交与的任务,成为我党屈指可数的有影响的国际政治活动家。

作为中共与共产国际的联络员,饶在苏联的一大功绩是,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的领导下,为陕甘宁边区和延安党中央、八路军筹措经费,购买边区紧缺药品等。

饶在皖南事变中充分体现了非凡的革命胆略,危急关头的正确处置树立了在新四军中的威望

1940年初已经回到延安的饶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华侨委员会书记、中共东南局副书记,协助东南局书记、新四军政委项英工作,年仅39岁。饶主要负责国统区我党工作,在国民党多方限制下,白区工作有声有色,在江苏、上海、安徽、福建等省市建立起交通站,向我抗日根据地转运各种抗战急需物资,为新四军在南方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电影《51号兵站》就是反映饶领导白区工作的一个缩影。刘少奇对饶的出色领导能力和取得的成绩非常赞赏,称饶是“我党优秀的,成熟的青年革命家。”

淮海战役总前委没有饶匪夷所思

皖南事变中,饶显示了超人的革命胆略、良好的大局观和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以党的名义要求叶挺下山与顾祝同谈判,部署陷入重围中的新四军相机突围,最大限度地保留新四军的革命火种,在摆脱危局中建立了很高的威望,奠定了饶在新四军的地位。

1942年3月,刘少奇在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的任上调回延安时,向党中央大力举荐新四军政治部主任饶接替自己在新四军位置,先任华中局代理书记,后任新四军政委。

黄花塘事件后,陈毅到延安学习,饶在新四军的威望达到顶峰。

抗战结束后,内战阴云密布,饶受命赴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工作,和周恩来、叶剑英、罗瑞卿一起领中将军衔,成为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饶并兼执行部中共代表团书记。

在军调部工作期间,饶凭借熟练的英语和谈判技巧,与美军观察组、国民党军调部代表唇枪舌剑,据理力争展开周旋。

结束了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工作后,饶没有立即回新四军军部,而是留在延安中共中央工作,出任中央副秘书长、中央组织部长,协助刘少奇负责党务工作。

内战初期,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围绕作战方向上多次产生分歧,互不相让,双方都呼吁饶尽快回来主持大计

内战初期,华东战场我军有两个野战军和军区,两个野战军部队各自为战,难以集中兵力对敌作战,1946年9月21日,陈毅发电报给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建议将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成一个野战军,中央军委在第二天就回电同意陈毅的建议,但没有正式命名华东野战军。而且,虽然两个野战军已经合暑办公,但并没有统一的指挥机构。

饶、陈毅、粟裕等合影

10月上旬,陈毅主张将兵力集中于苏北地区,收复两淮,而粟裕认为,华中、鲁南战局趋于严重,主张集中两个野战军的主力部队,沿陇海铁路向西推进,以威胁徐州,从而华中、鲁南之危。

1946年10月下旬,华中野战军集中了23个团的兵力,发起第二次涟水战役,经过几天的苦战,我军遭遇失败,华东战场局势继续恶化。

这时,山东的同志坚持集中兵力在鲁南歼敌,华中的同志则坚持华中才是重点战场,主张集中两个野战军的主力部队在华中地区作战。

中央军委关于淮海战役总前委的工作智能、主要任务的东北内容

1947年1月1日,陈毅以个人名义给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发电报说:“山东部队常不安心南下作战,华中部队也不肯入鲁作战,以致数月未能集中兵力....今后当集中兵力作战。”

在这封电报中,陈毅诚恳地请求饶回华东战场主持大局。

而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领导也几乎在同一时间请求饶回华东主持工作。

众望所归之下,中央同意饶离开延安,回到华东履行华东局书记、华东人民解放军总部(后改为华东军区)政委职责,而华东野战军成立后,直接置于华东军区的领导下。虽然陈毅是华东军区司令员,但饶不仅是华东军区政委,更是华东局书记,饶毫无疑问是华东我党我军最高领导人。

作为华东局书记、华东军区政委,饶不兼任华东野战军政委,也不入选总前委,是一个迷

前面所述,毛泽东曾经电报要求饶漱石、黎玉学习军事,表面上看饶不熟悉军事工作,但其实华东军区指挥的二级军区部队共有30万人,而华东野战军有27万人。华东军区指挥的二级军区部队也是正规军,部队素质和作战能力并不比华东野战军所属部队逊色。如华东军区所属的胶东军区许世友部,所属的鲁中军区王建安部,都是经历过大战、恶战的主力部队。华东野战军主要在外线作战,华东军区部队主要在内线作战,华东军区主要由军区政委饶和军区副司令员张云逸负责指挥。并先后取得宛西、宛东、豫东和济南战役的胜利,说饶漱石不懂军事,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周恩来、邓颖超和饶漱石夫人陆璀以及饶漱石女儿合影

1948年11月16日,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电报给华东局、中原局、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以及许谭(许世友、谭震林领导的山东兵团)、韦吉(韦国清、吉洛领导的苏北兵团)、陈谢(陈赓、谢富治领导的兵团)等,明确指出淮海战役总前委的人员构成、主要任务和工作性质,指出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主要是统筹吃饭问题”,并没有指出总前委是统一指挥中原、华东野战军作战的机构。

既然总前毛泽东起草关于淮海战役成立总前委的电报稿委不是指挥领导机构,其主要任务是“统筹吃饭问题”,那么,以饶的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在华东战场的地位和威望,饶没有进入淮海战役总前委确实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0 阅读:30

浪迹文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