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中心城市,零售市场的竞争逐渐饱和。一方面,连锁超市呈现网格化分布,遍及各个街道社区;另一方面,随着电商平台、外卖平台、便利店等新零售业态的繁荣,零售基础设施已十分成熟,市场格局固化。因此,外来零售势力的入侵很难再分出一块蛋糕,必须寻找出一条新出路。
避开白热化竞争转向下沉市场,抢占广大乡镇地区,这似乎让一些零售企业发现了新蓝海。
2016-202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不断增长,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12363元增长至2020年的17131元;人均消费支出由同期的10130元增长至13713元。截至2020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连续8年快于城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更喜欢去乡镇上采购生活物资,大型超市环境好、品类全、价格低、有保障,这是地摊商贩和小型超市所不能比拟的。在广大农村地区有一种消费传统,每逢固定时间都会赶往乡镇上购买生活物资,再加上村庄小商店的消亡、村村交通的便利,以及外卖、电商还未普及,这就使得乡镇成为唯一的商业聚集区,一个乡镇只要有一所大型超市就能垄断附近村民的日常消费。
在乡镇开一家大型超市的经营成本相对较低,包括房租、员工、水电、装修等方面的开支低于市场水平。我们可以发现,布局在乡镇地区的超市普遍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面积足够大,品类很齐全、环境特别好,这些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满足一站式购物需求之外,还能享受完美的购物体验。
有些零售企业选择深耕一座县城,每个乡镇的距离基本上都在10公里内,这就为供应链配送创造了极大的方便,降低了物流成本。只需要在县城选择合适地方做仓储基地,一天之内就可以完成对各个乡镇大型超市的配送,各个乡镇之间的货物调度可以在一个小时之内实现,做到了商品、人员、管理的有效配置。
2021年12月7日,商务部官网发布消息,商务部等15部门办公厅(室)印发 《县域商业建设指南》。《指南》指出,到2025年,建立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分工合理、布局完善的一体化县域商业网络体系。
《指南》强调,围绕“到2025年,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县县有连锁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有商贸中心、村村通快递”的目标,以县乡村商业网络体系和农村物流配送“三点一线”为重点,以渠道下沉和农产品上行为主线,加快推动县域商业网点设施、功能业态、市场主体、消费环境、安全水平等改造升级。
把一套完整的经营模式从一座县城,复制到另一座县城,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种躲开竞争、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策略为零售企业开辟了一块新天地。凭借早期先发优势与政策支持抢占市场红利,但当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其中的机会,一个蓝海市场可能很快变成红海,零售企业之间拼的是时间差,从简单粗暴的跑马圈地到精细化运营管理,最后变成内功的较量。
个人认为,零售企业布局广大乡镇地区需要提前做好市场调研,首先,实地走访了解各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选择小镇青年多、农村常住人口多、居民收入水平适中、覆盖村庄较多、交通网络完善的乡镇。其次,选址要在乡镇的核心商圈,超市面积至少在1000平米以上,发挥供应链优势降低商品价格十分重要,毕竟农民是一个价格敏感型的消费群体。最后,在单店盈利后,实施有节奏、有计划地连锁化复制。产生规模效应之后,不仅能形成(价格、渠道、品牌、品类)竞争壁垒,还能创新零售商业模式,即超市自营熟食品类,增加商品利润,探索中央厨房的进阶玩法。