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李世勣

潇潇沐晨 2024-05-27 10:40:34

李世勣(594年—669年12月31日),唐朝初年著名将领,后被唐高宗赐姓李,故又称李绩,本名徐世勣、徐懋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对唐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世勣出生于公元594年,家在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出身富户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他先是投奔瓦岗寨,成为翟让的部下,因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很快崭露头角。后在李密领导下,成为瓦岗军的重要将领,参与多次战役,声名鹊起。李世勣随翟让等将领一起,率领瓦岗军向隋军出击,扩大根据地。他们攻克韦城、占领东郡白马(今滑县白马墙),杀死太守;单雄信率军北上,连下浚县、汤阴、内黄等地。大业十二年(616年)十月,李密(后加入瓦岗军)建议西取洛阳。李世勣在随后的军事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奇计多次大败隋军,为瓦岗军夺取洛阳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守卫黎阳仓的战斗中,李世勣再次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他成功袭破围城的宇文化及军,迫使其解围而去,保卫了瓦岗军的重要粮仓。

李世勣在瓦岗军期间,开仓济贫,很得民心,因而得兵20万。他从中发现了魏征、高季铺、杜正伦、郭孝恪等贤才,引入瓦岗,为瓦岗军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李世勣在瓦岗军期间可能进行了某些军事改革,如改进军队装备、提高军队素质等,虽然具体细节在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但他的这些努力无疑为瓦岗军的战斗力提升做出了贡献。李世勣在瓦岗军期间展现出了卓越的战略眼光。他能够准确地判断形势和把握机遇,为瓦岗军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指导。李世勣在效力瓦岗期间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为瓦岗军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贡献和成就不仅体现在军事行动上,更体现在他对瓦岗军的战略规划和人才招揽上。

随着瓦岗军的衰落,李世勣审时度势,于公元618年率部归降唐朝,受到唐高祖李渊的重用,被封为黎阳总管。此后,他成为了唐朝统一战争中的关键人物,尤其在对抗王世充、窦建德等势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归顺唐朝后,李世勣表现出极高的忠诚度和贡献。他向长史郭孝恪表示,不应借主人的失败邀功求取富贵,而应一五一十地记录州县的名称数量和军民的户口,全部报告给李密,让李密自己献给朝廷。李世勣的这一举动得到了唐高祖李渊的高度赞赏,认为他感怀主人的恩德、推辞功劳,是纯臣之举。因此,李渊下诏封他为黎阳总管、上柱国,封莱国公,并赐姓李氏。

李世勣在归顺唐朝后,继续发挥他的军事才能,为唐朝的统一和边疆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曾击败叛将王德仁,迫使其投降唐王李渊;在守卫黎阳仓的战斗中,成功袭破围城的宇文化及军,迫使其解围而去。李世勣在唐朝的政治和军事事务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历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职,累封英国公。

李世勣在唐朝初年的统一战争中,作为李世民(即唐太宗)的得力干将,参与了平定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据势力的战斗。这些战役的胜利,为唐朝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贞观年间,李世勣率兵击败东突厥,解除了唐朝的北部边患,保障了国家的安全。这一战役不仅展示了李世勣的军事才能,也彰显了唐朝的国威。李世勣在显庆五年(660年)再次挂帅出征,成功攻灭高句丽,将唐朝的疆域扩展到东北亚地区。这一战役的胜利,不仅巩固了唐朝的边疆,也促进了中原文化与东北亚地区的交流和融合。李世勣在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等战役中均取得显著战果,为唐朝开疆拓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与突厥的战争中,李世勣与李靖一同商议策略,成功骗取突厥的信任并击败其大军,使突厥主动向大唐投降。

李世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为唐朝的统一和稳定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平定四方的战役中,他屡立战功,成为唐朝开国和卫国拓边事业的主要战将之一

在李世勣的晚年,他受到了疾病的严重困扰。尽管家人遍请名医为他治疗,但他却拒绝了所有的医疗建议,坚持不接受治疗。他认为自己已经活到了古稀之年,寿命的长短是注定的,无法用医治来延长。李世勣的子孙们对他的决定感到担忧和无奈。他们希望这位功成名就的贵族能够享受幸福的晚年,但李世勣却坚持自己的决定,以山东的田夫自居,保持清醒和谦逊的态度。

李世勣在总章二年(669年)十二月初三戊申日离世,享年七十六岁。在他去世后,唐高宗为他辍朝七日,并赠予他太尉、扬州大都督的职位,谥号贞武,以示对他一生功绩的肯定和尊崇。他还被陪葬于昭陵(唐太宗的陵墓),进一步彰显了他在唐朝的重要地位。

尽管李世勣在生前备受荣宠,但他的离世却给家族带来了不幸。由于他的孙子徐敬业反对武则天并发动起事,导致家族被牵连而遭受族诛之灾,李世勣的陵墓也遭到了掘墓砍棺的厄运。然而,在唐中宗复辟政权之后,李世勣的家族得到了平反昭雪。他的陵墓被以礼改葬,重新获得了应有的尊重和荣誉。

0 阅读:76

潇潇沐晨

简介:历史热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